3222
需用时 06:26
约翰·布洛克曼:科学与艺术的催化剂
/gkimage/1a/qi/k1/1aqik1.png

说约翰 • 布罗克曼是文学经纪人,倒也没错,尽管他确实在替那些风光无限的科学家和媒体人打理出版事务,这简单 5 个字根本不足以概括此人。或许 “文化经理人” ,又或者像他的朋友斯图尔特 • 布兰德 [2] 那样,称其为 “智慧的催化剂” 更为合适。

约翰 • 布罗克曼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搭建的文化桥梁——一座妙趣横生的桥,将原本平行的艺术世界和科学世界连接起来。布罗克曼经常提供给传记作家做配图的一张照片,是他同安迪 • 沃霍尔 [3] 和鲍勃 • 迪伦 [4] 的合照,好像除此之外没别的照片一样。

同时,他也是少有的几个给诺奖得主打电话,对方拿起来就会接听的人物之一。有些好挖苦的人说,这不过是他靠着职业经纪人的手腕,能从出版商那儿搞来巨额的预付稿酬而已。

约翰 • 布罗克曼也确实能忽悠。他很早就发现科学写作有着庞大的潜在读者群,并且意识到读者的需求远不仅于此。他由衷地着迷于大创意, “人们以艺术、文学和科学为原料,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组合到一起的想法。我们生活在一个量产文化的世界,即便是那些已经树立权威的文化标杆,也无法摆脱二流思想。我希望看到打破现状的人,那些对炮制出来的虚假事实不满的人。我需要经验主义者——不仅仅是在科学领域——那些不满足于谈论和分析,实实在在践行自己理念的人。”


汇聚各界思想精英,抵达人类知识的边缘

约翰 • 布罗克曼在互联网界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 Edge 网站——他一手创办和维护的新派在线沙龙。在他自己看来, Edge 是 “一场对话,旨在寻找用自己的创作、拓宽人类自身认知的人,鼓励文化前沿作品,支持尚未为世人所知的思想研究。”

如今, Edge 沙龙成员(包括已经去世的)已经发展到 660 名。一些备受争议的人物也名列其中:理查德 • 道金斯 [5] ,克雷格 • 文特尔 [6] ,斯图尔特 • 布兰德 [2]

虽然众星云集,但 Edge 并非遥不可及。约翰 • 布罗克曼是如何将这些思想家集合到一起的呢?用他本人的话说, “靠的是口碑和名声。[成员都]是精英不假,但[Edge.org]是一种好的意义上的开放精英俱乐部,入选的标准是能力。”

约翰 • 布罗克曼(左)同安迪 • 沃霍尔(中)和鲍勃 • 迪伦(右)的合影,地点是沃霍尔位于纽约的工作室 “工厂”(The Factory),摄于 1966 年(图片:edge.org)

约翰 • 布罗克曼(左)同安迪 • 沃霍尔(中)和鲍勃 • 迪伦(右)的合影,地点是沃霍尔位于纽约的工作室 “工厂”(The Factory),摄于 1966 年(图片:edge.org)

Edge.org 开办至今,一直是互联网上最具启发性、最有趣的网站之一。我打字这会儿,其首页正在展示的,是演化生物学家马克 · 佩格尔教授的大作: 人类一方面在不断融入社会,而智力发展却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编注:科技视点以前编译了佩格尔的文章,具体参见: 创新难?演化让我们注定如此

这篇文章完美地诠释了约翰 • 布罗克曼对 Edge 的设想:一个知识精英的论坛,任何大的、有趣的、有争议的想法都能拿到这里来讨论。这里的 “知识精英”指的那些在各自领域里有所建树的人物。布罗克曼似乎对那些偏安一隅、埋头苦学的研究者不感兴趣。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每年 Edge 周年庆典之时,他都会在网站上发布一个问题,邀请成员讨论,这已经成为惯例。都是些什么样的问题呢?用约翰 • 布罗克曼自己的话说就是, “那些我们无法预知答案的问题,意在激发人们去思考,他们平常或许不会关注的想法。”

前几年的问题包括:哪些想法是你无法证明但依然深信不疑的、你最危险的想法是什么、什么能够改变一切? 在 2010 年,约翰 • 布罗克曼发问:

互联网如何改变你的思考方式?

媒介理论、精英主义以及互联网的未来

以下是我和约翰 • 布罗克曼就此展开的讨论。

诺顿: 好,你说自己被马歇尔 • 麦克卢汉 [1] 描述的超前景象深深吸引,那又是如何从对超前性的着迷,发展到对科技感兴趣呢?

布洛克曼: 在马歇尔 • 麦克卢汉的引导之下,我拜读了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克劳德 · 香农 [7] 和沃伦 · 韦弗 [8] 合著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一书。此书开篇写道: “本书所提 ‘交流’ 均为广义交流,包括任何意识影响另一个意识的手段及过程。这当然不仅限于文字和演讲,音乐、图像艺术、电影、芭蕾及一切人类行为都包括在内。”在麦克卢汉引用的内容中,回忆起来,对我最具启发性的一句是: “我们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创造工具,并重塑自身。”

麦克卢汉指出,电气技术的发明让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即人类意识,开始向外发展,我们必须超越个人意识形态,去理解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世界。 思想越来越社会化, “我们改变想法的同时必然改变世界”。 思想是人为的延续,所有人都包含其中;麦克卢汉称之为 “共同意识”,一个通过创建 “全球化的实体网络” 才能深入了解的世界。

早在互联网普及之前的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麦克卢汉就对此展开大胆设想。受巴克明斯特 • 富勒 [9] 等人的启发,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信息理论、互联网及系统论等相关内容。我对这些想法进行整合,以信息理论,即交流的数学原理为模板,研究所有人类经历。

这些年, 我一直关注的主题就是,新技术与新的理解角度。 互联网的 “反馈” 不同以往,不再是线性的输入和输出。很明显,互联网理论中的想法,比数学描述设计的应用更为重要。


诺顿: 在对 “互联网如何改变你的思考方式” 一问的回应中,有人表达了他对 “漠不关心的大众和过分参与的精英”,这两者渐行渐远的忧虑。事实上,很明显,很多或者说大部分问题的参与者,都是业界出类拔萃的人物,也即 “精英”。 抛开成见,这是否说明,普通读者会高估互联网的重要性和知识性,并且因此而放弃书本。

布洛克曼: “精英”一词的争议点,在于人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带上高人一等的姿态。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封闭且狭隘的精英主义确实是个问题; 但海纳百川、能者服人的精英主义,对社会着实贡献不小。不仅如此,精英之间不会互相打压、明争暗斗。硅谷的创造者就是最好的例子。

Edge 是个阅读站点,但支持多项特性,且不断变化,参与方式也是会员推荐制。也就是说, Edge 不对所有人开放,但会员之间永远不存在傲慢的姿态。 网站的兴衰取决于其提出的问题。


诺顿: 看到很多人在讨论网络的 “集体智商” 是件可喜的事情,主流媒体似乎根本无法理解这一概念。有文章提到,互联网让我们能 “同时站在更多巨人的肩膀上”。这让我想到了鼠标和视窗界面的发明者、人机交互大师道格 · 恩格尔巴特 [10] 早先提出的一个比喻: “权力为意识所驱使”。

布洛克曼: 20 世纪 60 年代末,人们讨论的概念之一就是 “共意识”。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 · 霍尔 [11] 也投身相关研究,并将其称之为 “无声的时空之语”。霍尔曾对我说,人类最重要、最根本的发明不是那些被称为 “发明” 的东西,而是那些看上去生来就有的、理所当然的失误。 他认可的发明,即不是火的使用,也不是活字印刷,不是电的发明,更不是 DNA 结构的发现。

人类最重要的发明是谈话。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或者说可能从未被关注,直到某天某人提出, “我们在谈话”; 那一刻,可称得上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一刻。 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发明,一个深入共同意识,或者说 “分散的智力网络” 的通关密码。

互联网就是我们共同的外部意识。用反馈的理论来说,即人类集体意识的内在作用的无限循环,循环的结果就是网络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不断增强。这与电脑硬件无关,也不管你朋友爱听什么音乐,这是人类的交流, “我们在谈话”。



【内容注释】

[1]马歇尔 · 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20 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现代传播理论的奠基人。在其著作《理解媒介》中,麦克卢汉提出 “媒介即是讯息”,媒介引起了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和模式变化,媒介改变、塑造和控制人的组合方式和形态。
[2]斯图尔特 · 布兰德(Stewart Brand),《全球概览》杂志(Whole Earth Catalog)创始人,“Stay Hungry,Stay Foolish”便是布兰德在第一期《全球概览》上所提出。
[3]安迪 · 沃霍尔(Andy Warhol),美国艺术家,20 世纪著名的 波普艺术 开创者之一。沃霍尔活跃于电影、音乐、出版等多个领域。色彩浓烈、多重复制的玛丽莲 · 梦露的脸孔,就是其作品之一。
[4]鲍勃 · 迪伦( Bob Dylan ),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
[5]理查德 · 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 ),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当代最著名、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演化论拥护者之一。英国人文主义协会副主席,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6]克雷格 · 文特尔( Craig Venter ),美国生物学家及企业家。《时代》 2000 年 7 月将文特尔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代表弗朗西斯 · 柯林斯同时选为封面人物,又在 2007 年将他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7]克劳德 · 香农( Claude Shannon ),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
[8]沃伦 · 韦弗(Warren Weaver),美国数学家, 机器翻译 的早期研究者之一,美国许多科学研究的推动者。
[9]巴克明斯特 · 富勒( Buckminster Fuller ),美国哲学家、建筑师及发明家。
[10]道格拉斯 · 恩格尔巴特( Douglas Engelbart ),鼠标的发明者,参与开发了超文本系统、网络计算机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的早期构想,致力于倡导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协同解决世界上日益增长的紧急而又复杂的问题。
[11]爱德华 · 霍尔(Edward T Hall),其著作《无声的语言》(Silent Language)是跨文化传播(交际)学的奠基之作。霍尔在书中解说文化变革,提出 “文化即是交流” 的命题,首倡 “时间语言” 和 “空间语言”,并给予生动的解说,意在帮助人们挣脱文化枷锁,逃离文化囚笼。


【更正说明】
由于编辑疏忽,在约翰 · 布洛克曼、安迪 · 沃霍尔和鲍勃 · 迪伦合影的图说中,误将布洛克曼与沃霍尔标注反了。
经读者指出,现已更正。特此说明。(2012-03-05)

【编译说明】
编译自《观察家报》评论文章: The man who runs the world's smartest website
原文发布于 2012 年 1 月 8 日。篇幅有限,编译时进行了缩减。
作者约翰 · 诺顿,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tiy)教授,研究公众对技术的理解。同时担任该校系统论的研究及应用相关信息项目的负责人。

英文原文:请看这里
文章题图:egonzehnder.com
内文大图:The Observer


The End

发布于2012-02-2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LOLA有黑眼圈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