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5
需用时 04:18
“生气水”实验不靠谱

流言: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收集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气水”,即把有悲痛、悔恨、生气和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做对比。心平气和时的“气水”放入有关化验水中沉淀后无杂无色、清澈透明,而悲痛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呈白色,悔恨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则为蛋白色,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沉淀后为紫色。把“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该结果证实,生气对人体危害极大。

真相:

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样一个人,他声称自己从“气水”实验中观察到了不同现象,并提取得到了与情绪相关的物质。然而此人并非受到学界认可的生理学研究者,他的著作中也没有记录实验的具体细节,无法为这一观点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情绪对人体确实可以产生一些影响,但“愤怒产生毒素”之类的说法则没有道理。

“气水”实验是怎么回事?

这段流言中提到的是一个流传已久的“实验”,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其中提到的“生理学家爱尔玛”全名叫作埃尔默·盖茨(Elmer R. Gates),他主要的身份其实是一个发明家,发明成果包括一种泡沫灭火器、改良的电熨斗以及将不同形状的小木块与孔洞匹配的益智玩具等等[1]。此人相当热爱研究生理学与心理学,并以生理学研究者自居,不过他在这方面看起来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并没有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发表。

在多篇文章中,埃尔默·盖茨都提到了有关情绪“气水”的实验。根据他所写的“physiologic effects of emotions”一文,这个实验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高的玻璃广口瓶,里面放着某种无色的化学试剂溶液,上面接着两条管道,一根管共测试者向其中呼气,而另一根则连接“净化过的空气”。按照埃尔默本人的说法,当测试者的情绪改变时,广口瓶中的溶液颜色也能随之变化。在1909年的另一篇文章里,埃尔默对这个实验也进行了类似的叙述,不过内容稍微更详细了一点,其中提到,让测试者在生气5分钟之后对着装置呼气,溶液会发生改变,出现沉淀。有趣的是,虽然埃尔默声称实验观察到了“气水”不同的颜色和性状变化,但流言中所提到的情绪和“气水”颜色的对应关系却是他所不认同的。在一百年前,就有报社用这样的颜色对应关系总结他的发现,但他本身对此十分反感,并专程撰文进行了批评和反驳[2]。在这篇文章中,埃尔默特别强调,溶液的颜色与情绪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具体产生什么现象取决于化学试剂的选择。

上述所有“气水”实验有关的文章都并非严谨的科学论文,在其中也无法找到有关实验所用化学试剂的具体细节。因此,我们也很难对这个实验的科学性进行具体的评价。只能说,从这样的实验中观测到“溶液变色”并不能直接说明什么问题。如果将这样得到的“气水”注射到大鼠体内导致了死亡,也不能直接证明负面情绪产生了有毒物质,且不说实验中“化学试剂”的影响,如果注射的不是无菌液体或者没有控制好注射的速度也可导致实验动物死亡,这些可能性都无法排除。

除了观察“气水”的性状变化之外,埃尔默还声称自己已经提取出了不同情绪所带来的特有的代谢产物,并给它们分别起了名字——在1897年的一篇文章中,他将正面情绪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叫作“eunastates”,负面情绪产生的则叫“toxastate”。然而在他的另一篇文章里,这两种东西却又摇身一变成了“Anastates”和“Katastates”,此外还有“eunastates”和“cacastates”的说法,命名之混乱实在让人困惑。不过,除了花样翻新的名字之外,在埃尔默的“著作”里就再也找不到其他关于这些物质的信息了。无论是它们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还是提取的方式全都无从知晓,这些所谓“情绪物质”的可靠性也就相当值得怀疑了。

负面情绪会让人“中毒”吗?

情绪的产生、表达与人体内的许多系统都有关联,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在不同情绪下,人体也确实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变化。以愤怒为例,当人处于愤怒的情绪时,会出现瞳孔扩大、出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骨骼肌血管舒张、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等交感活动的改变。此外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也会明显升高,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血浓度也会升高。此时呼吸加深加快,血糖升高,脂肪分解,葡萄糖、脂肪氧化增强。这种情况生理学上称为应激反应。

负面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确实是存在的,应激反应本身就可以带来短时间内的不适,长期处于悲伤、恐惧等情绪之下,生活质量也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的负面情绪还可以直接与疾病相关,例如被称为“心碎综合征”的应激性心肌病。不过,并没有证据表明负面情绪会在人体内产生某种特殊的“毒素”,有关负面情绪危害的一些说法其实也缺乏科学依据。

一种说法声称,愤怒会让乳汁产生“毒性”,如果此时哺乳就会危害婴儿健康,甚至导致婴儿中毒死亡。而事实上,愤怒并不会产生“毒素”,我们也检索不到任何与“愤怒乳汁毒死婴儿”有关的可靠报道。在生气的时候,新妈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乳汁分泌变少了,但是它的成分和安全性并不因此受到影响(更多阅读:流言百科-生气时乳汁会产生毒素)。

也有传闻说到,悲伤的眼泪中含有毒素,哭泣是帮助人体“排毒”的过程,这种说法也一样没有道理。曾有研究将洋葱刺激下分泌的泪液和悲伤时的泪液进行了成分比较,结果发现后者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类物质,这些蛋白质包括溶菌酶、免疫蛋白、白蛋白等,也有一些蛋白质类激素,但它们都不能被称为“毒素”。即使真的有什么“毒物”,流眼泪的量也远远不足以“排毒”(更多阅读:眼泪有毒? )。

还有一种流传广泛的传闻声称,癌症也与人的性格和情绪有关,容易患癌症的“C型性格”一大特征便是“爱生闷气”、“经常压抑负面情绪”。然而,目前的研究证据并未证实性格特质和情绪与癌症风险的关系。相反,在美国癌症协会开展的规模最大、设计最严格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性格特质与癌症风险并无关联(更多阅读:乐观就能战胜癌症吗?)。

结论:

从目前可及的信息来看,“气水”实验的科学性无法得到证实,负面情绪产生毒素的说法也缺乏依据。负面情绪确实会带来痛苦,失控的情绪障碍更是需要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日常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只是暂时的插曲,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它们带来“毒害”。(编辑:窗敲雨)

参考资料:

  1. http://www.elmergates.com/
  2. http://www.elmergates.com/by_gates/physiologic_effects_of_emotions.pdf
The End

发布于2015-05-2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二喵居士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