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5
需用时 03:11
瘟疫,发生在穹顶之下

穹顶笼罩下的小村庄,脑膜炎迅速扩散,最终小镇及时将受感染的人隔离,并对大家进行医疗干预,终于使得疾病得到控制,这是电视剧《穹顶之下》描绘的景象。人类面临的最危险的东西,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天外来客,而是肉眼所看不见的传染病。

穹顶下的故事,在现实世界中也发生过。

小岛上的瘟疫

现实中“穹顶下的村庄”,非岛屿莫属,它们是天然的“自隔离地带”。

2005年2月,印度洋诸群岛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基孔肯雅热——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仅法属留尼旺岛中心的一片区域,在1星期内就有1.3万人被感染。最终,岛上共有超过20.4万人染病。

基孔肯雅热爆发后,世界卫生组织的紧急科研协调小组应法国政府要求对岛上的疫情进行评估,结果非常不乐观。在3月初,基孔肯雅热在缺医少药的岛民(正如穹顶中的人一般)中以每周约2万名新增患者的速度快速蔓延,最后,感染了将近20%的人口。

第一个在这次疫情中殒命的是个10岁的小男孩。一天早上,他醒来之后感到全身疼痛,头脑发热,他的祖母给了他一点扑热息敏退烧,但毫无作用。后来这名男孩成为了植物人,最终被并发症夺走了生命。

法国政府召开了专家会议,决定开展大规模的灭蚊行动。他们投放杀虫剂、清理积水,要求医疗机构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病情,以掌握疫情的现状,并加紧联合所有顶尖科研机构研制疫苗。同时,还向留尼旺岛发放了1亿多美元卫生援助金,派遣了500名士兵维持秩序,封锁住整个岛屿的进出。

经过了数月的隔离,这次疫情终于告一段落。所幸,这次传染病的流行并没有造成大量死亡,否则整个岛屿上将一片荒芜。

为什么这次疫情导致法国人如此紧张,甚至出动军队封锁岛屿,这就要从基孔肯雅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开始说起了。

无药可治的基孔肯雅热

对中国人来说,基孔肯雅热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非洲和南亚、东南亚大名鼎鼎。有关它的首次记录是1952年坦桑尼亚南部地区爆发的一次疫情。“基孔肯雅”取自于坦桑尼亚当地土著语中的一个动词词根,意思是“变成歪扭的”,描述患者因关节疼痛而弯腰的样子。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3-12天,它的特征就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关节疼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红色皮疹等。一般发热1-7天即可退热,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的发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

基孔肯雅热本身并不致命,不过,尽管病程很短,这种疾病可能会留下长期的后遗症,比如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达数年。在老年人身上,该疾病的症状更加严重。另外,它更大的危险在于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增大患者死于其他致命疾病的风险。


一名基孔肯雅热患者,其手指因为疾病而发生变形。

但至今,这种疾病尚无药可治,也没有有效疫苗,染上疾病的人只能等着免疫系统自己战胜病毒。美国政府曾在2000年出资研究基孔肯雅热疫苗,当时研究的是减毒疫苗,但是效果并不好。

这种疾病的动物宿主很多,例如绿猴、狒狒、黑猩猩、牛、马、猪、兔。大多数情况下,该疾病传播方式单一,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蚊虫传播,只要控制蚊虫,就可以很好地阻止疾病扩散。

本来基孔肯雅热在非洲的一些地区是随着蚊子周期性发病,难以迅速扩散,很难出现大爆发。所以,印度洋的这次疫情才让许多人猝不及防,甚至时任法国总理的德维尔潘也被怀疑感染上了该病。

后来,据科学家们的分析,这次大爆发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发生了变异,导致其更容易通过亚洲虎蚊传播。不过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则认为爆发还有另一个原因——印度洋地区长期没有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一旦爆发,几乎没有人有免疫力去抵抗它。

根据国际和平研究所的一份文件披露,美国政府曾经对这种病毒进行了和生物武器相关的研究。1975年3月美国通过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研究戛然而止。

直到现在,防止疫情扩散,切断传染的途径都是最好的办法。这也是《穹顶之下》中小镇出现脑膜炎流行的时候,议员迅速要求隔离病人的原因。但是,无论怎么说,那些已经染上疾病的人总是最脆弱的,一旦缺少医疗,病人所能做的只有听天由命,等待自身免疫系统消灭疾病,或者自己被疾病消灭。

人类的历史之于地球,短暂却辉煌。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多对抗传染病的武器,但传染病的阴影从未远离我们。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及时摧毁传染源,阻断传染途径,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传染病并不可怕。

心怀希望,虽然苦涩,但未来光明。

更多《穹定之下》相关内容请参考果壳专区:现实之上,穹顶之下

相关小组推荐:

The End

发布于2013-08-0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C.Cristata_X

生物科学专业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