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
需用时 02:33
“迷魂药”有可能存在吗?

流言: 公安局特别提醒请相互转告:若是有人在路上接近你,向你推销福建安溪铁观音,又让你闻一下,你一定要注意不要上当。这不是铁观音,那是观音土,是一种迷魂药,一闻即晕进而做案,轻者抢财劫色,重者杀害高价出售器官。非常残忍,现已在广东、河北、黑龙江天津等省市出现,请马上转告转发所有亲人!

真相: 首先,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已经出面澄清了,“经向110报警服务台了解,北京近期未接到过微博或短信上流传的所谓‘铁观音迷魂’抢劫的警情。这与此前曾流传过的所谓‘香水迷魂’类似,并无事实根据,提醒大家不要轻信和散播类似消息,更没必要恐慌。”[1]大家可以放宽心。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分析这个流言的不靠谱。第一个问题出在观音土上。所谓“观音土”,其实就是高岭土,一种含铝的硅酸盐矿物,是制造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原料。因为在饥荒年代曾经被当作充饥之物,而广为人知。这样的东西,显然是无法充当“迷魂药”的。[2]

“一闻即晕”的神奇迷魂药不存在

那么,流言所描述的那种只要吸入就可以起效的“迷魂药”,在现实中究竟是否存在呢?确实有一类吸入性麻醉剂作用方式和流言所述类似。这类麻醉剂都是挥发性液体或气体,如乙醚、氟烷、异氟烷、恩氟烷和笑气(一氧化二氮)等。通过鼻腔吸入,到达肺部以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到达大脑,从而实现全身麻醉的效果。[3]

但流言所述“一闻即晕”的效果是不可能实现的。手术时的麻醉过程是很复杂的,我们可以用这类麻醉剂里比较容易获得和使用的乙醚来进行说明。乙醚常被用于动物实验。操作时要将动物(如小鼠)的头部放入装有浸湿乙醚棉球的广口瓶内, 4到6分钟后才会达到麻醉状态。为了获得较长的麻醉时间,实验时还要在它们的鼻部放棉花或纱布,不时滴加乙醚来维持麻醉状态。[4]

我们知道,药物作用的量和作用对象的体重是相关联的。小鼠尚需要吸入乙醚4到6分钟才能进入昏迷状态,那么可想而知,比小白鼠大了上百倍的人怎么可能吸一口就昏迷呢?其他的吸入性麻醉剂,虽然麻醉效果可能会较乙醚更强,但只吸一口就被迷倒同样是不可能实现的。

“被催眠”的真相

在类似的“迷药流言”中,还有一种常见变体:有人在闻了这种迷药之后出现了类似“被催眠”的效果,完全任人摆布,甚至从银行中取出现金交给他人,自己却浑然不知。

不过,“催眠”实际上无法通过闻一个什么东西来实现。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注意范围会缩小,而受暗示的程度会提高。[5]为了达到这种状态,被催眠者固然需要催眠师的指引,但更依赖于被催眠者本人接受暗示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被催眠者的意愿,通常只有被催眠的人自愿合作,才有可能被催眠。[6]所以,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能被催眠的,在能被催眠的人里,也只有少数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其次,被催眠者对自己的行为仍然是有判断和控制的,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对恶意的催眠暗示会拒绝[6],像把银行里的钱全部取出来给不相干的人,任何一个有判断力的人都不会干这样的傻事。

结论:谣言破解。 已知化学物质中并不存在可以让人吸一口就被迷倒的东西。也没有任何“迷药”能够让人一吸入就“被催眠”,从而做出一些让人懊悔不已的错事。不仅如北京公安澄清的那样“铁观音迷魂药”不存在,类似的“都市传说”都是如此。

特别说明: 请注意,我们这里针对的是这个流言的“基础版本”,也就是说,讨论的仅仅是“吸入性药物”,结论中的“谣言破解”也仅限于此。事实上,能在较短时间内使人昏迷的口服迷物确实存在,比如三唑仑,所以,请回避来历不明的食物、饮料。

参考文献:
[6] The altered state of hypnosis: changes in the theoretical landscape. Kirsch, I., & Lynn, S.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5. 50(10), 846–858.
The End

发布于2010-12-2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秋秋

有机化学专业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