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
需用时 01:56
棉花糖预测拖延症

经验说:拖延症是被传染的。

实验说:拖延症的迹象从小就能看出来。

拖延症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据说现在书店里就有600多种关于拖延症的书,明年又要上市 120 多本。街上的拖延症患者比大学生还多。拖延症如此普遍,无数人为之困扰,为什么它就这么难以战胜呢?

斯坦福大学的 Walter Mischel 在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期进行了一项长期实验。Mischel 先生和研究人员找来了一群小朋友,在他们面前放了一些棉花糖、曲奇、蛋卷、饼干什么的,小朋友们想吃什么可以马上拿一样。不过这些搞研究的怪叔叔们又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小朋友可以先等上几分钟,时间到了就可得到两份的零食;如果等不下去了,只需要按按铃,怪叔叔就会让他们拿一份零食解馋,不过,只有一份哦。

有的小朋友觉得为了多吃一个棉花糖就要等几分钟这种事儿实在太闹心,干脆想都没想就直接拿一份零食吃掉了;有的小朋友还是很想吃2块饼干的,不过等待的这几分钟实在是煎熬,放在眼前的零食不让吃,焦急地直在地上打滚,这么又哼又叫了几分钟后实在抵挡不住眼前的诱惑,干脆按铃拿零食了事;还有的小朋友最终还是忍住了诱惑,得到了双份的零食。

实验结束后,Mischel继续跟踪这些孩子的生活,从他们上高中、大学到他们成年、工作,直到结婚生子。Mischel提出,孩子们能否克制自己的欲望,在于孩子们有没有“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能力。“元认知”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思维的认知,换句话说,对自己大脑的思考过程,进行思考。

研究证明,那些能够为了远期目标而克服眼前诱惑的孩子并不比其他的孩子更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更不贪婪,而是因为他们有更好的方法“骗倒”他们自己拒绝眼前的欲望,去做更好的选择——他们在等待的时候会看着墙而不是盯着那些诱人的食物,他们有意识地不停踮脚活动以分散食物的香味带来的诱惑。等待对谁来说都是痛苦的,但是有些孩子知道怎么用更好的办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暂时忘记食物的诱惑,他们了解自己大脑会想什么,并且懂得该做什么以控制自己的思维。

Mischel发现,那些按铃更快的孩子,长大后往往都有一些行为上的缺陷,他们的SAT考试分数更低,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与同学相处的也不太好。而那些能坚持15分钟以上的孩子,他们的SAT成绩比那些只能坚持30秒的孩子平均要高210分。

如何战胜自己眼前的欲望,去做从长远来看更有益的事,关键就是要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欲望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要战胜它,就要在脑中预演遇到诱惑时的情形,制定具体的应对方案。这跟足球比赛一样,你眼前的欲望是你永远的对手,想要获胜,就要了解对手,布置有针对性的战术,到了真正比赛的时候,“该做的事”才能战胜“想做的事”。

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拖延?

我知道你为什么拖延

关键时刻,偏不 gelivable

本文翻译自 procrastination

心事鉴定组新浪围脖

The End

发布于2010-12-10,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弯兔123

心事鉴定组特约翻译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