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需用时 01:15
卫报:新上市的药品具备病人希望的疗效吗?

医药界的一些重要问题因为没有“曝点”而未得到关注,而是被掩蔽在一堵名为“沉闷”的墙后。每个病人都希望市场上的药物有用,但对于审核药品的机构来说,怎样才算“有用”呢?

美国食品药监署(FDA)的“有用”标准为:药效超过安慰剂即可。而病人们明显希望“有用”是指新药的疗效超过眼下的最佳疗法。有人统计了FDA 过去10年间批准的全部新药,发现除去之前没有治疗方法的疾病之外,只有70%的新药疗效比其他疗法更好。

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在医药界中时常使用错误的对照组来进行试验:一些极不具代表性的“理想”的病人,他们通常年轻、只患有一种疾病,而无其他健康问题。有时这种试验会被推到一个可笑的极端。今年初,芬兰的一些研究者寻找一些髋骨骨折患者来研究他们是否适合使用预防骨折的药物二磷酸盐。一开始试验对象为7411人,首先除去了全部2134名男性,然后是3596名年龄不在65~79岁的病人,随后是609名没有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最后只剩下1072名“理想”病人,因此试验结果也仅适合于全部骨折患者的七分之一。当然,试验数据对余下的病人可能也有用处,但无从论证了。

这种试验方式的不良结果还体现在药品的成本效益分析上。英国健康和与临床研究所(NICE)在估算一种能使病人胃肠道出血的可能性更小的新止痛剂coxib 的成本时,就使用了理想病人——胃肠道出血风险更高的患者——试验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为用这种新药代替旧的药物如布洛芬以防止出血的成本为每例20000美元。实际上,根据开业医师处方的统计来看,使用布洛芬导致胃肠道出血的病人并不多,所以真正的成本应为每例104000美元。

这些问题很少有人关注,大家都想着“总有人会去解决它们吧”,所以总是没人着手解决问题。

刊物:《卫报》5月7日
导读者:daiwq
原文:请看这里
图片来源:Murdo McLeod,guardian

(果壳环球科技观光团微博 http://t.sina.com.cn/guokrdigest

The End

发布于2011-05-1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Argus

法学学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