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1
需用时 04:21
让科学回归纯粹——由张曙光索贿选院士说起

随着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有“中国高铁第一人”之称的张曙光在庭审时称,其巨额索贿的一项重要目的是参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或者准确地说是负责院士选举的中科院学部——再一次被置于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的确,最近几年可以用院士选举是非多来形容。先是不断爆出候选人有舞弊嫌疑,后来又集中在部委、国企高管参选院士(主要是中国工程院),还有院士候选人利用科研经费供养小三,再加上“烟草院士”争端,以及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等。事端如此之多,也难怪媒体和公众舆论要周期性地拿中科院(学部)以及中国工程院开刀。

除了院士选举,有关院士的争议也少不了,主要集中在院士团队成员舞弊和院士利用威望参与论证各种工程项目的正当性、涉嫌谋取私利。话题如此之多,以至于有不少学者直言,当是彻底改革院士制度的时候了。

这次张曙光索贿评选院士,在本质上与以往爆出的丑闻并无不同,只是数额更加惊人,而且颇多惟妙惟肖的细节。君不见:张曙光庭上承认,索贿2300万系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新华社报道,“张曙光称,他先后3次向今创集团总裁戈建鸣索取钱款800万、两次收受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1000万、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钱款500万,均与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有关。”这些细节还得到了佐证。“王建新在接受调查时曾称,‘2008年7、8月,张曙光找我去他办公室,当时他正在准备第二次申请院士,需要组织科研成果,让院士们了解他的成果,还要打点评审,需要一些费用。’”

张曙光削尖脑袋选院士,自然是能得到好处。就个人而言,官员挣钱获利再多总要退休,而科学权威是不会退休的。就其所在的单位而言,重大项目的通过总要院士背书,起码不能让太多院士反对;因此,多争取一个院士,就相当于为本单位的重大利益多一层保障。正因为如此,不仅腐败的张曙光想当院士,众多国企、政府的首长,如果有相关技能,都愿意当院士。僧多粥少,在当下中国,自然就少不了运作。

在这个意义上,媒体和公众舆论把棒子打在中科院头上,虽情有可原,却于事无补。

首先,像世界各国科学院一样,中科院(学部)并不能赋予自己的院士任何权力,使后者在国家议程中享有任何特权或特定的发言权。院士的这种发言权更多是由体制本身所赋予,而体制本身所赋予,又分成合法的赋予以及由于官员对自己权威不足以及对自己决策合法性不够的担忧所产生的让院士来背书的需求。

生活在体制中,拒绝这种背书非常困难。而实际上,在国家大剧院建设、北京古城改造、中国加盟国际热核反应堆计划等诸多重大事项上,也确实出现了不少院士拒绝背书、秉笔直言,甚至借助社会力量呼吁决策者三思的情况。不过,当权者可以借助院士背书来增加其合法性的权力,也同样有能力忽视这种背书甚至是院士们的抗议。

但即便如此,来自院士的反对意见仍旧能引起相当程度的社会舆论反弹,这说明院士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自哪里呢?是中科院吗?很显然不是。是中央政治局吗?只能说部分上是。而更主要的,毫无疑问是来自科学自身。科学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科学共同体——由从事科学专业工作的人组成的群体——自身的特点也使科学具有权威性。在理想的情况下,科学共同体要严格按照科学的规矩、理性的精神行事,发表论文、评定职称甚至是评选院士,都要按照共同体自身的规矩办,也就是科学共同体的自治。

这也就决定了院士的权威是来自于科学自身的权威,来自于科学共同体按照理性精神和自律规则对自身体系的维护。具体到选院士,那当然就体现在院士自己手中的这一人一票,具有最高的权威。

要确保院士选举的纯洁性,并不在于制定多少外在的权力约束和监督法则——如果是那样的话,即便选出来的院士都是干干净净的,其经由科学共同体的高度自治性所赋予的权威也会少了很多。

另一方面,即便科学共同体及其顶端的院士制度具有崇高权威,但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也不能对一切决策进行背书。这个社会没有科学不行,但科学并不是决定一切游戏规则的唯一知识。而拔高科学和科学共同体的权力,让其远远凌驾自身的能力,其结果必然是这一能力本身受到腐化。

公众和舆论往往能看到“张曙光院士选举只差一票”,却很容易忽略“张曙光两次评选院士均落选”的事实。院士们在选举中,也同样会否决很多资深领导人、甚至包括中科院部分领导人的院士资格。这说明,即便制度可以腐化一些院士,但并不能让科学界自治这种基本精神荡然无存。

实际上,科学共同体、包括共同体的高级代表——院士,越是主要处理自身的事务而不是被政治拔高到成为权力背书者的地位,约是能够维护自身的游戏规则。

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参加一次会议时,边上坐着一个年纪不轻的科学家,自己还要拎着一个沉重的资料箱。轮到他发言时,不想这人就是现任的美国科学院院长拉尔夫•赛瑟罗恩(Ralph J. Cicerone)教授。院长大人光临,既没有行政首长迎接,也没有麻省理工的校长作陪,甚至连个拎包的人都没有。对他的最大礼遇,是发言时间比别人长一倍。

美国科学院的院士水平之高有目共睹,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受人尊崇也是人尽皆知,但几乎没有听到任何徇私舞弊的丑闻或院士为权力作背书的传言。正因为如此,美国科学院的各种科学咨询报告也享有了充分的——不是过分的——权威。

如果要杜绝张曙光之流的作假者当选,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去盯住每一个院士手中的选票;如果要改革中国的院士制度,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以行政的权力为这一制度制定多少外在的标准,而是应该还其科学共同体代表这一本色。正像《圣经》中耶稣说过一句话,“把凯撒的归还凯撒,把上帝的归还上帝。” 

作者简介

贾鹤鹏,中国科学院《科学新闻》杂志原总编辑、美国康耐尔大学传播系在读博士,长期从事科学新闻的发展和在中国具有开创性的科学传播工作。

 

更多专栏文章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文章图片:Shutterstock 友情提供

The End

发布于2013-09-17,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贾鹤鹏

科学评论学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