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1
需用时 04:46
人身驴话不是梦——从《3D肉蒲团》谈起

《3D肉蒲团》原著为清朝李渔的小说《肉蒲团》,原著中未央生自卑阳具短小,偶遇游方术士天际真人,帮未央生用妙法将“狗肾”嫁接入自己的阳物中,从此“魁梧奇伟,果然改观,有此异物,可以横行天下矣”。在香港的改编电影《玉蒲团之偷情宝鉴(1994)》中,大概觉得狗的阳物尺寸还不够,为了提升戏剧性,把狗改为了马,而到了《3D肉蒲团》中,马又变成了驴,颇得“潘驴邓小闲”之趣。可是,那话儿真的能被换吗?

/gkimage/q8/40/mr/q840mr.png

《3D肉蒲团》剧照。

神话与传说,梦想的雏形

人类从几千年前就开始幻想给自己替换上动物的器官,那个时候人们的想法还很纯洁很美好,在这一类神话与传说中,最耳熟能详的要属人鱼了。在东方,我国的《太平广记》、《山海经》、日本的《日本书纪(にほんしょき)》等多部古代典籍中均有关于人鱼的记载;在西方,德国传说中的萝蕾莱(Loreley)和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也都为人们所熟知。

/gkimage/00/pz/l6/00pzl6.png

法国Lascaux洞窟中发现的鸟头人壁画(约公元前15,000年)。

除了人鱼,还有关于拥有其他动物器官的人或神的传说,活跃在人类文明的每个角落。例如中国神话中人首蛇身的女娲、古希腊神话中长着羊角和羊蹄的牧神潘(Pan)、希腊版牛魔王米诺陶(Minotaurus)等,而最著名的,还是埃及神话中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Sphinx)。

从各种墓葬等发掘文物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人类对鸟首人身、狼首人身等形象的描绘,和那些神话故事一起,交织成了一幅幅奇趣盎然的画卷。

/gkimage/x9/rq/nq/x9rqnq.png

Horemheb(霍伦赫布)法老王墓中的壁画,图中左起依次为鹰首人身的Horus(荷鲁斯)神、Rameses(拉美西斯)法老王和狼首人身的Anubis(阿努比斯)神(约公元前1300年)。

这些半人半兽的神怪并非都是生来如此,器官移植的思想可是古已有之的——公元前12世纪的印度神话故事里,湿婆(Shiva)神误砍了他儿子的头,情急中只好将一头大象的头砍下,移植于儿子的躯体,使之复活成为半神半人的伽内什(Ganesha)。

/gkimage/a2/1x/ht/a21xht.png

印度神像Ganesha。

美国移植外科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nsplant Surgeons, ASTS)的图标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狮头羊身蛇尾的怪兽奇美拉(Chimera),而Chimera一词更被用于现代医学中,中文译为“嵌合体”,指来自不同个体的细胞或组织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生物体——例如未央生这样接受了器官移植的人。

/gkimage/sn/9v/x1/sn9vx1.png

ASTS的图标——Chimera。

狒狒和猩猩,最初的尝试

人类历史上,最早对器官移植进行了文字记载的,其实是我国的《列子汤问》——神医扁鹊给两个人互换了心脏。 从广义上说,输血也是移植的一种,人类真正对异种器官移植的尝试就是从输血开始的。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血液和精神、性格、灵魂存在联系,因此将动物血液输入人体能治疗麻风、溃疡等疾病,还能改变性格、治疗精神疾病。

1667年11月23日,英国医生洛厄(Richard Lower)把绵羊的血输给“癫狂症”患者科伽(Arthur Coga),希望让小伙子免除病痛。从某种角度来说,目的达到了:众目睽睽之下,科伽在几分钟内便一命呜呼了。

同年12月19日,法国医生丹尼斯(Jean-Baptiste Denis)将小牛的血液输入了病人莫里(Antoine Mauroy)体内,以治疗他的“狂暴病”,剧烈的免疫反应使莫里濒临死亡,但他奇迹般地挺过了那些高烧、休克,而且在数月内恢复了平静,不再疯狂。这次治愈在欧洲引起了极大震动。

1893年,英国医生威廉姆斯(Watson Williams)将羊的胰脏碎片移植给一位因糖尿病而垂死的13岁男童,此举虽然暂时降低了男童的尿糖含量,但移植由于排异反应而失败,男孩还是在3天后死亡。

/gkimage/fl/xv/lp/flxvlp.png

俄国医生甫洛诺夫Serge Voronoff(1866-1951),图片来自L Dartigues著《La Greffe De Revitalisation Humaine》(1925)。

1920年,俄国医生甫洛诺夫(Serge Voronoff)为了给病人注入青春的活力,将黑猩猩的睾丸切片植入老年男子的阴囊内,10年后,已有数百人接受了这样的手术,女性也接受猩猩卵巢组织移植以治疗更年期症状。甫洛诺夫还在意大利建立了一个猩猩饲养基地,以满足供不应求的局面。据报告,植入人体的动物性腺组织可以持续作用1-2年,随着移植组织出现纤维化,疗效会逐渐降低。甫洛诺夫于1951年逝世,一生中约为2000名病人移植了猩猩的性腺组织。

各种尝试在不断进行着,从文字记载中可以找到数百例移植手术,可是完整器官的移植一直没有取得成功,人类离梦想最终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疫抑制,让异体器官移植迎来春天

器官移植需要精细的工具和高超的技艺。1902年,法国医生卡雷尔(Alexis Carrel)发明了血管的三点缝合法,使器官移植在技术上成为了可能,为此他在191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各种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如火如荼地开展,虽然手术顺利完成,但接受移植的动物都会相继死亡,这成了难解的谜团。

揭开谜团的是英国医生梅达沃(Peter Medawar),他曾在二战期间研究烧伤病人的植皮手术,1943年,他认识到“异体移植物的排斥是由免疫机制引起的”。免疫反应是人体的一种自然反应,它攻击并摧毁入侵身体的异物,是天然的“防火墙”。不幸的是免疫系统不够智能,对所有外来物都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排斥。

要解决排异,必须抑制病人的免疫功能,最初有两种方法——用药物使免疫系统中毒,或用辐射破坏免疫系统,这都会导致病人无法抵御病菌的侵袭。当时,病人常因感染丧生,接受移植后只有1/5的人能同时避免排异和感染而存活。直到1976年,人们发现了环孢素的免疫抑制功能,器官移植术的成功率猛增到了80%。

1963-1964年,美国医生“当代移植之父”斯塔泽(Thomas Starzl)为6例患者移植了狒狒的器官,患者存活了19天到98天不等。

1984年10月26日,美国加州Loma Linda大学医疗中心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左心肌、主动脉及心房发育不全的2周大女婴小菲伊(Baby Fae)移植了一颗狒狒心脏。小菲伊21天后死于肾功能衰竭。

虽然灵长目动物与人最为相近,但由于它们很多是珍稀物种,器官大小也与人类相去甚远,加之和人类亲缘关系太近,容易引发异种间的病毒感染,科学家们将研究重点从猩猩和狒狒转向了猪。猪具有一胎多仔、生物学特性与人类极为相似的优势,而基因技术的发展也将免疫反应的风险降低了:敲掉会引起排斥反应的猪基因,这样就能把猪变成不会使人产生免疫排斥的优秀供体。

1995年,57岁的美国帕金森症患者约翰逊(Tony Johnson)接受了猪神经细胞移植手术。科学家们将8只猪胚胎从母猪体内取出,并从每个胚胎中取出少量脑组织,放入约翰逊脑中的损害部位。出院后约翰逊的行动能力大大提高,每天可以工作一段时间,还重新开始了他最爱的钓鱼。

时至今日,以黑猩猩、猴、狒狒、羊、猪等动物作为供体的肾、心、肝等移植手术已有许多报导。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为例,人们曾广泛使用机械瓣膜配合抗凝血治疗,但近年来在美国,75%的患者选择生物瓣,即以猪主动脉瓣或牛心包作为组织材料,经过处理后制成,瓣叶柔软,生物相容性好,对血细胞无损害,一般不用服用抗凝药,采用牛心包生物瓣的患者,20年生存率已达到90%以上。

虽然仍有困难尚待解决,如免疫反应、内源性病毒、伦理及法律问题等,但相信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社会的进步,异种器官移植将在医学领域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肉蒲团》又名《觉后禅》,只是后者远不如前者那么广为人知,李渔说过,创作《肉蒲团》是“劝人窒欲不是劝人纵欲,为人秘淫不是为人宣淫”。而异种器官移植也并不是为了满足个别人的奇思妙想,从最开始的尝试到今天的广泛运用,它都只有一个目的——拯救人的生命,还给人幸福与尊严。

参考文献:

[1] Pig Tissue May Aid Parkinson's Treatment

[2]Deschamps J.Y., Roux F.A., Saï P., Gouin E. History of xenotransplantation. Xenotransplantation. 2005 Mar; 12 (2): 91-109.

[3]J-B. Denis. "Extrait d'une lettre de M. Denis, professeur de philosophie et de mathématique, sur la transfusion du sang. De Paris le 9. mars, 1667," in "JOURNAL DES SÇAVANS," 6 (1679).

The End

发布于2011-06-1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famorby

动物遗传硕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