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3
需用时 09:09
给全世界的鸟儿盘个家底

2002年的夏天,我大学毕业,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接到的第一个“重大任务”是充当第23届国际鸟类学大会的志愿者。大会第一次在亚洲国家举办,引起了全世界鸟类学研究界、保护界的极大关注。

在这种国际会议上会有很多大学、科研院所、非政府组织、公司等单位展示他们的学术成果,以及用于鸟类研究和保护的各类产品。其中,西班牙猞猁出版公司(Lynx Edicions)展示的《世界鸟类手册》(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以下简称HBW)引起了所有与会者的浓厚兴趣。我当时就有购买的冲动,但那是不可能的,一来这书极贵,每册200多欧元,按照当时的汇率,一本书要人民币1800多元;二来,出版公司只带来了样书,根本没有要卖的货,最后也许为了表达友善之意,已经出版的那几册全部赠送给了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

这是《世界鸟类手册》第一次进入中国,从此不知多少“鸟人”为之魂飞梦绕。

为一套书诞生的出版社

一家图书出版公司为出版一套书而成立,这在出版界并不鲜见,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干过不少这样的事情,比如著名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但在国外,专到只出动物书,甚至只出鸟类方面的书,这个就不多见了。而且,猞猁出版公司的创立不是政府行为,也不是哪家投资公司心血来潮,而是几位资深鸟类爱好者的意愿。

早在18-19世纪,欧美国家开始兴起博物学,去野外观鸟成为很多贵族生活的一部分。到了20世纪,观鸟活动几乎成为了西方的一种时尚,很多鸟类爱好者走向世界各地的田野、森林、湿地,寻找、观察、记录鸟类的种类、数量、行为或习性。他们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甚至超过了专门从事鸟类研究的科学家。既然爱鸟之众芸芸,那么鸟类学作为动物学的一个分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活跃、最有成绩,也最有市场的学科。

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的城市巴塞罗那,濒临地中海,有“欧洲花园”之称,因承办过两届世博会和一届奥运会而闻名遐迩。就在这座城市的郊区,一座名为贝拉特拉(Bellaterra)的小镇,走出了一位医生。他的患者都知道,如果他不在诊室,就在周围的森林观鸟。1980年,他和另外两位朋友花了13个月的时间前往非洲15个国家观鸟。这次野外考察活动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不仅将其中一位朋友的角色转变为妻子,还在回国之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医生职业,转而从事与鸟类有关的工作。

在观察鸟、研究鸟、保护鸟的经历中,他愈发觉得世界上缺少一部著作,可以把所有的鸟类物种都囊括进去。毫无疑问,这将便于所有喜欢鸟的人们使用。1988年,他迸发出一个想法:出版一部《世界鸟类手册》。于是,他联系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创立一家出版公司,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人就是约瑟普•德尔•奥约(Josep del Hoyo),他的朋友叫做约尔迪•萨迦塔尔(Jordi Sargatal)和拉蒙•马斯考特(Ramón Mascort)。他们三位成为猞猁出版公司的创始人。为了凸显西班牙的特色,他们决定将西班牙最极度濒危的动物——伊比利亚猞猁(目前该物种仅残存在西班牙西南部,全球种群数量不足150只,是最稀少的猫科动物)作为公司的名称,其足印作为公司的logo。

[左]《世界鸟类手册》主编约瑟夫·奥约(Josep del Hoyo);[右]猞猁出版公司的Logo

1989年,猞猁出版公司正式成立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HBW第一卷的出版。另两位鸟类爱好者——安德鲁•艾略特(Andrew Elliott)和大卫•克里斯蒂(David A. Christie)也加入该公司,并成为各卷的主要编辑。1992年,第一卷正式出版,2011年最后一卷,即第十六卷出版,历时19年,《世界鸟类手册》全部出齐。为了使HBW更完整地反映世界鸟类的全貌,他们又将这20年来发现和命名的鸟类新种作为补遗,并增加世界鸟类检索,列入“特别卷”(Special Volume),并已于今年6月出版了。

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第一次将动物界中的一个类群(鸟纲)进行最为完整的记述,邀请了全球40个国家227位顶级鸟类学家作为该书作者,还有33位绘图师,超过850位的摄影师。这里很想说的是,我国虽然是拥有1400多种鸟类的大国,但HBW中没有一位中国作者,实际上,我国目前尚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并可承担世界鸟类分类学和生态学工作的鸟类学家。上世纪20-30年代以降,我国动物学家寿振黄、任国荣、郑作新、傅桐生等先生在中国鸟类学研究上贡献卓著,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因后继乏人,特别是鸟类分类学得不到重视,以至国内如今并无从事某一类群分类的世界级专家。即使我国特有的鸟类类群,也全部由外国学者撰写。在鸟类摄影方面,只有董磊、乔轶伦等少数几位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贡献了很少的鸟类生态照片。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在自然历史或博物学领域的研究水平较低,几乎对世界无甚贡献,中国目前的研究和拍摄现状也就决定了我们无法承担起世界责任,在国际学术界几乎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这与学科发展失衡、过分追求SCI影响因子、偏重发展微观生物学、忽视野外生物学不无干系。

从林奈命名法则到彼得斯分类系统

1758年,瑞典生物学家、分类学鼻祖林奈(Carolus Linnaeus = Carl von Linne, 1707.5.23~1778.1.10)创立了双名制命名法则和物种分类等级,这标志着世界生物的分类进入科学时代。他在《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鸟纲(Aves),并对大量的鸟类进行命名,他使用拉丁文给出一个鸟种的属名和种本名(亦称种加词),二者构成了一个鸟种的学名。林奈在此书中共列举了564种鸟类,是当时人类在科学上所知的所有鸟种。在林奈之前,英国鸟类学家威路比(Francis Willughby, 1635.11.22~1672.7.3)和他的老师兼朋友、博物学家约翰•雷(John Ray, 1627.11.29~1705.1.17)于1676年合作出版了《鸟类学》(Ornithologiae),这被公认为西方最早的、具有科学意义的鸟类分类学著作,其成就甚至胜过《自然系统》中的鸟类学部分。

在西方,还有一批重要的涉及鸟类分类的先驱。亚里士多德是“动物学之父”,他的《动物志》和《动物四篇》是动物学的开山之作,其中涉及到了鸟类种类和简单的分类。16世纪的特纳(William Turner)、格斯纳(Konrad Gessner)、郎德勒(Guillaume Rondelet)和贝隆(Pierre Belon)对鸟类、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已有了详细描述和分类,而被林奈和布丰都尊称为自然历史(博物)研究之父的阿尔德罗万迪(Ulisse Aldrovandi)则对鸟类有了系统分类研究。

在林奈和布丰之后,仍有一批动物分类学的思想启蒙者和研究大家,他们在其著作中也涉猎到一些鸟类分类学内容,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拉马克、居维叶、理查德•欧文、兰克斯特、达尔文、华莱士,到了20世纪则首推恩斯特•迈尔(Ernst Mayr)、亨尼希(Willi Hennig),他们分别是进化分类学派的代表人物、分支分类学派的开创者。迈尔则是20世纪最重要的进化生物学家和鸟类学家之一。

不过,所有早期经典的西方著作之中,世界鸟类种类的数量都没有真正的统计,所记述种类不过几十种到几百种不等。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英博物馆的动物学家理查德•夏普(Richard B. Sharpe, 1847~1909)开始总结该馆收藏的鸟类标本目录,并记录鸟种。他在1909年出版的目录中共记载世界鸟类2810属18937“种”,但其实这个数字不仅包含了已经灭绝的化石种,还将所有的亚种视为种来统计。之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鸟类学家詹姆斯•李•彼得斯(James Lee Peters, 1889.8.13~1952.4.19)于1931年开始出版《世界鸟类名录》(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一直延续到1952年,在21年间共出版了7卷。1935年,迈尔统计过一次世界鸟类种数,约为8500种。而他与其他一些鸟类学家在上世纪50年代就估计世界鸟类种数在10000~16000种的范围之内。彼得斯逝世后,1962~1987年间,由迈尔、詹姆斯•格林威(James Greenway)和小梅尔文•特雷勒(Melvin A. Traylor, Jr.)等人完成了后面的8-16卷。这套书成为影响世界的鸟类分类学著作。

之后,重要的世界鸟类名录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彼得斯(Peters)分类系统的影响,包括我国已故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院士编著的《中国鸟类区系纲要》、由他主持的《中国动物志•鸟纲》等所有鸟类学著作。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詹姆斯•克莱门茨(James F. Clements,1927~2005)编著的《世界鸟类名录》(The Clements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以他于1975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为脚本,开始了长达30年的出版历程,到他去世之后,2007年已经有了第六版。2008年起,康奈尔大学开始在线更新这一鸟类名录。
1975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出版了约翰•摩若尼(John J. Morony)、沃尔特•巴克(Walter J. Bock)和约翰•法兰德(John J. Farrand)等三人合著的《世界鸟类文献目录》(Reference 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这也是一个传统的且被普遍接受的世界鸟类系统,与彼得斯分类系统很相近。《世界鸟类手册》也基本上使用了这一系统。

由理查德•霍华德(Richard Howard)和阿利克•摩尔(Alick Moore)合著的《世界鸟类名录大全》(The Howard and Moore Complete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则始于1980年,后由爱德华•迪金森(Edward C. Dickinson)编著了该书的第三版,于2003年出版。2011年12月,迪金森和小瑞姆森(J. V. Remsen Jr.)合作,出版了该书的第四版的第一卷非雀形目;今年11月,则将出版第二卷雀形目。

最后,在HBW诞生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鸟类学家查尔斯•西布利(Charles G. Sibley,1917.8.7~1998.4.12)和乔恩•阿尔奎斯特(Jon E. Ahlquist)于1991年1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鸟类系统发育和分类》(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of Birds)一书,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DNA杂交技术,对鸟类系统分类和系统发育进行研究,率先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鸟类分类问题。他们所创立的分类系统被称为西布利-阿尔奎斯特(Sibley-Ahlquist)分类系统,并被当今很多分类学家所接受(当然部分观点目前有一定争议)。另外,西布利还与小伯特•门罗(Burt L. Monroe, Jr)合作,于同一时间在同一出版社推出了《世界鸟类分布与分类》(Distribution and Taxonomy of Birds of the World),记录世界鸟类9672种。1993年, 二人又出版了增补本(Supplement),并于1997年门罗与西布利在此书基础上出版了《鸟类的世界名录》(A World Checklist of Birds),使鸟类种数提升到9702种.

重量级的“手册”

就在《世界鸟类分布与分类》刚刚出版之际,《世界鸟类手册》在1992年9月正式出版了第一卷。该卷刚一问世,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其装帧设计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叫做“手册”,但此书绝不是手册级别的,足可视为重量级。它的规格是12.8X10.2英寸,约合33X26厘米,已经远远大于两个手掌了;其重量达到近4千克,也就是有8斤那么沉;696页铜版纸再加上精装的外壳,使其变得更加厚重。封面设计得极为典雅,白底,红色书名,红色书脊,并有两张手绘图片,一个是非洲鸵鸟的头部,另一个是鸳鸯,暗示该卷是从鸵鸟介绍到鸭类,故第一卷的名称为《鸵鸟至鸭类》,即在传统分类系统下,从鸵鸟目鸵鸟科到雁形目鸭科,共包含13目27科。该卷在最前面还有长达38页对鸟类生物学的系统介绍,以及该套丛书整个的出版计划——当时曾计划出版12卷,但实际上到今年已经出版17卷了,之后还计划出版两卷鸟类名录,即非雀形目和雀形目。此外,第一卷有14张彩色解剖图、50个彩色图版(每一个种或亚种均有手绘图)、382幅彩色照片、568张分布图,以及6000多篇参考文献。

《世界鸟类手册》第一卷(左)和第二卷的封面。来源:hbw.com

在以后出版的各卷中,其规模或与第一卷相当,或大于第一卷。内容涉及到每一个科的概述,以及每一个种的介绍,包括该种的分类、亚种和分布、形态描述、栖息地、食物和捕食、繁殖、运动、现状和保护、参考文献。每一卷的卷首,还特邀相关权威专家撰写鸟类学不同领域内的综述,包括鸟类生物学、艺术与自然、鸟类学中的物种概念和物种界限、鸟类现状的评估、鸟类鸣声、灭绝鸟类、鸟类分类历史、鸟类学命名、非土著鸟类的生态学和影响、鸟类种群的生态意义、化石鸟类、鸟类迁徙、世界鸟类的保护,以及观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等等。

  • 第一卷 鸵鸟至鸭类;从鸵鸟目鸵鸟科到雁形目鸭科,共包含13目27科141属541种1017种和亚种(种和亚种可合称为分类单元)。
  • 第二卷 美洲鹫至珠鸡;包括隼形目5科和鸡形目7科,共计2目12科158属588种1518种和亚种。
  • 第三卷 麝雉至海雀;包括麝雉目1科、鹤形目11科和鸻形目18科,共计3目30科153属547种1081种和亚种。
  • 第四卷 沙鸡至杜鹃;包括沙鸡目1科、鸽形目1科、鹦形目2科和鹃形目2科,共计4目6科162属837种1865种和亚种。
  • 第五卷 草鸮至蜂鸟;包括鸮形目2科、夜鹰目5科和雨燕目3科(其中1科为蜂鸟科),共计3目10科169属747种1864种和亚种。
  • 第六卷 鼠鸟至犀鸟;包括鼠鸟目1科、咬鹃目1科和佛法僧目10科(其中戴胜目和犀鸟目仍归入佛法僧目),共计3目12科60属258种712种和亚种。
  • 第七卷 鹟至啄木鸟;包括鹟目2科和形目4科,共计2目6科68属402种1095种和亚种。
  • 第八卷 阔嘴鸟至窜鸟;包括雀形目9科146属672种1789种和亚种。
  • 第九卷 伞鸟至鹨和鹡鸰;包括雀形目9科201属809种2177种和亚种。
  • 第十卷 山椒鸟至鸫类;包括雀形目14科135属723种2248种和亚种。
  • 第十一卷 鹟类至莺类;包括雀形目8科116属725种2098种和亚种。
  • 第十二卷 岩鹛至山雀;包括雀形目15科157属623种1937种和亚种。
  • 第十三卷 攀雀至伯劳;包括雀形目16科101属595种1653种和亚种。
  • 第十四卷 丛鵙至雀类;包括雀形目17科120属468种1176种和亚种。
  • 第十五卷 织雀至森莺;包括雀形目8科125属606种1500种和亚种。
  • 第十六卷 裸鼻雀至拟鹂;包括雀形目4科182属762种2069种和亚种。

从以上统计可知,在《世界鸟类手册》中共记录了鸟纲31目203科2194属9903种25799种和亚种。

从1992年开始至2011年结束,在HBW的出版过程中,科学家也在不断发现和命名鸟类新种,为了追求完美,2013年6月出版了“特别卷”,记录69个已经正式发表的新鸟种。另外,16卷的手册长达12500多页,为了便于查找相关种类,该卷还将增加检索部分。特别值得期待的是,在亚马孙热带雨林新发现的15个鸟类新种,将在该卷中首次正式科学描述,这将极大地增加这一卷的鸟类分类学的学术价值。

今天我们可以在国际鸟类学家联盟(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前身为国际鸟类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cal Committee,简称IOC])的网站上看到该组织公布的最新鸟类名录(版本3.3),这里收录着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的10476种和20992个亚种的鸟类,涉及40目231科2268属(分类系统的不同导致与HBW上的数字出入),这几乎是林奈时代人们知识界限的20倍,即使和20年前Monroe与Sibley总结的种数相比,也超出了774种;另外网站还记录着1600年以来已灭绝的149种鸟类。

人们在继续深入大自然,探求未知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科学家还将不断发现和命名包括鸟类在内的新物种。《世界鸟类手册》也将会继续壮大,增加它的新篇章。

致谢

本文作者感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贾陈喜博士惠借全套《世界鸟类手册》,其硕士生张媛老师亦襄助良多,使本文得以顺利完成;感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何芬奇先生审阅本文并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果壳网小组

自然控
科学绘画

The End

发布于2013-11-1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张劲硕

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