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
需用时 02:54
双十二,商家们的“求偶场”

如果说双十一集中促销还算勉强贴上光棍节这个新兴节日的边儿,双十二就是一件有点无厘头的事情了,不沾任何一个节假日,为何商家要选择促销?一家也就罢了,为何几大电商都要集中起来在同一个无甚特殊的日子里促销呢?

当然了,我们管这个叫跟风。但是跟风有何好处?生物学上其实有一个答案可供参考——这是一个求偶场,是类似于“非诚勿扰”节目的集中选择地。

老现象的新解释

早在电商时代之前,同类商铺时空上集中分布的现象就被人注意到了,诸如小吃一条街、五金一条街、家具一条街甚至汽修一条街的现象至今长盛不衰。这固然是方便了消费者的选择,但是对商家有啥好处呢?凭空强化了竞争啊!

纽约的时代广场。在电商时代之前,商铺就喜欢凑在一起了。图片来源:fineartamerica.com

经典的解释是一个比喻,叫“沙滩上的冰淇淋店”:假设一段长长的海滩上有两个小贩推车卖冰淇淋,两人的价位和质量几乎没有区别,那么消费者会选近的那一家。假如两个小贩开始时位于两侧,那么向中间移动的小贩就能“控制”更大的面积,最后结果是两人都向中间移动,直到在海滩中央会合。

但是电商时代已经不存在距离远近问题了,用户选择任何一家都几乎同等方便,为何各大电商还是要赶在同一时间拼杀呢?

动物行为学家说,这是因为虽然我们喜欢选择,但我们也会被选择淹没而无法做出最好的决断。

求偶场,用选择淹没你

在很多动物中,雄性到了繁殖季,会大批聚集在一起,形成相互攀比的架势——但最终目的不是竞技场,不是内部分出胜负,而是给雌性挑选之用。这种选秀场在行为学里叫做“雄性动物求偶场”(lek)。

求偶场的具体玩法很多。孔雀的办法很简单,亮羽毛。(所以动物园里的雄孔雀看到衣着华丽的人会开屏,因为它觉得求偶场时间到了。)美口桨鳍丽鱼的雄性靠建立沙堡来分胜负,谁的沙堡高谁赢。有些更奇葩的例子,譬如鸮鹦鹉的求偶场分布在几公里的范围内,雄性相互见不到面,而是用嘹亮的鸣叫来相互竞争并吸引雌性——颇有隔空对骂的架势。

可想而知,依靠求偶场的物种一般都是“买方市场”——雌性发言权比较大,而雄性需要努力讨雌性欢心。这样的雄性一般长相比较华丽,而战斗力就不那么刻意追求了(但不意味着人家一定弱,譬如马鹿挑死个人还是能做到的……)。最常见的求偶场动物是鸟类,诸如孔雀、天堂鸟、火鸡、艾草松鸡、流苏鹬这样的美丽鸟类都是场上常客。

雌性当然喜欢求偶场,多个选择放在一起便于挑选比较嘛,肯定比指望偶遇和缘分靠谱多了。面对大批雄性的聚集,简直就像自助餐一样(别笑,这个假说真的就叫“雄性自助餐假说”)。有些被惯坏了的雌性面对单个的雄性根本不愿选择,甚至是不能选择——譬如有些昆虫,雄性不给摆在一起对比的话,根本分不出来谁大谁小。

清华的健美比赛照片。图片来源:Southcn.com

但是选择多了不见得是好事。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个选项都精挑细选。被选择淹没的时候,反而会降低选择的效率。有研究表明,雌性动物做出选择前,其实详细考察的雄性不过三到五个。因此表面上雄性聚集在一起好像是加强了竞争,但其实差一些的雄性可以效仿南郭先生,在大群同类中蒙混过关。

商场如情场,琳琅满目挑花眼

人类心理学家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领域。针对相亲派对的研究表明,越是大型的派对,“表面上”的信息——譬如年龄、身高和体重——越重要;而只有在小型派对里,内在的品质——譬如教育程度、职业、生活习惯——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这和网上购物时我们的反应如出一辙——两三种选择时我们还会认真比较,但面对满屏的商品,我们通常都会自暴自弃、随便挑个看起来顺眼的了事。

而其背后的机制,则是因为大脑爱偷懒。决策是个很累的活儿,需要占用大量的记忆和注意力,大量的商品选项可以直接让大脑过载……但是我们的大脑不会真的烧掉,只不过会切换策略,用简单粗暴省事儿的办法做出决策。这当然不是最好的决策,但商家指望的不就是这个嘛。

所以该怎么办?粗看起来理性的办法是减少选择范围,然后对每个选项精挑细选。但是这显然不是广大剁手党最需要担心的问题……还是直接去锻炼自制力更靠谱。

The End

发布于2013-12-1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Revolucion

果壳译者,生物专业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