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3
需用时 08:03
肢体语言的神话和现实

(文/Caroline Williams)汤姆·克鲁斯和凯蒂·赫尔姆斯在2012年宣布离婚时,小报记者纷纷激动地表示,自己早就料到了这一天。报纸上的头条叫嚣着“肢体语言说明一切”,底下就是赫尔姆斯蹙着眉头、拉长胳膊牵着克鲁斯的照片——“真别扭”!同样是2012年,奥巴马在第一场大选辩论中输给共和党的罗姆尼时,也有一些评论家将这场失败归咎于他那“负能量满满”的肢体语言,以及他频频俯视瘪嘴的习惯,这些动作让他显得“倦怠而且准备不足”。

这样的洞见在流行文化里俯拾皆是。毕竟,猜测公众人物的内心是件有意思的事。然而,任何有点怀疑精神或者逻辑头脑的人,都无法对一个显然的事实视而不见——所谓观察一个人的肢体就能看穿他的心思和情绪,这样的假说是有问题的。这方面的迷信层出不穷,我们很容易就觉得自己能够解读别人发送的“加了密”的信息,可是科学对此又有什么见解呢?除了博人一笑以外,这里头还有什么别的价值?如果有,哪些动作和姿势确实能够表达内心,哪些又纯属误导呢?另外,知道了这些,我们是否就真能改变自己的肢体语言,从而左右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好从两个经常被人引用的统计数字说起,那就是——我们的交流中有93%是非语言的,只有7%依赖于我们说出口的言辞。这两个数字的来源,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宾(Albert Mehrabian)在上世纪60年代末开展的一项研究。梅拉宾发现,当人的语气和表情传达的情绪信号跟语言传达的信息不同(比如面带微笑,用积极的口吻说出“残酷”二字)时,人们往往会更相信非语言线索。通过这些实验,梅拉宾计算出,大约只有7%的情绪信号来自于我们使用的言辞,38%来自于我们的语调,另有55%来自于非语言线索。

在过去40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梅拉宾一直在向人澄清,他从来就没有把这个公式当成是金科玉律,它只在特定情况下才适用——就是某人在谈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什么的时候。用他现在的话来说,“除非交流者说的是自己的感受或态度,否则这些公式就不适用”。他还说,每次听到有人用他的理论来解释通常情况下的人际交流,他就不由得要打个冷战。

因此,介绍肢体语言的书中出现的这个最老的统计数字,并不能作想当然地理解,就连发明这个公式的人都希望大家别再把它挂在嘴边了。毕竟,如果我们真能不听人说话就明白他们93%的意思,就没有必要学习外语,也不会有人说得成谎了。

眼神透露你说谎?

显然,人是说得成谎的。而且通常来说,虽然偶尔撒个小谎还挺有用处,但我们毕竟希望其他人说不成谎。这也正是许多人对肢体语言感兴趣的重点在于识别谎言的原因。据说撒谎的人会被身体的“迹象”出卖,比如他们会朝右看、坐立不安、握自己的手,或者挠鼻子。这些“小窍门”有多少是真的呢?

第一项很容易判断: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用科学的方法检验了“说谎的人会朝右看”这个假说,结果没有发现任何支持它的证据。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领导的一个团队,在实验室里观察了自愿者说谎时的眼部运动。他们还研究了警方召开的关于失踪案的新闻发布会的录像,有几个人情绪激动要求警方公布信息,事后证明他们都与失踪案有关。在这两个例子中,说谎的人朝右看的情况并不比超其他方向看更频繁(参见《PLoS One》,第7卷,e40259页)。

其他迹象也未必可靠。一份针对100多项研究所做的整合分析发现,说谎的人身上只有少数几种身体迹象明显超常,那就是瞳孔放大和某些坐立不安的紧张动作——他们会摆弄物件,乱抓乱挠,但并不会摩挲自己的脸孔,摆弄自己的头发。这项分析还发现,识破谎言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说谎者的肢体语言,而是听他说的话。说谎的人一般音调较高,叙事时较少提到细节,语气更消极,还喜欢重复自己的话。

最后,研究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主观方法,或者说直觉,可能比现有的任何科学手段更能有效地识破谎言。通过肢体语言识别谎言的问题在于,虽然说谎的人有可能在某些行为上稍微频繁一些,但说真话的人同样会做这些动作。事实上,被你当成是说谎标志的一些行为,比如坐立不安和避免眼神接触等,其实只是对方有了不适的情绪;没有说谎的人在被问话时,处于压力之下,反而更有可能表现出这些行为。或许这就是我们热衷于识别谎言却往往不太成功的原因。事实上,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指出,大多数人辨别起谎言来并不比随机猜测好多少。法官、警察、司法精神病医师和FBI探员的成功率,也只是略高一筹而已。

通过解读人的肢体语言,真能像前几年流行的那部美剧里那样,准确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撒谎吗?图片来源:good-wallpapers.com

肢体语言误区

所以说,最好还是不要一看到别人的丁点动作就指摘对方说谎。我们对许多肢体语言的成见不但错误,还会使人完全陷入歧途(如图)。就以交叉双臂为例——大多数人都认为,有人做出这个动作就代表着他起了戒心,或者是拒不接受他人或他人的意见。这有可能是对的,但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体态的科学家戴维·麦克尼尔(David McNeil)说,“同样是这个交叉双臂的动作,如果是在躯干挺直、略为后仰的情况下做出的,那就代表了完全相反的意思——此时它传达的是无所畏惧。”此外,一个人交叉双臂,还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冷,想让自己舒服一些,或者只是因为衣服上没有口袋。

演讲顾问对手势的重要性也有种种说辞,对此麦克尼尔同样不能认同。比如常有人说,把双手摆成塔形能让你看起来更有权威,摊开掌心则代表诚实。但是麦克尼尔指出,虽然管理人员会在这些典型的比喻性手势中看出某些意义,但实际上它们没有这么简单。换句话说,肢体语言的这些为人熟知的“规则”其实是太过武断。摊开掌心或许是值得信赖的象征,但它同样可以表示捧住某个重物。没有口头语言提供的背景和提示,手势就是模棱两可的。

迄今为止,我们的科学研究还没有为那些自称肢体语言流利的人提供什么支持,不过研究也显示,有些姿势的确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在2008年的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在获胜时都摆出了同样的姿势:他们高举双臂成V字,下巴则高高抬起,就连天生眼盲的运动员也不例外——这说明胜利的姿势与生俱来,不是在从观察中习得的。失败的姿势似乎也都差不多:每个人在输掉比赛之后都会作弯腰沉肩状。

事实上,如果你要在一个人身上寻找胜利或者失败的迹象,他的身体动作可能要比他的面部表情更加合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希勒尔·阿维泽尔(Hillel Aviezer)及其同事在2012年指出,职业网球运动员在拿下和失去重要得分点时,表情非常相似,他人是难以区分的。然而,他们的肢体语言很容易判断输赢,就算把脸挡住也是如此(参见《科学》,338卷,1225页)。

最近的其他一些研究指出,我们可以从别人移动的姿势中获得关于他们的重要线索。当一个女人处于月经周期中生育力最强的时段,男人就会觉得她走路和跳舞的姿势分外性感,这是女人在用肢体语言发送信号,表示她已经准备好了——虽然她自己(或者她周围的男人)未必意识得到这一点。与此同时,女人和异性恋男人都觉得强壮的男性在跳舞时比瘦弱的男性更有魅力,这或许同样具有进化的意义,让女人得以找到更好的伴侣,也让男人得以评估自己的潜在对手。

然而,用肢体语言来评估性吸引力也有风险。通常人们认为,女人会通过翻弄头发、整理衣服、点头和注视的动作,向某个男人传达自己的兴趣。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卡尔·格拉默(Karl Grammer)确实在研究中找到了支持这个看法的证据。但是他也发现,女人对于任何男人,无论喜欢与否,都会在见面的头一分钟里发出同样次数的鼓励信号;只有当这类调情动作持续4分钟以上时,才可以视作是传达兴趣的标志。格拉默解释说,这是女人在用肢体语言鼓励男人继续说话,好让她们有时间判断对方是否值得深入了解。

即便人们对如何解读某个肢体语言达成了共识,我们还是有可能犯错,对步态所做的最新研究就说明了这一点。英国达勒姆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托雷森(John Thoresen)拍下了人们走路的视频,然后将图像转化为一个个亮点组成的图形,只标出行走者移动的四肢,略去了有关体型的干扰信息。他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昂首阔步的姿态代表这个人敢于冒险、性格外向、热心肠、值得信赖,而缓慢、松弛的步态则让人联想到平静、不易激动的性格。然而,当研究者将走路者的实际性格和别人对他们的猜测作对比时,发现两者之间并没有相关(参见《认知》,124卷,2621页)。

交叉双臂,通常被认为是起了戒心,但也可能表示无所畏惧,或者是因为冷了,甚至只是因为上衣没有口袋…… 图片来源:zimbio.com

可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的肢体语言实际揭示了关于你的什么信息,而是别人觉得你的肢体语言透露了什么信息。那么,肢体语言可以作假吗?

弄假成真

托雷森说,要假装出充满自信的步态显然是可能的。“我没有数据来支持这一点,”他说,“但是我相信,人可以通过训练改变自己的性格表象。”其他一些肢体技巧也可以左右别人的印象。比方说,在工作面试中,那些静坐不动、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在对话中频频点头的人更容易被录取,而那些目光游离、眼神闪缩、头颈僵直、表情少变的人,比较容易被拒绝。如果你天生没有好的肢体语言,那么有意识地摆出自信的步伐和微笑,多点几下头,多看多方两眼,你也不会有什么损失——除非是做过了头,吓到了对方。

故作镇定和自信可能会改变别人对我们的认识,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黛娜·卡尼(Dana Carney)看来,假装出肢体动作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她说,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改变我们自己。卡尼和同事做了一个实验,让自愿者摆出“高权力”和“低权力”的姿势,保持两分钟不动。前者是比较舒展的姿态,包括坐下时脚翘在桌子上、手枕在脑后,站立时双腿分开、手撑在臀部。后者则身形佝偻,占据的空间也较小。两分钟后,他们再让两组自愿者参加一个赌博游戏,输赢的几率是50:50。研究者还采集了两组自愿者的唾液样本,以测量他们的睾丸酮和皮质醇浓度——这两种激素分别代表权力感和压力。结果,“高权力”姿势组明显比“低权力”姿势组更喜欢赌博(参与率分别是86%和60%)。不仅如此,参与赌博的意愿还与生理变化有关。“高权力”组的睾丸酮升高了20%,皮质醇降低了25%;而低权力组的睾丸酮降低了10%,皮质醇升高了15%(参见《心理科学》,21卷,1463页)。

“我们证明,你真的可以改变自己的生理状态,”卡尼说,“这不单是情绪的改变,还有更加深刻的变化。”权力感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感觉,睾丸酮的上升还与耐痛能力的提高有关。也就是说,做出有力的样子,真的会使我们变得有力。这还不是肢体语言影响感受的唯一方式。卡尼指出,有项研究显示坐直身体就会引发积极情绪,耷拉肩膀则会使人心情低落。还有许多证据表明,假装微笑能令你心情开朗,皱起眉头则具有相反的效果。甚至有证据表明,因为注射了肉毒杆菌而不能皱眉的人,大体上都比以前更快乐了。

尽管这些结论相当有趣,但如果说科学给了我们任何启示的话,那就是必须始终质疑自己对于肢体语言的种种成见。就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某一个动作或姿势的意义都持相同的看法,他们也可能全都错了。随着这些证据的积累,或许总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肢体语言,熟练地控制我们向外传递的关于我们自己的信息。至于现在,至少我们可以在证据的基础上,对那些与肢体语言相关的“常识”略作修改。或者就像麦当娜歌里唱的那样:“别傻站着,都动起来,摆出个姿势——这里头还有点儿意思。”

 

编译自:《新科学家》,Lost in translation: Body language myths and reality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The End

发布于2013-05-0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亚得里亚海上的猪

翻译达人红猪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