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首次成功利用超低温保存的睾丸组织培育出了小鼠后代。这意味着超低温保存睾丸组织可能成为一种保存生育能力的可行措施。这项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上,
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是横滨市立大学医学部的小川毅彦(Takehiko Ogawa)。在之前的研究中,小川毅彦和同事曾开发出一种器官培养系统,能够诱导小鼠的精子发生。在此基础上,小川毅彦和日本国家儿童健康与发育研究所及理化学研究所的合作者们通过两种不同的冻存方法——缓慢冷冻法和玻璃化法(将样品转化为玻璃态的快速冷冻方法),超低温保存了新生小鼠的睾丸组织。将超低温保存的组织解冻后,研究者对这些组织进行了培养,发现其中的细胞能够保持分化成精子的能力,而且精子生成的效率与对照组中未经冷冻的组织一样高。
随后,研究者利用圆形精细胞注射技术(ROSI)和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了微授精。这些圆形精细胞和精子来自超低温保存了4个月的睾丸组织,最终共发育成8个可育后代。这些来自超冷组织的小鼠能够健康成长,并相互交配产生新的幼崽。
超低温保存的睾丸组织解冻培养后产生的生殖细胞,在受精后发育成健康的小鼠个体,并能够通过正常繁殖生育下一代。图片来源:Tetsuhiro Yokonishi, et al. (2014) Nature Communications
目前,儿童癌症的治愈率正逐渐提高,但某些癌症治疗手段可能引起包括不孕不育在内的不良反应。而由于只有经历过青春期的人群才能通过冻存精液保存自己的生育能力,年纪更小的癌症患者需要其他的途径规避癌症治疗带来的不育风险。 小川的这项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方法,但还需要更多的后续研究,才能最终将此技术应用人类身上。(编辑:球藻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