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是名符其实的化学工厂,每日都会生产大量的化学物质,再通过血液运送到各个部位与器官。正因如此,血液检查成为了现代医疗判定一个人身体状况的重要途径。
如果你做过,或至少看过医院的采血过程,那细长的针管与由白转红的塑料软管肯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是噩梦般的童年记忆。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种经典的采血方法也即将被新技术所取代。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的科学家正在研发“皮下血检”技术。顾名思义,血检过程完全在皮肤之下完成。相关研究报告已于今天在欧洲最大的电子会议DATE 13上发布。
为了进行“皮下血检”,受检者需要现在皮下植入一个微小的血检设备。这个神奇的小东西体积只有几立方毫米,却能检测血液中最多五种的蛋白质和有机酸类物质的含量。
更为关键的是,此设备对血液物质含量的监控是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数据会通过蓝牙传至手机,再通过移动网络传至医生的电脑中。这样一来,医生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追踪、掌握病人的身体情况,这对于诊治患有慢性病及正在接受化疗的病患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鉴于化疗病患对药剂用量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皮下血检技术的优越性非常明显——医生再也不用通过每周的例行采血来判断用药轻重,剂量的准确性更会有极大的提升。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皮下血检技术更大的应用价值在于提醒而非救治。当血液某项指标即将超过健康值时,使用者就会得到提醒,不用等到有症状出现,症状出现时一切可能都已经太迟。
项目带头人Giovanni de Micheli与Sandro Carrara在演示过程中曾展示,这个小设备的确能够可靠有效地检测一些常见的血液指标,比如乳酸、葡萄糖和ATP等。
出于长期使用的考虑,皮下血检设备并不完全处于皮下,其电池外置在皮肤外,是一个功耗仅有0.1瓦的小电池。如此设计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人希望每次更换电池都要动个小手术。
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检测目标,在每个传感器上覆上了不同的酶。“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检测任何的血液指标,只不过这些酶都有固定的寿命,我们的任务之一便是延长酶的使用期限。”Micheli解释道,“我们目前可以让实验中使用的酶达到3个半月的寿命,这在很多情况中已经够用了。而且,这种皮下血检设备很小,要换新的也很容易。”Micheli同时表示,设备的电源设计也曾是一个问题。研究团队费了很大的劲才设计出如此迷你的线圈,以支持系统在0.1瓦功率的电源下工作。
“只要对应病症需要监控血液的各项指标,我们的皮下血检技术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这款皮下血检设备至少在被测试的五项血液检查中起到了与传统血检方式相同的作用。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在四年内进入商业应用。
我们之前还报道过NASA研发的皮下植入式生物胶囊,可以为宇航员随时诊断和治疗突发病症,未来,医疗技术必将向着更为便携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前进。
信息来源:EurekAlert!
更多内容,请移步果壳网的相关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