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5
需用时 04:43
野味v.s.养殖:口感、营养、安全大比拼

流言:动物还是要吃野生的好,养殖的无论口感还是营养都比不上野生的。野味(野生动物制成的食品)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价值也更高: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

真相:野生动物的肉类与养殖的确实有差异,但哪种口感更好,很大程度受进食者主观感受的影响,不能说哪种更好。而且,口感也不决定营养价值。就算偏好野生动物的口感,不在乎营养价值,野生动物带来的健康风险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

口感好,不代表营养价值高

野生动物跟养殖动物的口感确实存在差异。野生动物在野外为活下去疲于奔命,因此肌纤维发达,脂肪含量少,口感更筋道。而养殖的动物由于缺少一个让它们不停奔跑的环境,因此肌肉中脂肪含量会比野生动物要高,口感也偏向细腻、柔软,而且现代养殖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筛选培育更符合人们偏好的肉类的过程。但是,哪种口感更好,取决进食者的主观感受,很难说野生动物的口感就比养殖动物要好。

以鸡肉为例,鸡肉的香味很大程度上由其中的“呈味核苷酸”决定,而“劲道”“有嚼头”则是由肉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决定。这些决定风味和口感的成分跟鸡的生长期有关。生长时间越短,“鸡味”越淡,也越嫩。不过这些影响风味口感的成分跟营养没有什么关系。[1][2]

另外,“标价越高的红酒越好喝”的心理作用也会影响人们的对于食物的判断。市场上,野生动物的价格甚至可以是同物种养殖产品价格的几倍,可能令人产生“越贵的东西味道越好”的心理暗示。

野味:美味的风险

在某些人热爱生鱼片的人眼里,野生的生鱼片毫无疑问是一道珍馐,有些人甚至觉得野生的生鱼片可以随便吃。但三文鱼、大马哈鱼、金枪鱼、海鲈鱼、鳕鱼、带鱼等作为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其体内感染的异尖线虫如果进入食用者体内,虽然无法在发育为成虫,但其幼虫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容忽视。大量活虫进入人体造成的急性异尖线虫病虽然少见,但并非罕见,曾有报道称,研究人员在一条鳕鱼身上分离出800多条异尖线虫幼虫。而过敏性异尖线虫病的发生率则高出很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更为严重。(更多详细内容请看:海鱼有虫,生食小心

而蛙和蛇作为常见的被食用野生动物,则是某些迭宫绦虫最喜爱的中间宿主。有新闻表明甚至在一条蛇身上发现了150多只迭宫绦虫的中绦期幼虫[3]。当然,养殖的动物也可能存在这个问题,不过至少在有人工介入的情况下,寄生虫感染会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也可能经由密切接触或被食用而感染人类,譬如前不久引发大家恐慌的H9N7禽流感病毒,2003年引起非典疫情的SARS病毒,科学家经过追踪发现它很有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4]

即使对野生动物进行极度彻底的烹煮,彻底杀灭病菌与寄生虫,那么食客们还必须面临下一个风险——毒物属富集作用。即在自然界中,污染物如重金属通过较低营养级生物进入生物链,传递到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导致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无法分解代谢的有害物质堆积越多,且重金属无法有效去除。许多人热衷的野生鲨鱼、石斑鱼、各种食肉动物,都是富集作用严重的生物,并且富集的重金属随着体重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因此,食用这些野生动物,也意味着接管它们蓄积了一生的重金属。

目前,我国允许梅花鹿、北极狐、野猪、非洲鸵鸟等54种野生动物[6]在取得人工驯养繁育许可后,进行人工驯养繁殖,并且用于商业用途[7],这是对野生动物利用的一大步,经过审批检疫后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其带来的健康风险。不过从现有的情况上来看,合法商用野生动物的市场依旧不容乐观,也许是因为经过人工驯养繁殖后的野生动物听上去不是那么“尊贵”,人们对“纯野生”动物的追逐,导致现在贩卖野生蛇类的情况仍然存在。[8]

被误读的养殖业

青睐野生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养殖业的一些误解。提到养殖业,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用“激素”、“抗生素”喂养的动物,因此觉得养殖的动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提到养殖业与激素,首当其冲的就是水产养殖和鸡肉。最早称水产养殖采用避孕药的是1998年的《成都商报》,该报报道称:重庆一养殖户向记者报料,其在黄鳝饲料中添加避孕药,使黄鳝长得又肥又大。事实上,黄鳝是一种具性逆转特性的生物,雄性体型较大,而避孕药大部分为雌激素,黄鳝摄入雌激素后会转为雌性,这毫无疑问是件得不偿失的事。后来又演变出“避孕药养虾”,“避孕药养蟹”之类的谣言。[9]但真实情况是,虾蟹对激素水平极其敏感,若喂食避孕药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大面积死亡。养殖户不太可能做这种提高成本减少收益的事。

至于“激素养殖”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问题,同样是个谣言。以鸡为例,现在我们吃的肉鸡正是通过无数次的杂交育种和极为严格的饲养方法带来的产物,肉鸡的品种就决定了其极快的生长速度,无需激素助长。根据2005年修订的《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肉鸡在6周龄(42天)的体重指标为2.42千克[10],这个行业标准在许多消费者眼里似乎是有点疯狂,但这是科技带来的实惠,否则,我们会处在一个只有少数人能吃得起鸡肉的社会。

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更是明文禁止使用激素饲养[11],因此,在正规合法的养殖场,所谓的“激素养殖”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我们人工饲养的动物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抗生素残留。不过,要谈抗生素残留的安全问题,必须要看其残留剂量。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其中详细规定了各种兽药在养殖动物身上的安全残留标准,只要在规定限量以内,就是可以放心食用的[12]。

合理利用,保护生态

食用野生动物的问题不仅仅在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上,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生态保护上,虽然地球上每年都有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灭绝的动物,但是,更多野生动物是由于人类捕杀而濒临灭绝,今天的野味,也许明天就成为了博物馆里的拉丁文名字[13]。

结语

野生动物在营养价值方面并不比养殖动物更高,反而有较高的食用风险,而养殖的动物在兽药残留标准下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因此,个人认为与其冒健康风险去破坏生态,还不如选择更安全廉价的养殖动物。

相关小组推荐:

参考资料:

  1. 云无心:你想吃什么样的鸡肉 
  2. 人工养殖泥鳅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第05期 作者:张竹青;李正友;胡世然;李道友;蒋晓红                                                                                                  
  3. 新华网新闻:大王蛇身藏150条寄生虫 侵人体可致多种疾病
  4. 青蛙与野蛇险成盘中餐 3家餐馆违法经营野生动物被查处 
  5. Emerg Infect Dis. 2005 Dec;11(12):1860-5.SARS-CoV infection in a restaurant from palm civet.
  6. Distribution of heavymetals in marine bivalves, fish and coastal sediments in the Gulf and Gulf of Oman. Stephen de Mora, Scott W. Fowler, Eric Wyse, Sabine Azemard. Marine Environment Laboratory,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4 Quai Antoine 1er, B.P. 800, MC 98012, Principality of Monaco, Monaco 98012, Monaco. Available online 8 April 2004.
  7. 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
  8. 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9. 关于黄鳝避孕药的新闻 
  10. 《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 
  11.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兽药管理条例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 
  13. Chinese Birds 2010, 1(2):163–166 DOI 10.5122/cbirds.2010.0005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n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Chinese Crested Tern (Sterna bernsteini) Hangdong JIANG 1, Lin CHEN 2, Fenqi HE3.

 

The End

发布于2013-07-0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C.Cristata_X

生物科学专业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