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5
需用时 02:59
不要勾引我犯罪,小心成就另一个“故宫毛贼”

经验说: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坏人总是要做坏事的。

实验说:做坏事也是情境使然的,临时起意,甚至好人也会做坏事。

2011年5月8日,故宫博物院的9件展品遭窃,让人不禁怀疑好莱坞大片中神偷怪盗是不是降临中国。

但落网的“故宫大盗”却让人大跌眼镜——他没有精心的策划,没有先进的技术,一切只不过是“临时起意”——“进去后听导游介绍,也不知道怎么了,脑子一转圈就想起盗窃”( 凤凰网 )。

相比于临时起意的犯罪行为,我们也许更愿意相信犯罪行为是由一个人本身的道德水平决定的。但实际上,许多罪犯并不像你想象中“坏”得那么无可救药,他们所犯的过错,也许只是有那么一次经不起“诱惑”,或是没有遏制住“冲动”。

好人也难以抗拒诱惑

尽管不能在实验室中再现“犯罪”行为,但心理学对道德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卡尔•阿奎那(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及其同事们最近就开展了一系列巧妙的研究,来探索道德水平和情境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

240名商学院的大学生被要求提前2天在网上完成一份与道德水平相关的问卷。已有的研究发现,在这个问卷上的得分能够有效地预测人们的道德行为,如得分高的人会给慈善机构捐赠更多的食物和金钱,或是在足球场上更少犯规。

但阿奎那等人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当用金钱来诱惑被试时,道德水平对行为的影响还会存在吗?

这些大学生被随机配对,一半的被试扮演经理,而一半的被试扮演求职者,来完成一个需要15分钟的薪酬谈判类角色扮演游戏。经理们得知,他们在这个游戏中的任务是和求职者就薪酬达成协议,但是求职者应聘的职位在6个月之后会因为公司结构调整而被取消。而求职者并不知情,他们希望能得到一个能为期2年的职位,并愿意为工作的稳定性而降低自己的薪酬。

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的那些经理们得知,如果他们在谈判中和求职者协议的薪酬是最低的,他们将会得到100美元的奖励(金钱诱惑组)。而控制组的经理们则被告知,谁得到这100美元是随机抽奖的,与在谈判中的表现无关。但所有扮演经理角色的大学生都知道,他们协议的薪酬越低,他们的搭档(求职者)能得到奖励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你是经理,为了降低求职者的薪酬,你会向求职者撒谎,向求职者保证这一职位能持续至少两年的时间吗?

结果发现,对于控制组的经理们而言,道德水平高的被试中只有5%左右的人撒谎,而在道德水平低的被试中,撒谎比例则高达28%——这说明,在没有外界诱惑的情况下,道德水平确实能预测人们的行为诚实与否。但是,对于被金钱诱惑的经理们而言,无论他们道德水平怎样,撒谎比例都高达30%!

这一结果多少会引起人们的焦虑——因为即使是那些“高尚、纯粹,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面临金钱诱惑时也变得和别人没什么两样!

有机可乘,更容易犯罪

实际上,我们不仅仅是在金钱、美色( 激情燃烧时,你已不用大脑? )面前可能把持不住自己,如果情境透露出来的信息是“有机可乘”、“有漏洞可钻”,人们也可能认为严格的道德标准不适用于这个环境,进而做出一些不那么道德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破窗效应”——如果有个淘气的小孩打坏了某个房子窗户上的玻璃,而这块玻璃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那么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坏更多的玻璃。

类似的,如果我们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是果皮纸屑,我们就不会介意随手扔掉手中的垃圾。如果小偷一次次得手,周围的人却只是袖手旁观,那这第三只手总有一天会出现在咱们自己的兜里。而如果一个人钱财外露却大大咧咧,那他无疑是在向周围潜在的罪犯发出这样一个信息:“来偷吧,你肯定能得手!”或者如果一个人急急忙忙,把卡落在了自动取款机里,排在他后面的那个人看着他卡上的巨额余款——取还是不取,就成了一个问题。

不要勾引我犯罪

需要承认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人格的力量。说到底,人格也不过是情境效应在一个人身上的日积月累。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抵制住诱惑,因为,你不懂被诱惑时的那个你。避免犯罪,远离诱惑。

同样的道理,与其高唱道德的赞歌,寄希望于他人坐怀不乱拾金不昧,不如好好管理自己,让自己看上去更安全些( 你长得够安全吗 )。当然,在某些方面,法律制度的约束可能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Aquino, K., Freeman, D., Reed, A., Lim, V. K. G., & Felps, W. (2009). Testing a social-cognitive model of moral behavior: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 of situations and moral identity centr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7(1), 123-141.

The End

发布于2011-05-1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zplzpl

心理学硕士生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