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
需用时 01:25
啥都不确定,怎么做决策?

不论对人还是动物来说,决策都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不过,现实中的决策都是相对的:环境相同,个体处于不同的状态中;或者环境不同,同一个人,都可能做出不同的决定。

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讨论了影响决策的相对性因素,从进化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能够解释动物处理环境不确定性,但提高生存效率的数理模型。   

上世纪40年代时,心理学模型用后继对比效应(successive contrast effect)来表现过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当前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者让大鼠走过一段距离来获得食物,若之前的训练中老鼠获得食物奖励较少,它奔跑的速度则越快(积极对比效应);若之前获得的食物较多,则跑得更慢(消极对比效应)。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蒂姆•佛赛特(Tim Fawcett)等人则用数理计算的方式来解释了先前这一描述性模型,认为产生对比效应的来源是个体在变化着的世界中对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适应。

他们用一个简单的最优化模型(optimality model)来描述大鼠在上述“后继对比效应”中的行为:设奖励的获利率(profitablility)为γ,大鼠当前努力程度为u,死亡率为努力程度的增函数M(u),V为未来繁殖成功的期望值,那么大鼠如果要最大化其一生的期望繁殖量,就应该最大化γu – M(u)V。他们采用贝叶斯的方法来确定大鼠当前的努力如何依赖与当前环境和过去经验,模型的结果与前人的行为观察结果一致:对比效应使个体在其偏好的环境中投入更多努力,反之,在不太偏好的环境中减少投入。换句话说,动物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呆久了,即使来到食物充沛的新环境中,也会继续努力寻找食物。在变化较多较快的环境中,不确定性较高,个体表现出的对比效应也较强。

既然当前的信息和以往的经验都存在不确定性,那人或动物是如何将这两个不确定来源整合到一起的呢?研究者佛赛特告诉果壳网,我们不太可能“同等程度地”处理这些不确定性,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这个过程,包括过去经验的长度、新环境的变化速度、变化范围等。

这种以适应为目的的“最优化决策过程”或许能为我们理解人类决策过程提供启示。

 

The End

发布于2013-06-1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退思

心理学硕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