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9
需用时 04:29
凛冬将至,选对衣服!

(文/Matthew Timothy Bradley)4月6日,美剧“冰与火之歌”的新一集“双剑”(Two Swords)开播,这部HBO电视剧也正式进入第四季。周日播出了新的一集“狮子与玫瑰”(The Lion and the Rose),乔佛里国王也举行了“紫色婚礼”……故事进展可谓相当迅速。

“冰与火之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其世界观中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将“真实”世界与奇幻元素完美结合。它创造的“绝境长城”就是这一特色的完美体现。从建筑特点上看,绝境长城有点像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是横断大不列颠岛的防御工事,由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于公元122年开始修建,长约120千米,代表了罗马帝国最北界——译者注),只不过搬到了寒带森林之中,高度增加到700英尺(约合213米),而且用巨大的冰块筑成,不像哈德良长城一样使用石头和泥土。

the_wall_by_guillemhp-d4dbalf.jpg绝境长城,英文就是“The Wall”。图片来源:guillemhp.deviantart.com

绝境长城上驻守着一支被称为“守夜人”的军队,成员宣誓自己“尽忠职守,生死于斯”。守夜人中又有一个名为“游骑兵”的编制,他们负责在绝境长城以北巡逻,伤亡率极高。他们还常与世代生活在绝境长城之北的自由民发生冲突——后者被蔑称为“野人”,出巡的游骑兵常常死于其手。而维斯特洛大陆的气候更给守夜人的生活雪上加霜。某位守夜人领导者曾经在新兵训练时这样告诉某位来访者:

今日你所见的这些正在受训的兄弟,有一半会死在长城之北。他们或者没能躲过野人的斧头,或者死于疾病,或者仅仅因严寒而死。

野人之所以能长期生活在绝境长城之北的苦寒地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卓越的服装工艺。他们的衣服主要由皮毛制成,是“冰与火之歌”的服装设计师米歇尔•克莱普顿(Michelle Clapton)以因纽特人的传统服装为蓝本设计的。但是守夜人游骑兵的衣服却由纺织品制成,明显是以中世纪末期军装为蓝本。那么前者为何明显优于后者? 

gameofthrones.jpg琼恩·雪诺(Jon Snow)身着守夜人制服。图片来源:HBO
 

2006年,英国拉夫堡大学环境人体工程学研究中心的哈费尼特(George Havenith)教授比较了南极探险先行者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和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的探险队御寒服复制品[1]。1911-12年时,这两位探险家各自带领自己的探险队展开竞争,他们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哈费尼特通过暖体假人模型,测试了这两套队服的保暖性。他发现斯科特队御寒服主要靠棉花和羊毛织物来保暖,对寒流的实质阻碍较小(也就是说它们不大能防风);其保温能力与质量比率,要差于阿蒙森队以皮毛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御寒服[2]。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和阿蒙森的御寒服比起来,斯科特的御寒服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斯科特队服的保温能力与质量比率较低,意味着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携带身穿的衣服。而且和阿蒙森团队柔软的皮毛御寒服比起来,斯科特的御寒服也更僵硬笨重。换句话说,如果穿上斯科特的御寒服跨越南极洲,不只会在移动中消耗更多能量,而且在肢体与衣料的摩擦过程中也会损耗更多能量。

Ygritte_Promotional.jpg权力的游戏里的“野人”服饰。注意他们的皮毛衣服和头部保暖。图片来源:HBO

因纽特人的皮制大衣和野人的衣服差不多,不但能把身体辐射出去的热量留存在驯鹿毛之间的空隙里,还能留在中空的毛本身里面。如果天气特别寒冷,比如遇到暴风雪,因纽特人就会在外面再套上一件皮制大衣,毛料那一面冲外。两件皮制大衣之间的空隙会回收更多从头部和躯干辐射出来的热量[3]。但是“冰与火”中的守夜人则用质量更重、弹性更差的纺织罩衫来给躯体保温——这种罩衫就是中世纪的软铠甲[4]。而且守夜人的服装完全无法阻止热量从头部辐射出去。鉴于大量身体热量都储存于头部,所以守夜人的服装存在极大的设计漏洞。

Morgan_Bible_10r.jpg可能是13世纪制作的《十字军圣经》,左一士兵身穿的就是软甲(gambeson)。图片来源:wikipedia

我们还应注意,要想适应亚北极和北极地区的极寒气候,光注意防止热量辐射损失还不够,服装还必须有排汗系统。如果没有排汗系统,就会让热量大量损失[5]。汗水对保温有两个影响。其一是,水分与皮肤直接接触,会把热量从身体带出。其二是,一旦衣服被汗水浸湿,其隔热性就会大为降低。如果外部气温和当事人的活动水平下降,那么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就会开始结霜,最后甚至会结冻成冰。

因纽特人通过人工通风措施来防止汗水累积。他们会把皮质大衣的兜帽解开摘下,让湿气从顶部溢出,让冷空气流入,从而减少热应力。他们也能从皮质大衣下部排出湿气,放入冷空气——只需解开腰带就行了(为了防风,腰带通常都是系紧的)。如果水分开始在皮质大衣内部凝结,当事人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把它除去,比如把大衣脱下来放到外面挂一会,让水分迅速冻结,然后像我们拍毯子一样拍打衣服。这样就能除去大部分(凝结为固体的)汗水。

take off cloth.gif权力的游戏中,也有敞开衣服的情节……咦?

相比之下,守夜人的黑衣就好像是专门为了积累汗水而设计的一样。守夜人套装不仅透气性差,其总体重量和松软程度更会大大增加热应力,加剧流汗。而且软铠甲不方便或不适合进行脱/挂/拍等操作,因为水分会被吸收到布料里。守夜人软铠甲内的湿气会让衣料彻底冻结,而不像因努特人的皮质大衣一样,让水分以小冰晶的形式附着在大衣内侧。

虽然“冰与火”是个奇幻故事,但是对跨文化民族学深有研究的人一定不难发现,“冰与火”中描述的许多事物,都有真实世界的影子。守夜人在适应极端气候和环境方面,如果没能向自己的邻居学习,势必会走向覆灭——正如曾经生活在格陵兰岛的北欧人一样。

norse greenland.jpgHvalsey教堂遗址。这是北欧人在格陵兰留下的最完好的遗迹。图片来源:Encyclopedia Britannica

公元10世纪末,北欧人开始在格陵兰岛南部峡湾定居。在最初的3个世纪里,北欧人在这里生根繁衍,开枝散叶;但是3个世纪之后,他们的人口数量开始逐渐下降。到了16世纪末,随着气候变化达到极点,格陵兰岛上的北欧定居点完全被废弃了——这一气候时期被称为“小冰期”(是的,凛冬将至)。考古研究表明,住在格陵兰的北欧人在着装方面显示出异常的文化保守主义。虽然他们从斯堪的纳维亚老家带来的着装传统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格陵兰的严酷气候,但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们曾想过要借鉴因纽特人那保暖效果更佳的皮毛服装——虽然他们从12世纪开始就和因纽特人屡有接触。

一般认为,在16世纪中后期残留在格陵兰岛的最后那一批北欧居民最终迁徙到了冰岛和挪威的北欧社会里。但是穿上黑衣的守夜人宣誓要坚守岗位,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我们只希望有人——比方说,某位前任守夜人总司令的私人事务官——能认识到这一点,给守夜人们换一换衣服。

 

编译自 Scientific American Blogs: Winter Is Coming… So Wear the Right Clothes

参考文献:

[1] The results of the testing are available in Havenith’s paper “Benchmarking Functionality of Historical Cold Weather Clothing: Robert F. Scott, Roald Amundsen, George Mallory,” Proceedings of the 3rd Textile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Symposium (2010): 1204–12, url:dspace.lboro.ac.uk/2134/9716.

[2] For more on convective, radiant, and evaporative cooling, see chapter 3 of Gordon G. Giesbrecht and James A. Wilkerson’s Gordon G. Giesbrecht and James A. Wilkerson, Hypothermia, Frostbite and Other Cold Injuries: Prevention, Survival, Rescue and Treatment, 2nd ed. (Seattle: The Mountaineers Books, 2006).

[3] For a brief overview of Inuit clothing, see chapter 7 of Jonathan C. H. King’s First Peoples, First Contacts: Native Peoples of North America (London: British Museum Press, 1999).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see Betty Kobayashi Issenman’s Sinews of Survival: The Living Legacy of Inuit Clothing (Vancouver: UBC Press, 1997).

[4] Chapter 7 of Brashford Dean’s Helmets and Body Armor in Modern Warfa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Humphrey Milford, 1920) is a discussion of soft or “yielding” armor such as the gambeson.

[5] See George Havenith, “Laboratory Assessment of Cold Weather Clothing,” in Textiles for Cold Weather Apparel, ed. John Trevor Williams, Woodhead Publishing in Textiles 93 (Oxford; [Manchester, U.K.]; Boca Raton: Woodhead Pub. ; Textile Institute ; CRC Press, 2009), §10.2.

相关小组

冰与火之歌

 

The End

发布于2014-05-0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伏维阁主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