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需用时 01:14
汶川大地震的持续性影响

《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网站本周发表一系列评论文章和一篇社论文章,从多个角度解析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持续性影响以及未来发生地质相关灾害的风险。这场天灾造成了8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2008年汶川地震引发了多次山体滑坡,摧毁了许多城镇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黄润秋和范宣梅在这篇评论文章中称,四川地区在这次地震后,山体滑坡发生的风险明显比地震前有所提高,这个迹象在刚刚发生的4月雅安地震前就有所体现,而这种风险水平很可能在未来10-20年居高不下。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大量瓦砾堆积在陡峭的山坡上,暴雨期间,这些瓦砾很可能被冲洗到邻近的山谷,形成具有破坏性的泥石流。

2008年汶川地震的突然爆发的确有些出人意料。中国地震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张培震,在另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专家一直以为龙门山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只属中低度,因为那里的岩石变形缓慢,理应每隔几千年才发生一次地震。他认为岩石的强度和断裂帶的结构能够解释大地震为何发生。

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的研究人员陈英凝在最后一篇评论文章中,称赞政府在地震后及时作出救灾工作。她建议政府应更注重对当地社区和个人需要,例如更好地教育人们如何准备和应对地震,可能有助于减少未来灾害的影响和人命损失。

《自然地球科学》撰写了一篇社论文章,特别指出汶川地震的详细记录和大量数据将有助我们了解“板块内地震”的形成过程。社论更敦促研究人员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因为“应变能力会随着了解而增加”。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信息来源:自然·地球科学》
文章图片:Shutterstock

The End

发布于2013-04-2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环球科技观光团

环球科技观光团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