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7
需用时 02:28
“杀死”一个机器人,会有什么问题?

你看到一只可爱的小恐龙。它看起来像个玩具,但却在盒子里轻轻摆动头部。你把它拿出来的时候,它甚至站不起来,要在你的帮助下才能慢慢走路、探索环境。听到声音它会转头去看,用手挠它鼻子它会咬住手指,抚摸它的背它会高兴地摇尾巴。

小恐龙Pleo跟人类有很好的身体和情感互动。图片来源:BBC,(Philippe Merle /AFP/Getty)。

现在我递给你一把斧头,让你把它砍成两半。你会下手吗?会难受吗?会忍心看别人这样做吗?如果别人真的做了你觉得法律应该惩罚他吗?

图片来自:BBC,(John MacDougall /AFP/Getty)。脱掉柔软外衣的Pleo更容易被视作“机器人”吧。

如果伴侣动物值得保护,那伴侣机器人呢?

很多科幻小说都讨论过类似的话题,但其实它已经发生了。所谓的“社交机器人”——设计用来和人互动、激发人们情感的机器人——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譬如前面提到的这只小恐龙早在2006年就诞生。如果伴侣动物值得我们立法保护,那么伴侣机器人呢?

图片来自:BBC,(Thomas Bregardis/AFP/Getty)。机器人Nexi,当有人类靠近时,它就会微笑。

 


图片来自:BBC,(Science Photo Library)。索尼的机器狗AIBO,很多拥有者都将它们视为真正的动物,甚至有些人会在换衣服时先把它送出房间。

麻省理工(MIT)媒体实验室的研究者凯特·达令(Kate Darling)就是一位机器人权利鼓吹者。她认为,反对动物虐待既保护了有感情、能思考的动物的自身尊严,也照顾了我们人类自己的感受。也许社交机器人不能感受到真正的痛苦,但是人类却会在机器人受折磨时觉得难受;更何况,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和动物之间可能会愈发难以区分,尤其是对小孩子而言。这样的场景下,哪怕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命,我们是否也应该赋予一部分机器人一些权利呢?

保护机器人,或许更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2011年,MIT研究者弗雷德姆·贝尔德(Freedom Baird)做了一个实验:给小孩芭比娃娃、仓鼠还有机器猫头鹰毛绒玩具,让孩子们拎着它们的脚倒提起来,直到不想提了为止。拿到芭比娃娃的孩子一直倒拎着玩具直到胳膊累了为止。但是抓着仓鼠的孩子很快就把挣扎的仓鼠放了下来,很快拿着机器猫头鹰的孩子也放开了。这些孩子都知道猫头鹰是个预先编程的玩具,但还是无法忍受它边哭边说“我好害怕”的声音。

和机器人建立感情的不只是孩子。有些人给自己的扫地机器人起名字。士兵会为战斗机器人颁发勋章、举行葬礼。洛斯阿拉莫斯的一位机器人学家建造了一种多足机器人用来排雷,办法是用脚踩。每次它引爆一颗地雷并丢掉一条腿,它会重新爬起来用剩下的腿继续前进,但是它的第一次实弹测试就被负责执行的上校半途叫停了,因为他无法忍受看着它“用仅剩的最后一条腿拖着烧成焦黑、布满伤痕的残躯蹒跚前进,寻找下一颗地雷”。他说,这个测试是“不人道”(inhumane)的。

图片来自:BBC,(USMC/Kyle J. O. Olso)。图中机器人专门为士兵携带较重装备。士兵会为他们的战斗机器人颁发勋章、举行葬礼。

 
反过来说,机器人引发感情的能力也可以成为伤害的发泄口。如果一个人选择用虐待机器人的方式发泄自己的邪念,这是可取的吗?这样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究竟更少还是更多?如果这些行为被别人(比如家中的孩子)看到了呢?一些动物福利拥护者认为,虐待动物行为如果得到容忍,会鼓励他们的反社会倾向;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它可能也适用于社交机器人虐待。
 
的确,这样的法规眼下还不太可能通过——我们身边难得见到拥有拟人特质的机器人,大部分人会觉得和自己无关。但是这种渐进的、局部的机器人权利模式,倒是一种好思路。也许有一天机器人觉醒的时候,这些预先备好的善意行为能救我们一命呢。
 
编译来源
BBCIs it OK to torture or murder a robot?
io9.comShould we extend legal rights to social robots?
 
本文小题图来自:Shutterstock

果壳网相关小组:

 
The End

发布于2013-11-2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已注销用户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