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2
需用时 03:33
你记得你吃了什么吗?(下篇)

(文/John S. Allen)

吃东西的是嘴,记东西的是脑子。如果记忆不好使,进食会不会受到牵连?

针对严重遗忘症患者的进食研究清楚地表明,记忆或者失忆会影响进食模式。这些患者的海马和其他脑部区域受损,导致他们丧失形成陈述性记忆的能力。尽管排除记忆力的影响后,各人的食欲还是会彼此不同,但是,研究发现,遗忘症患者依然表现出相似的进食模式。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研究者向一些遗忘症患者提供了一顿饭食,或者是一些可选的食物,患者的进食情况与常人无异。第一次用餐结束后,所有的相关证据线索都被彻底清除,15分钟后,研究者又提供了与之前一模一样的饭食。遗忘症患者并不记得刚才自己已经吃过了,他们一般都能毫无困难地吃完第二顿。总体而言,第二顿饭摄入的热量要比第一顿略少。接着研究者又提供了第三顿,有些遗忘症患者会试着再吃一点,尽管大多数人觉得自己已经饱了。遗忘症患者也是有饱足感的:虽然不记得自己刚才已经吃过同样的东西,他们再次吃一些食物之后,会报告说觉得不太好吃。但是这并不一定能阻止他们再吃一顿。遗忘症患者的过度饮食并不仅仅发生在实验室中,曾有一位患者的家属报告说,患者在家中食用了过量的香蕉而导致身体不适。

这是怎么回事呢?显然,记忆也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停嘴。除了饥饿感和饱足感外,周围情境也会影响我们的食量。一般我们不会吃到再也吃不下一点东西的程度才停下。一顿饭何时开始何时结束,要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规范。遗忘症患者走进一间屋子发现这里提供饮食,他们不记得刚才已经吃过了,所以又吃了一顿。等到第三顿时,参与者已经感到饱了,但是他们不记得自己吃过,而且当时的情况是有人提供食物,于是他们认为自己还没有吃饭,尤其是伙食看起来很不错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用以评估进食与食欲的内部线索,全部是建立在显性的陈述性记忆之上的。没有陈述性记忆,这些感觉也依然还在,不过就如同遗忘症患者漂流在永远的“现在”之中,这些感觉也像解开了绳索的轻舟,变得无所依靠。

有一些食物能让大多数人在很长的时间里记忆犹新——食用过后几小时甚至马上就让人恶心、呕吐的食物。这是条件性学习的经典例子,只要接触一次令人作呕的食物,个体就能形成强烈的食物厌恶(food aversion)。我就总是很警惕安大略省西部路边小餐馆里提供的食物,因为我曾在很久以前的一次公路旅行中有过不幸的遭遇。这种食物厌恶并不是我们厌恶某种食物的典型方式。

人们并不一定记得自己吃了什么,但大多数人都能记住自己所厌恶的食物。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人们不爱吃的大多数食物并不会让他们生理不适,而且对于一开始不爱吃的东西,我们可能在一段时间后逐渐适应并喜欢上它。但是一开始就令人作呕的食物,或者令人联想到呕吐感的食物,是很难让人回心转意的。这并不一定是食物本身的问题。我认识这么一个人,他坐船旅行时吃了一袋奥利奥饼干,后来因为晕船而呕吐,从那以后奥利奥对他再也没有一丝吸引力了。

人类的食物厌恶大概是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结合的产物。对啮齿动物的实验室研究发现,即便海马不能正常工作,味觉厌恶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因此显然有隐性记忆参与其中。其实许多人对特定食物的厌恶是隐性的,也就是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食物厌恶,因此对于引发厌恶的具体事件没有陈述性记忆。我没有看到过对海 马损伤者的食物厌恶研究,当然,此类研究在道德上是要受到质疑的。

厌恶的味觉体验是如何成为一段记忆的?我们尚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脑机制。岛叶,即额叶内深藏着的皮质孤岛,可能参与其中。岛叶涉及部分味觉皮质,并且也是味觉信息和内脏信息的整合场所,于是关于厌恶和愉悦味觉事件的长期记忆都在此形成。愉悦味觉和厌恶味觉似乎有不同的神经通路,厌恶味觉的通路涉及部分杏仁 核,脑部的情绪中心。由于情绪与陈述性记忆的形成有深刻的关联,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关于食物厌恶的记忆是如此清晰。

“坏”食物引起的恶心呕吐是防止动物摄入食物或环境中毒素的重要防御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文化和传承令这种机制变得不再重要,至少已经不再是我们形成饮食偏好的典型手段。然而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间,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等所有具有文化性的动物,都表现出探索新环境的意愿。新环境中必然会有不熟悉的植物和动物性食 物,只有经过检验之后才能放入储藏之处。这些移民基本上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检验食物的安全性:某个个体必须要亲自品尝,然后看自己是否身体不适。人类语言文化的巨大优势就在于,尝试者可以将检验结果告诉亲友。

 

本文节选自:《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

文章题图:Shutterstock 友情提供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中文版已由果壳阅读推出。

作者简介:约翰·艾伦(John S. Allen)是南加州大学多尼斯夫认知神经科学成像中心(Dornsif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Imaging Center)和该校大脑与创造力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

 

The End

发布于2013-10-20,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来园的桃子

应用语言学硕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