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
需用时 03:37
鸦类与鹦鹉,谁更聪明?

(文/Ed Yong)尤克是一只新喀鸦 Corvus moneduloides ,如今它面临着一个问题,在一个塑料盒里满是食物,可是它却吃不到。但是这种鸟既聪明又善于利用工具。只见它叼住一个小棍儿,从塑料盒上的小孔插进去,将食物推到一个倾斜面上使其滑下来,然后它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克米特是一只啄羊鹦鹉 Nestor notabilis ,同样拥有着高智商,且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克米特的喙锋利而弯曲,而尤克的喙短且直,所以克米特不能像尤克那样得到食物。克米特改变了策略,他叼起木棍,将一端插进箱子的小孔,然后用脚将木棍调整好,再用喙叼住另一端,最终笨拙地推到了食物。

尤克所属的鸦类(包括乌鸦、渡鸦、松鸦和喜鹊)和克米特所属的鹦鹉类,在鸟类中是公认最聪明的,它们的脑容量和身体之比与大猩猩差不多。它们已表现出了许多高等的技能,包括规划未来、使用工具和解决问题。

哪种鸟儿更聪明?

目前,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爱丽丝•奥尔施佩格(Alice Auersperg)对它们进行了类似的测试。为了说明哪种鸟类更聪明的。

我们没有针对动物的IQ测试,没有通用的技能清单给它们打分,而动物已经进化出了应对不同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智商。以前的动物智力测试只是看它们能不能完成特定的任务,而没有研究它们是如何做到的、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它们自己独特的智力方式是如何进化出来的。

奥尔施佩格和牛津大学的亚历克斯•卡采尔尼克(Alex Kacelnik)选用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两种鸟作对比,不为比较谁更聪明,而是试图理解它们有什么区别。

奥尔施佩格的实验对象是五只新喀鸦和六只啄羊鹦鹉,她在它们面前摆上同样的装置,即一个谜箱,且在中间有一个支柱,上面放着食物。如果鸟儿们能将食物从支柱上撞落,它就会掉到一个斜坡上并滑下来,落到它们吃得到的地方。完成这个任务有四种途径:拉一下系到食物上的绳子;打开箱子上的窗户,把脑袋探进去;从斜道上滚动大理石把食物撞下来;用小棍儿把食物推下来。后面两种方法都需要用到工具,而前两种不用。

这些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它们一旦尝试了某一种方式之后,奥尔施佩格就会把这种方式取消,迫使它们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法。

她发现每种鸟中都至少有一只发现了所有的方法,它们是尤克和克米特,这说明它们都能做到这些,但这是相同点。

众所周知,啄羊鹦鹉好奇心很强,容易被新东西吸引。在老家新西兰,它们用喙来探索并破坏所有的东西,不管是鸟巢,还是野炊篮、雨刮器。实验中的啄羊鹦鹉会很暴力地探索箱子的四个开口,又拉又撕又抓又啄。“它们似孩子般对待这个装置”奥尔施佩格说。它们大都试图把箱子推翻,所以她不得不将箱子固定在地板上,其中一只叫卢克(Luke)的鹦鹉甚至弄坏了树脂玻璃。

鹦鹉们这样起劲地探索之后,找到了能吃到食物的四种方式,而且比乌鸦组的速度更快。在第一阶段实验后,每只鹦鹉至少发现了两种或三种方法,而且每当它们已发现的方法被去除后,它们会迅速地转而寻找其他的方法。

乌鸦这边的情况恰恰相反。这些乌鸦有点躲避新事物,它们先把箱子打量一遍,然后才开始付诸行动,有一只甚至一直都没靠近箱子。这样下来,它们所花的时间就会长一些。但是乌鸦也有一个优势,它们生来就会利用工具。在野外,它们能自己制作工具来钩取朽木中的昆虫幼虫。在已经做过的实验中,它们能选取正确的工具完成不同的工作,将不同工具结合在一起,或者使用不常见的工具,如金属衣架。而啄羊鹦鹉则不那么善于利用工具,而且它们的喙太弯曲,不便使用小棍儿。

所以,新苏格兰乌鸦比啄羊鹦鹉更能熟练的运用小棍儿来获取食物。所有的乌鸦都成功利用了小棍儿,而鹦鹉里只有克米特做到了。但是乌鸦对棍子的钟爱也并不总是好事,它们一直试着用棍子撬开窗户,甚至于尤克在打开窗户之后,她还是用小棍把食物推下去,实际上她只要把脑袋探进去就能吃到了。

实验中用到的这些都是豢养的鸟,而且这些鸟已参加过许多实验。奥尔施佩格预测野生鹦鹉和乌鸦的表现也会如此。

智商高低靠什么?

这些结果表明鹦鹉和乌鸦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同样任务的反应不同。这受身体构造的影响:乌鸦的嘴是直的,而鹦鹉的嘴是弯的;也受动物秉性的影响:鹦鹉喜欢新鲜事物,而乌鸦会躲避新鲜事物;还有环境的影响:鹦鹉随意地挖掘食物,而乌鸦更喜欢利用工具。动物智力技能的进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其身体构造、生活方式及所处环境决定。

这意味着动物解决问题、记忆力或自我意识,很难通过它们在一个特定任务中的表现来评价。所以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实验,就像奥尔施佩格的四种解决方式。动物的行为更依赖于其对新鲜事物的态度、所获激励或体型,而非仅智力技能。

奥尔施佩格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它表明了动物的“智力”在不同种群间是有差别的。她没有简单地比较哪种动物更聪明,而是列出了它们的差异,并探究了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这比简单地比较哪种动物更聪明要有趣得多。

原文看这里

科技名博微博

博主介绍: Ed Yong,著名科学作者。他白天在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上班,晚上回家写他自己的科普博客Not Exactly Rocket Science。他的文章被众多知名刊物采用,包括New Scientist, Nature, the Economist, the Guardian, the Daily Telegraph以及SEED等。

The End

发布于2011-06-1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月月

食品科学硕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