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8
需用时 07:15
转基因玉米致癌研究撤稿:解决科学争议的专业化之道

法国卡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Gilles-Eric Séralini),图片来源:mercadoagroecologicozaragoza.blogspot.com在法国卡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Gilles-Eric Séralini,左图)等人于2012年9月19日在学术期刊《食品与化学毒理学》(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上发表了大鼠长期服用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农达玉米会致癌的研究[1]后一年,2013年11月28日,该杂志的出版商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终于正式决定,将这一引发了激烈争议的研究撤稿。距离一年前该论文发表时引发的轩然大波——不论是拥戴者的广泛传阅还是抗议者众多的质疑——该文被撤稿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大轰动。

当初该论文刚发表时,引发了媒体广泛的报道,据称文章发表几小时内有关该文章的博客和微博转发就达到了150万次[2],造成了公众的广泛担忧。

审慎措辞

做出撤稿的理由了无新意,无非是该研究的数据不足以支撑其结论。在塞拉利尼论文发表后,欧洲食品安全局及欧洲多国权威科学及监管机构进行了迅速调查,得出了该研究实验所用鼠种存在问题、样本量太少、统计方法有误以及缺乏喂养数据等结论。其中,欧洲食品安全局先后在2012年10月和11月做出了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其研究结论的初审和终审意见。

塞拉利尼等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上发表的研究(以下在必要时简称塞文)的目标是评估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及草甘膦除草剂是否具有潜在毒性。为此,该课题组在两年的时间内,共喂养了200只雌雄各占一半的医学实验常用的Sprague-Dawley大白鼠(即斯-窦氏大鼠)。塞拉利尼课题组指出,这是针对转基因食物长期毒性的第一次长达2年的研究。但后来发现,这一说法并不正确——日本科学家早在2008年就发表过104周大鼠喂养转基因饲料实验[3],证明转基因饲料与非转基因饲料对大鼠健康的影响没有任何显著区别。

塞拉利尼研究发表后,立刻引发了各国科学界广泛的质疑和批评。最初的质疑来自其选择的鼠种以及样本量太少。论文发表后不久,多位科学家就在接受采访或致《食品与化学毒理学》的读者来信中,表示斯-窦氏大白鼠容易患上癌症,这种老鼠喂养了两年,鼠龄本来就到了该得癌症的时候[7-9]。每组只有10只大鼠的样本量太少,这也是批评者对塞拉利尼研究的主要质疑的一个地方[10-11]

尽管“铁证如山”,但期刊方面的撤稿声明还是极尽委婉之能事,指出他们经过反复调查和独立的第三方评议,认定塞拉利尼课题组不存在造假和篡改数据的嫌疑。到2012年12月左右,各种学术期刊刊发的指出塞文数据、实验方法、统计错误和推理错误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尽管如此,出版商还是组织了多轮调查和专家评议,并且专门让该刊新聘请的兼职编辑、尼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古德曼(Richard Goodman)回避,后者是食品过敏领域的专家,曾经为孟山都公司工作。

在正式发布撤稿声明之前,期刊方面还给了塞拉利尼一个“面子”,要求他主动撤稿,遭到拒绝后才发布了此撤稿声明。有趣的是,撤稿声明发出的同一天,塞拉利尼和共同作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指控《食品与化学毒理学》和爱思唯尔公司的做法含有“偏见”和“歧视”,不排除付诸法律来解决这一事件。可以想见,很多欧洲反对转基因的媒体也站在了塞教授的一边。

慎重的代价

假如塞教授真的付诸法律,那么就真算是“辜负”了期刊方面的“良苦用心”。如上所述,到2012年底,已经有数十篇文献来批驳塞教授的研究,而支持其的学术论文一篇也没有。当时也有数百位科学家联名要求期刊方面撤稿。而支持塞教授的学者也针锋相对,一封由主要来自欧洲的多位知名学者,包括多名人文学者、部分生物学家签名的公开信指出,包括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国家环境保护局(EPA)以及欧盟的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内的食品安全和环境监管机构,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上负有罪责(culpability)

即便在科学上强弱分明,但《食品与化学毒理学》和出版商爱思唯尔公司还是非常慎重。要知道,撤稿对于一个人或团队的学术声誉是沉重的打击,必须要慎而又慎。另一方面,围绕着转基因这样的敏感题目,撤稿与否都必然遭遇双方阵营的强烈反弹。我揣摩出版商方面必然左右为难,最终选择了在西方感恩节假期期间公布撤稿决定,并首先强调,赛教授一方道德上没有问题。

然而,赛教授一方的强硬反应,以及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声称要上法庭打官司的方式来对期刊方面的回应,仍然让事件难以平静了结。这其实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在转基因这种高度政治化的领域,即便把学术的专业化原则应用到极致,即便再增加一轮调查和第三方评议,相关事件也难以按照学术的逻辑得以解决。

但即便如此,出版商方面似乎也别无选择,因为不论对方如何表现,你在学术这个圈子里面,就只能遵守学术共同体的逻辑。

实际上,转基因领域的交流不畅,在很大程度上,也由于科学共同体的逻辑与公众及媒体逻辑的偏差。这种偏差导致了在媒体涉及转基因的报道中,科学家的声音呈现弱势。Flipse和Osseweijer(2013)[9] 的研究追踪了近15年来世界主要英文媒体对转基因问题的报道,发现这些报道总是围绕着转基因事件而起伏,这些事件包括苏格兰科学家普兹泰在电视上声称转基因土豆有害健康、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撰写通讯说转基因导致了美国野生帝王蝶数量减少(Losey, Rayor 和 Carter,1999)[10]、以及所谓的转基因污染墨西哥玉米的事件(Quist和Chapela,2001,该文因被认定方法错误于2002年被撤稿)[11]等,虽然这些事件中所声称的科学结论都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但在媒体上却影响很大。而Flipse和Osseweijer发现,科学家或生物技术公司的信息发布总是比这些事件的新闻报道慢了一拍。究其原因,是因为科学家要对事件进行调查,而公司需要低调以避免争端引火烧身,结果,等科学的结论出现,媒体的兴趣已经锐减,这导致在有关转基因的新闻辩论中,各方力量并不均衡。而以媒体为主要信息来源的公众,得到的信息并不全面,更有可能遭到反对转基因一方的影响。

科学的逻辑与专业的力量

上面的研究,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在舆论塑造方面,嗓门大者胜。追溯围绕着转基因的各起有据可查的科学争论,在舆论影响方面,没有一次是理性的科学专业的声音占据了上风。

好在,这个世界并不只是由嗓门来决定的。实际上,历数各次所谓的转基因安全事件,我们看到最终是专业化的结论成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在被科学界认为不靠谱的转基因安全性研究中,最早的一个是苏格兰罗威特研究所(Rowett Institute)的普兹泰(Arpad Pusztai)试验。1998年8月10日,普兹泰在电视节目中介绍了自己的一项实验。他用两种没有在市场上销售过的转入了植物凝血素的转基因土豆喂养老鼠,发现“这些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现了轻微的发育迟缓现象,免疫系统也受到影响”。

普斯泰的实验设计方法遭到了由罗威特研究所和其他科研单位的科学家共同组成的委员会质疑。这个委员会以及后来皇家学会质疑的内容包括:第一,普兹泰选择未做熟的生土豆作饲料来喂养大鼠,而土豆在生吃状态下含有很多自然毒素,容易导致问题;第二,普兹泰声称发现了毒性反应的凝血素的实验组并未使用转基因土豆,而是直接在普通的生土豆中添加外源低毒性凝血素,且用量超过正常适用范围的5000倍。另一种较安全的凝血素无论是在转基因实验组中,还是被人为地加入土豆中(含量是转基因土豆的100倍),都没有对老鼠的发育产生任何的影响。

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普兹泰的数据不能作为支持转基因食品会损害发育和免疫系统的证据。普兹泰后来在大名鼎鼎的《柳叶刀》杂志发表了其实验结果(实际上只是一个不到2页纸的实验结果通报)[12],同期的《柳叶刀》杂志还配发了表明其结论难以被认可、但需要让更多同行了解的评论。随后很多试验室表示,无法重复其实验。

1999年,美国康乃尔大学昆虫学家约翰·洛西(John Losey)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通讯,报道在试验中,用拌有转Bt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草可致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幼虫死亡[10]。这一研究发表后,立刻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有关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的辩论。然而,洛西的实验遭到了同行科学家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质疑,比如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针对这些质疑,美国环境保护局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原因有三点(1)玉米花粉大而重,因此扩散不远。在田间,距玉米田5米远的马利筋杂草上,每平方厘米草叶上只发现有一粒玉米花粉。(2)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会大量产卵。(3)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田间帝王蝶的实际数量很大。2001年,美国环保局组织昆虫专家对此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后认为,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的威胁极其微小。此后,很多科学家对帝王蝶的研究和观察一直在继续,基本上认可了美国环保局的结论。

就在帝王蝶事件余波未平之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奎斯特(David Quist)和查佩拉(Ignacio H. Chapela)于2001年11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通信[11],报道说在墨西哥南部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地区种植的地方品种中检测到转基因作物。如果属实,该研究表明商业化转基因作物与地方品种间存在大量的基因流动。但奎斯特和查佩拉的研究很快遭到同行科学家质疑。其他科学家检查了其试验过程和数据,发现多处错误。《自然》杂志最终于2002年4月11日发表了撤稿声明。

值得一提的是,洛西和奎斯特、查佩拉等人在《自然》杂志上所发表的通讯,篇幅很小,通篇都是可能的推论语气,如果不是媒体介入,这些研究本来可能只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商讨。但即便媒体的介入导致争端迅速超越了学术共同体本身,但这个共同体仍然在按照自己的逻辑,争论、验证、评估、直到最极端的撤稿。有趣的是,至今在伯克利的网站上,仍然可以看到为奎斯特和查佩拉在《自然》发文所做的新闻稿,但新闻稿的上面明显地写着,该研究已经被撤稿,同时也刊登了驳斥该研究的文章的链接

固然这一缓慢而慎重的过程如Flipse和Osseweijer所指出的,输掉了舆论,但它产生的专业力量却足以影响决策者,让决策者在制定基本的游戏规则时遵循理性和实证的原则。当然,在遇到转基因产业化这样的决策时,决策者又不得不考虑民意。所以我们也期待着科学界能更有效地传递科学和专业的声音,让它在面对争议问题时,最终与民意达成妥协。

参考文献

  1. Séralini GE, Clair E, Mesnage R, et al.,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2, 50 (11): 4221-4231
  2. Arjó G, Portero M, et al., Plurality of opinion, scientific discourse and pseudoscience: An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Séralini et al. study claiming that Roundup™ Ready corn or the herbicide Roundup™ cause cancer in rats. Transgenic Research, 2013, 22 (2): 255-267
  3. Sakamoto Y, Tada Y, et al., A 104-week feeding stud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s in F344 rats. Journal of the Food Hygienic Society of Japan, 2008, 49 (4): 272-282. doi: 10.3358/shokueishi.49.272 
  4. Butler D, Rat study sparks GM furore. Nature, 2012, 489 (27 September): 484. doi:10.1038/489484a
  5. Sanders D, Kamoun S, et al., Letter to the editor.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2, 53 (March 2013): 435—438
  6. De Souza L, Macedo Oda L, Letter to the editor.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2, 53 (March 2013): 425
  7. Butler D, Hyped GM maize study faces growing scrutiny. Nature, 2012, 490 (11 October): 158. doi:10.1038/490158a
  8. 新华国际, “转基因玉米致癌”研究遭强烈质疑. 科学网, 2012-09-22.
  9. Flipse, S. M., & Osseweijer, P. Media attention to GM food cases: An innovation perspectiv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2013, 22, 185–202.
  10. Losey, J. E., Rayor, L. S.; & Carter, M. E. Transgenic pollen harms monarch larvae. Nature, 1999, 399, 214—215. doi:10.1038/20338.
  11. Quist, D.,& Chapela, I.H. Transgenic DNA introgressed into traditional maize landraces in Oaxaca, Mexico. Nature, 2001, 414, 541–543. doi:10.1038/35107068. PMID 11734853. Retracted in April 2002. 
  12. Ewen, S. W. B., & Pusztai, A. Effect of diets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potatoes expressing Galanthus nivalis lectin on rat small intestine. THE LANCET, 1999, 354, 1353—1354. 


作者简介

贾鹤鹏,著名科学评论者,中科院《科学新闻》杂志前任总编辑,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在读博士。

 

更多专栏文章

The End

发布于2014-01-17,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贾鹤鹏

科学评论学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