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需用时 03:57
碳排放交易为什么会不起作用?
/gkimage/a4/za/gs/a4zags.png

(文 / Alexander Jung)在经济自由主义者的理想中,每件商品都有个价。供小于求,则价格上涨;供大于求,则价格下降。市场就这样运作——至少理论上讲是这样。

在实践中,情况往往不同,排污权交易尤其如此。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活动,欧洲的碳排放权交易(EU ETS),却是在一种完全不同的机制下运行:欧盟设定并强制执行的法规。

经济学家普遍赞赏这套交易计划,称其为减少有害二氧化碳(CO2 )排放的、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企业出价购买排放许可权,交易价格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由此自我调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投资环保技术的公司,用不着购买那么多的碳排放许可权,甚至还能把用不完的拿来出售 [1]

但是,在过去的一年半中,碳排放权的价格几乎是连续下滑,跌至每吨 8 欧元(约合 67 元人民币)附近,贬值了将近一半。2011 年, 德国核电站停运 ,牵动煤炭发电需求上涨,可这样也没能扭转碳价下跌的趋势。

一位驻柏林的碳排放交易员、米歇尔 · 柯略內特(Michael Kröhnert)表示,价格暴跌之惨、状不忍睹,且十有八九还将继续下滑。

“系统无法运作”

瑞士银行(UBS)的分析师甚至预警称,价格持续下跌可能演变为崩盘。他们给出的结论是 “系统无法运作” 。此前享有极高声誉的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除了 “热空气” [2] ,啥也没见弄出来。

欧盟感到震惊。欧洲议会工业委员会(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Industry Committee)于 2012 年 2 月底投票表决,支持欧盟委员会暂停发放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三期、即 2013 ~ 2020 年期间价值 14 亿欧元(约合 116 亿元人民币)的碳排放许可权。此次投票后,还将进行两轮投票。投票结果可能导致碳排放配额的供应量削减 8% 左右。 欧盟希望以此推动碳价重新上涨。 [3]

然而,这种市场干预暴露出该体系重大设计缺陷:由政府部门来规定未来几年内,欧洲工业可排放的 CO2 总量,完全没有考虑其间的经济走势,抑或碳配额的市场需求变化。

5 年前,欧洲正处于经济繁荣时期,欧盟向企业发放了大量的第一交易期(2008 ~ 2012 年)免费配额,企业需要购买的排放额只是很少一部分。但不久后,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纷至沓来,许多企业被迫缩减生产。2011 年,德国全年减少耗能 4.8 个百分点。欧洲工业整体的碳排放量低于预期。

据英国环保组织 “沙袋气候活动组织”(Sandbag Climate Campaign)的研究表明,德国钢铁巨头萨尔茨吉特公司(Salzgitter AG)在 2008 ~ 2010 年期间,约有 7.5 亿配额的盈余,而蒂森克虏伯公司(ThyssenKrupp,德国工业公司,产品涉及钢铁、汽车技术、机器制造等领域——译注)的盈余总额约 6 亿。有批评人士指出,碳配额交易不仅没有抑制企业的碳排放,反而成了一些公司牟利的手段。

欧盟碳排放交易,缺陷在哪里?

公司可以出售自己的排放权,或者将用不完的配额保留到下一个交易期内使用。但这样做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配额发放过剩,不仅压低了排放权的交易价格,也抑制了投资新能源技术的动机。

既然碳排放权这么便宜,用污染燃料发电反而还划算些(这也是为什么煤炭消量增加了近 4%)。更讽刺的是,碳排放权的价格之所以这么低,原因之一正是德国在可再生能源上,投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企业排放的 CO2 少了,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也就减少了,其价格自然往低了走。而这反过来,又使煤炭竞争力大增;煤炭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换句话说,碳排放交易不仅没有阻止气候变化,反而加快了这一进程。

目前的局势也使得德国的财政部长、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同属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的沃尔夫冈 · 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处境艰难。朔伊布勒原计划在 2015 年之前,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的销售收入,建立起一项用于资助保温隔热基金。朔伊布勒的团队预计每个配额售价有 17 欧元,而现在的实际售价还不到 10 欧元,照这样下去,该项目将会出现数十亿欧元的资金短缺。

逐渐逐渐地,碳排放权交易偏离了它的初衷。现在回想起来,很显然,引入二氧化碳税——当初讨论的另一种方案——会更加可行、更加有效。另外一种办法是,先规定好排放限额,再逐年缩减这一限定。欧盟跟世界各国在航空碳税上的激烈交战 [4] ,对碳排放交易也是没有任何助。对于欧盟来说,这套交易计划已经完全只剩下保全脸面的问题。

2011 年圣诞节前夕,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曾提议,减少发放总价 14 亿欧元的碳配额。要是工业委员会、整个欧洲议会,还有欧盟理事会果真采纳了这一提案,很多人一直担心的事情将成为现实:从今往后,欧盟就将摇身一变,当起碳排放权的中央银行,它想发多少配额就发多少配额,它想收多少配额就收多少配额。要是欧盟真迈出了这一步,它的步调将永远和世界脱轨;而计划用于调整碳价的市场力量,终会成为外力,压垮整个碳排放交易体系。



【内容注释】

[1]根据欧盟的碳排放交易规则,在一个交易期限内,企业将获得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每年根据实际的排放量进行配额交易。若企业的实际排放量低于配额,便可将多余部分拿去拍卖,或存储起来,留到次年使用(不能保留超过一年)。若超出配额限制,则企业需进行减排,或购买更多的配额。
[2]此处原文 hot air,直译 “热空气”,同时又有 “大话、空话” 之意。此外,这里还有讽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以后,碳排量不降反增的事实。
[3]文章发布时,欧盟议会还没有进行投票表决,此为编译时更新的内容。
[4]根据欧盟规定,从 2012 年 1 月 1 日开始,航空公司的飞机只要在欧洲机场起降,都必须为超过免费配额的碳排放支付一笔费用。对拒不执行的航空公司将施以超出规定部分每吨 100 欧元的罚款,以及欧盟境内禁飞的制裁措施。这一举措引发诸多抗议。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最初包括能源、钢铁、水泥、玻璃、制砖和造纸,共六大行业,2005 年在欧盟成员国实施。2009 年,航空被纳入碳排放体系,并于 2012 年正式实施。


【编译说明】
编译自德国《世界报》署名 Alexander Jung 的评论文章:

原文发布于 2012 年 2 月 15 日。编译时部分内容有更新。

英文译文:请看这里
英语导读:Ella Ornstein
文章题图:DPA / The Economist
内文图片:DPA,via spiegel.de


The End

发布于2012-03-05,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译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