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
需用时 02:23
听,色彩也有声音

尼尔·哈比森(Neil Harbisson)是西班牙的一名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色盲症患者。那他是如何感知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并且用手中的画笔将其再现出来的呢?

原来,他拥有与众不同的与世界交流的能力,可以“听”出大自然的色彩。

/gkimage/ar/15/v9/ar15v9.png

哈比森从小在巴塞罗那长大,他知道天空是蓝色的,草地是绿色的,柠檬是黄色的。但是,这些代表颜色的词语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正如奥立佛·萨克斯(Oliver Sacks)在《色盲岛(The Island of the Colour-Blind and Cycad Island)》(1996)一书中所描写的一样,由于某种遗传缺陷,哈比森的眼中只能看到深深浅浅的灰色。11岁那年,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色盲症,此时他才意识到别人眼中的世界与自己眼中的完全不一样。“色彩斑斓”差点成为他毕生都无法理解的词语。

然而,当哈比森入读英国达庭顿艺术学院,主修编曲专业时,他却突发奇想:能不能通过其它方式来领略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呢?巧合的是,2003年哈比森参加了一个名为“用技术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的讲座,会后他与主讲人亚当·蒙坦顿(Adam Montandon)进行了细致的交流,此时蒙坦顿已经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控制论专业的年轻学者,哈比森描述了自己的色彩困境,并且询问蒙坦顿是否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感知颜色的方式。

蒙坦顿接受了这个挑战,他很快联想到可以充分利用颜色和声音在物理上的相似性——将不同的光波频率转换成相应的声波频率,再将每种颜色的声波传送到耳机里,由此就可以让视觉障碍者“听”到颜色。说做就做,基于上述原理,只用了两周的时间,哈比森和蒙坦顿就设计出了一个可以将不同颜色的光波转换成不同音高的声音的设备。其原型只是一个普通的摄像头、一台背挂式便携电脑和一副耳机,全部成本不足50英镑,看起来十分简陋和粗糙。蒙坦顿也说:“虽然这个原型十分初级,但它完全实现了我们的设计初衷。”

哈比森在学校礼堂外的一大块红色通告板前对这个设备进行了测试,他将摄像头对准不同的物体,感知着不同的颜色。蒙坦顿回忆说:“他突然飞奔下楼,我甚至都没来得及阻止他。他迫不及待地要跑出去‘倾听’一个崭新的世界。”两周后,当他们再次见面时,哈比森兴奋地告诉他,这两周里他与这个设备几乎是形影不离。他沿着长长的街道走,去听房子的声音;他走进大型的购物超市,去听水果和蔬菜的声音。哈比森描述道:“一切都是经过精心编曲的电子音乐。”

初步的成功加速了产品的改良,从最初仅能“听”到16种颜色,到目前这个设备已经可以分辨360种颜色,甚至还可以捕捉红外线的声音。他们最终将其命名为Eyeborg并准备推向市场。

Eyeborg的最初版本

Eyeborg的最初版本

作为第一个体验用户,哈比森介绍说,最初由于会持续听到颜色的声音,生理上确实有些不适反应。但一个多月后,“大脑适应了这种关联,已经可以在乐音与颜色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脑中和梦中的世界也变得斑斓多姿了。”

更有趣的是,哈比森喜欢去“听”人的长相。他常常直视着人的脸庞,分别记下头发、皮肤、眼睛和嘴唇的声音,设备会将其处理成一段特殊的和弦,每个人的相貌就会成为不同的旋律,十分奇妙。他介绍说,一些人可能看起来非常漂亮,但“听”起来就没有那么和谐了。

这项发明获得了很多关注,它的成功将造福众多的色盲症与弱视患者,甚至是盲人群体。不过,该产品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比如目前使用的摄像头只能捕捉到正前方近处的色彩,所以使用该设备的用户仍无法正常开车,因为红绿灯的距离实在太远了。

 

 
文章编译自The Scientist: The Sound of Color
作者: Jef Akst
The End

发布于2012-07-2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唯一

数字图像处理博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