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MIT的媒体实验室发布了“ 飞秒瞬间成像系统 (femtosecond transient imaging system)”的视频,捕捉到光沿塑料瓶体的移动过程,超光速相机的实现引发一片惊叹声。当然这个飞秒成像系统不是光用来看的,实验室最新公布了这个系统的实际应用:一款新型激光相机,可以让视线拐一个弯,捕捉到隐藏面另一侧物体的三维信息。

该项目的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中描述,该系统能够成功识别出在正常视线范围之外的木头人偶,并且重建出三维图形信息。可以从上图看出,该成果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重建出的物体轮廓较为模糊,深度信息也不够精确,并且对于存在较复杂遮挡关系和几何信息的物体,目前也无法进行处理,所以,研究人员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正是探究如何提高精确度与应对复杂性。
可以想象,这个相机系统将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火灾中协助执行搜救任务,从废墟中寻找幸存者。又比如辅助汽车导航系统,能有效避免汽车在隐蔽拐角处的相撞。此外,它和生物医学的图像处理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可进一步改进内窥镜的检查,观测到人体内部由于遮挡或者褶皱而造成的隐藏区域,使所得到的数据更加精确有效。如下图所示:

该系统的光源正是使用的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其发射脉冲极短,甚至是目前在实验条件下能够获得的最短脉冲,精确度达到± 5 微米。所以,飞秒激光具有精确的靶向聚焦定位特点,能够聚焦到比头发的直径还要小的多的超细微空间区域,可有效控制并且精确处理光的传播路径信息。
同时,该系统不是使用有角度的镜面去反射光线,而只需将墙壁、门和地板这样的普通物体当做反射面,使飞秒激光通过反射后可以进入视线隐藏区域,遇到遮挡物后再次返回相机,所得到的数据包括反射面上的反射点和激光的传播时间。通过研发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即可得到光的传播路径,从而计算出隐藏面的反射点位置。通过在反射面上设置多个反射点,即可重建出隐藏面内物体的大致轮廓和深度信息。如下图所示:

由于激光传播路径上,除了最理想的反射路径外,还存在着一定的散射,使得到的数据存在大量噪声,这是目前得到的轮廓信息较为模糊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已经认定该问题和“在接收广播信号的时候,收音机天线如果从各个方向的电磁波信号中获得所需要的频率”这个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期待着该思维路径能够有效地提高精度,推进该研究的有效进展。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