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
需用时 02:42
中国科学家发现,什么基因让你容易满脸痘痘

痤疮是无论男女都深恶痛绝的皮肤疾病。由于这种病在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因而又被形象地称为青春痘。偶尔在脸上发现一颗小痘痘也许已让你苦恼不已,更别说会形成结节、囊肿乃至留下瘢痕的重型痤疮了。日前,中国科学家发现汉族人群中重型痤疮的发生与2个易感基因的变异相互关联。研究结果昨天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痤疮是最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之一,重症痤疮更令患者深受困扰。为了深入了解重型痤疮的发病机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黎主任、中国科学院张亚平教授的科研团队对两个独立的中国汉族人群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DDB2SELL两个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能增加患重型痤疮的风险。

SNP是指由单个核苷酸的改变而引起的DNA序列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不同人群在特定疾病上呈现出易感性差异。“GWAS研究可将患者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出的SNPs位点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找出所有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何黎告诉果壳网,现阶段孤立而零散的候选基因研究方法不能适应探究多基因疾病致病机制的需求,和GWAS研究可以避免旧有方法的弊端。

研究者最初对1,056位患有重型痤疮的患者和1,056位对照受试者进行了GWAS初筛研究,随后又对另外1,860位重型痤疮汉族患者及3,660位对照受试者进行了一次独立的验证分析。“受试者主要来自以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地区,及部分以内蒙古、陕西、山东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地区。”何黎告诉果壳网:“志愿者为散发病例,样本间均没有亲缘关系。”与病例组性别、籍贯相匹配且无痤疮病史的健康人群则被选为对照组。

GWAS初筛分析结果。图片来源:Li He, et al. (2014)  Nature Communications.

对初筛中差异显著的位点及部分候选基因位点共计101个SNP进行了验证,并将验证结果与初筛结果进行合并分析后,发现有3个SNP位点与重型痤疮密切相关。分别位于基因座11p11.2和1q24.2,并发现其所在基因座中的2个基因DDB2和SELL可能是中国汉族重型痤疮新的易感基因。何黎指出,与重型痤疮相关的3种SNP类型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这两个易感基因分别与雄激素代谢、炎症过程和疤痕形成有关:DDB2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种DNA结合蛋白(DNA损伤特异结合蛋白2),能够介导组蛋白H3、H4的泛素化,促使蛋白降解——而“H4在人皮脂腺细胞中是抗微生物反应的主要成分之一。”而皮脂腺中的痤疮丙酸杆菌正是​青春痘的罪魁祸首。何黎告诉果壳网:“DDB2还是一个新发现的与雄激素受体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可能与雄激素受体的泛素化相关,从而导致雄激素受体蛋白的降解。”SELL基因则编码L-选择素(L-selectin),在皮肤炎症中起到重要介导作用。“选择素蛋白在炎症和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何黎指出:SELL基因序列的变化可能影响与重型痤疮相关的炎症过程及瘢痕形成。

这项研究率先以GWAS策略对中国汉族人群重型痤疮开展了大样本的易感基因研究,发现了2个新的易感基因,“这开创了我国皮肤学痤疮研究领域的先河,标志着我国皮肤学在痤疮研究领域跻身国际学术前沿。”但何黎表示,他们团队还将毫不懈怠地继续开展重型痤疮易感基因的功能研究。“系统深入开展中国汉族人群重型痤疮易感基因SELLDDB2在患者和对照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蛋白在疾病发生机制中的功能研究。”何黎透露。

根据这项研究结果,医务人员在治疗重型痤疮时,需要平衡患者的雄激素水平、保持皮肤水油平衡并进行抗炎治疗。何黎表示,这两个易感基因的发现,不但为重型痤疮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相关药物及医用护肤品的研发提供了靶点。

编辑的话:中国科学家在优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直是果壳网所希望报道的消息。我们也期待科研人员能够与我们携手分享学术成果,在果壳网介绍自己的研究。详情请见:《科研工作者们,果壳网向您约稿!

信息来源:Nature

参考文献:Li He, et al. Two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1q24.2 and 11p11.2 confer risk to severe acne. (2014)  Nature Communications.

文章题图:shutterstock友情提供

 

果壳网相关小组:

The End

发布于2014-01-0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Calo

果壳科技编辑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