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需用时 01:15
全脂牛奶导致肠炎?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高脂肪的饮食会导致肠道内有害细菌暴增。近些年来炎症性肠病(IBDs,一系列肠道炎症性疾病的统称,主要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类)的发病率一直有增无减,真正原因很可能就是人们的一日三餐越来越高脂了。

肠道感染会导致腹痛甚至腹泻。在英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已达到1/350。 研究 结果发表在6月13日的《自然》杂志上,论文发现食物脂肪、肠道内细菌与炎症的发生三者密切相关。实验对象是易患炎症性肠病的转基因小鼠。它们中一部分以低脂或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鼠粮喂养,最终结果是1/3小鼠得了结肠炎;而另一些用含有大量饱和乳脂(乳脂是奶中的脂肪,乳脂的饱和脂肪经常亮相于各种加工食品中)的食物喂养的小鼠,几乎有2/3都患了病。

发病原因

身体对于消化这类饱和脂肪酸并不在行。为了降解它们,额外的胆汁被泵入了肠道,造成肠道环境改变,进而影响肠道内细菌的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沃氏嗜胆菌(Bilophila wadsworthia)的菌群,尤其擅长在胆汁丰盛的肠道中大量繁殖。正常情况下,它们的数量微乎其微,但高脂饮食能使其在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激增至6%。

治疗方法

“不幸的是,沃氏嗜胆菌是有害细菌。它们大肆繁殖。那些容易患上炎症性肠病的人们的免疫系统就被激活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外界刺激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研究者说:“不过,这个发现倒是提示了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调节肠道菌群。这样就不用大幅度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了。”

爱尔兰科克理工学院的斯雷特(Roy Sleator)对此项研究评论道:“在我看来,研究者不仅仅对‘西方国家的饮食结构为什么特别容易引发炎症性肠病’给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可信的解释;他们还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建肠道菌群平衡。”

本文编译自:BBC
图片:Oliver Cleve / Getty Images
The End

发布于2012-06-1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solahaloha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