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
需用时 03:37
有一种繁殖策略叫“忠贞不渝”


猫鼬会结成一雌一雄的伴侣,并持续终身。图片来源:Dieter Lukas


大多数猫鼬个体都是一对相伴一生的猫鼬夫妻产下的后代。图片来源:Dieter Lukas

8月5日更新:果壳网对文章的第一作者迪特尔•卢卡斯进行了采访。

果壳网:为什么有些哺乳动物演化出社会性单配制,而另一些哺乳动物却不会呢?什么因素发挥着关键作用?
卢卡斯:我们的研究发现,采用社会性单配制的物种,雌性都分散得很开。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它们对食物的竞争。就研究结果来看,当雌性生活得很分散时,雄性难以同时保护它们以防止其他雄性的接近,所以就只和一只雌性进行交往了。 

果壳网:非洲的猿类都是多配制的,人类社会是否在演化上满足采用社会性单配制的条件?
卢卡斯:人类是否应该被划分为单配制动物,现在还备受争议。许多传统的人类社会都实行一夫多妻的婚配制度,这可能是我们的祖先从猿类那沿袭过来的繁殖系统。

果壳网:人类采用一夫一妻制,但人们的各种风流韵事或婚外情一直没停过,这些现象在其他单配制的哺乳动物中是否会发生?
卢卡斯:我们主要研究社会性单配制,这主要是以一雄一雌是否共同生活交往作为分野(并不描述配对动物的性互动方式)。至于所谓的“私通”情形,一些社会性单配制的动物的确是忠贞不渝的,譬如犬羚;而其他很多社会性单配制的动物,的确会偶尔与配偶之外的个体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

果壳网:现在你们所调查哺乳动物中,只有9%的哺乳动物采用社会性单配制。考虑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像动物栖息地的缩减,食物的减少以及更恶劣的气候情况,哺乳动物采用社会性单配制的比例在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卢卡斯:要预测环境变化是否或怎样对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造成影响是很困难的。栖息地日益支离破碎似乎会扰乱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但并不会导致巨大的变化。其他的因素可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单配制,即一雄一雌的交配体制,在鸟类中很常见,而在哺乳动物中比较少见。哺乳动物的单配制通常是社会性单配制(Social Monogamy),这种婚配体制在哺乳类中的演化起源存在许多假说。在今天发表于《科学》的论文中,剑桥大学的迪特尔•卢卡斯(Dieter Lukas)和蒂姆•克鲁顿布鲁克(Tim Clutton-Brock)指出,社会性单配制是作为一种适应环境的繁殖策略演化而来。

研究者分析了除了人类外的2545种哺乳动物的婚配制度,其中约9%的哺乳类采取社会单配制。他们指出,单配制的产生与雌性生活密度较低和领地重叠较小有关。“当雌性动物高度分散时,雄性能采取的最佳策略便是只与一位雌性共同生活,保护它并确保它的所有后代都是自己的。”克鲁顿布鲁克评论道。

此外,论文还指出,不同的觅食需要也影响了单配制在不同哺乳动物种类中的分布:灵长目和食肉目赖以为生的食物营养价值较高但丰度较少,这些物种采用社会性单配制的情形相对较多(灵长目中有29%、食肉目中有16%采用单配制)。而由于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草动物中甚少出现社会性单配制。


社会性单配制与合作繁殖的演化过程。研究者将哺乳动物社会分成三类:雌性独居制(交配季中雌性在自己的领地独立觅食,只在交配时接触雄性)、社会性单配制(一个雄性与一个雌性共享一片领地,并在长于一个交配季的时间中保持亲密交往)、群居制(多个雌性共享一片领地,一同觅食并一同休息)。原始条件下,雌性独居,雄性同时占有多个雌性(如红松鼠)。随着雌性间竞争的加剧,雌性生活趋于分散,演化出社会性单配制(如犬羚)。迫于环境与繁殖压力,一些哺乳动物(如裸鼹鼠)演化出合作繁殖的生活方式。图片来源:D. Lukas and T. H. Clutton-Brock.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monogamy in mammals. Science. 2013

此前,有研究指出,哺乳动物需要父亲参与养育后代,因而促进了社会性单配制的演化。卢卡斯和克鲁顿布鲁克的研究则表明,父亲参与养育后代的现象出现在社会性单配制存在之后。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性单配制是雄性为了防止其他竞争者杀死自己的后代而演化出来的。对此,这项研究也给出了不同意见:杀婴行为是哺乳期比交配期长的哺乳动物的典型行为,而在这些动物中,大部分都采用雌性独居制(44%),只有少数(27%)采取社会性单配制的生活方式。卢卡斯和克鲁顿布鲁克利用系统发生独立比较(PIC)等模型,对杀婴行为与社会性单配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行为的演化是相互独立的。

卢卡斯表示,因为他们采集的数据样本很大,并且利用遗传信息确定了不同性状的演化发生在哪些序列上,因而对社会性单配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过,由于这项研究的对象是人类以外的哺乳类动物,所以结果并不能直接套用在人类身上。

鉴于所有的非洲猿类都采取多配制和群居制,原始人类的始祖的婚配模式很可能也是一雄多雌的。然而演化到人类时,却从群居的多配制变为了社会性单配制,这在其他哺乳动物很少见。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进行推测,人类采取社会性单配制的原因可能也受到饮食习惯的影响。人类的饮食习惯随演化而改变,使得女性生活区域愈发分散,最终限制了男性同时保护多个女性的能力。不过,考虑到文化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只凭其他哺乳动物的关系来推断人类的情况是非常困难的。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信息来源:EurekAlert!
文章图片:terrifictop10.wordpress.com

 
The End

发布于2014-11-1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Calo

果壳科技编辑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