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5
需用时 10:00
徐静蕾选择了冷冻卵子,但你会吗?

徐静蕾选择了冷冻自己的卵子。据Vista看天下报道,她说冷冻卵子是“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虽然她过去曾经表示过自己不想要孩子,但似乎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这个选择自由。

在医学院耗费了5年青春的我,对这样的想法有些共鸣。同事曾笑我这个大龄剩女不着急找老公却要先把宝宝的衣服买了(都怪那件阿森纳队服规格的宝宝爬服)。我说,对,别人恨嫁我恨孕。大家笑过就算,可我却觉得在那么一瞬间我说出了自己的一点恐慌。

恨嫁背后的“恨孕”:握住生育的选择权

对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认为婚姻、孩子是我生存的终极意义,同样,我也不认同用结婚生子作为评价女性社会 价值的终极标准。但不可否认,和男性相比,女性生育期限有限,卵子个数固定,不到500颗的卵子是非可再生资源,用完告罄。 而且,随着年龄增加,不只是卵子数目的减少,卵子的质量也在下滑,女性成功生育一个健康宝宝的机率也大度降低。许多女性希望在正常生活的同时保持生育的选择权,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一选择权却也在逐渐流失。现代社会推迟婚育年龄的女性,很多人恨嫁的背后是有“恨孕”的因素在的。

令人生精彩充实的选择有很多,但对人生计划中有婚姻孩子或者至少保留这一可能性的女性来说,年龄二字已经让这两个选择把心情弄得焦虑不已。在这种情况下,冷冻卵子的出现,似乎可以“保鲜”那些因故推迟生育年龄的女性的生育期,让她们在面对生育这件事上能跟普通男性一样自在地选择。但这新鲜的冷冻卵子技术能不能“保鲜”女性的生育期限,让现代女性松一口气呢?

冷冻卵子技术,不是想用就能用

说起冷冻,大家最熟悉的是冰箱的冷冻室,很多食物能在那里保存很长时间。其实,冷冻在人类辅助生育技术中同样起着核心作用,虽然具体操作可能更复杂,但原理与冰箱冷冻是类似的:低温保“鲜”。

跟冷冻精子相比,冷冻卵子的出现要晚了很多。 1953年,人类首次冷冻精子成功,30年后也就是1983年,人类冷冻胚胎第一次成功受孕,直到了1986年,澳大利亚的克里斯托弗·陈医生(Dr Christopher Chen)才报告了世界上第一例使用冷冻卵子成功受孕的病例。

从目前冷冻卵子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来看,很多计划推迟生育的女性未必能享受到这项生育保鲜技术。因为,在多数国家,冷冻卵子技术是有严格的适用对象的,通常都是出于医学需求,作为一种治疗措施出现:

  • 有生育障碍需要做人工受精的
  • 被诊断为癌症可能需要放化疗,会损害生殖系统功能的
  • 有家族性卵巢早衰史的

除此之外,能够为没有生育障碍,只是想要延长生育期限的单身女性或是夫妇提供冷冻卵子服务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当然,女性推迟婚育年龄,已经变得越来越越普遍,随之而来生育问题也使得很多国家考虑放宽冷冻卵子的申请条件。譬如日本的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就是在2013年8月才允许40岁以下单身女性申请冷冻卵子的。据悉,新加坡正在考虑当中。

可事实上,就是在这些允许单身女性享受卵子冷冻技术的国家,大多数女性在考虑做冷冻卵子时,就已经晚了。只要有操作的可能性,一些商业机构并不会拒绝客户的要求,即使如此,这些机构的医生们也指出最好不要超过38岁后再来做冷冻卵子,通常在35岁之前会比较好。还有一些比较激进派则认为,冷冻卵子趁年轻,20-30岁就应该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可有多少女性会在20岁时考虑自己是不是有可能出现高龄生育的问题呢?

卵子冷冻并不易

首先,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卵子收集起来注定要比精子困难。

通常在各种激素的作用下,卵巢每月只会排一颗卵子。自然情况下,健康的年轻夫妇在排卵期限做爱,成功受孕的机率为35%左右。再考虑到冷冻可能降低存活率与受孕率,一次只冷冻一颗卵子显然是不合理的,而收集卵子本身属有创性医疗措施,每个月都去医疗机构收集卵子,同样很难以做到。促排卵药的应用就理所应当了。

女性在接受医疗机构的体检后,在一定期限内按规定使用促排卵药物,人为增加女性体内促进排卵的激素水平,卵巢会一次性成熟多颗卵子,然后在规定时间由医生收集即可。B超引导下的经阴道收集卵子的过程并不恐怖,目前的医疗水平也可以保证做到无痛,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

使用促排卵药过程也存在副作用。轻度的副作用包括水肿、恶心、胃肠不适等,多数都会随着停药而恢复——但是还有一些发生率很低的严重副作用,下文将会详述。

其次,由于卵子自身特性,冷冻起来也很困难。

冷冻精子技术先于冷冻卵子数十年,目前已经发展成熟,而冷冻卵子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并非是研究者有性别歧视才先选择先发展冷冻精子技术,而是与冷冻精子相比较,冷冻卵子本身的所遇到的问题确实更多,更复杂。

我们冷冻鲜肉时只需考虑保鲜问题,不用顾虑解冻后的“复活”问题。但冷冻精子和卵子的目的则是为了以备日后之需,解冻后复活,受精,顺利植入人体发育成一个健康宝宝——而在冷冻然后解冻复活这一点上,卵子确实不如精子有优势。

卵子作为人体最大的细胞,体积上大于精子,含水量也高于精子。大家都知道,水结冰时,会形成结晶,体积也会变大。如果是冷冻生殖细胞的话,细胞内的水结晶可能损伤细胞内的细胞器,而体积增大甚至可能直接把细胞膜胀破,直接宣告生殖细胞死亡。所以,不管是使用程序化冷冻(在程序冷冻仪的特定设定下降温和冷冻,最后置于液氮中保存)还是采用超高速的玻璃化冷冻(卵子在冷冻保护剂里进行预处理后,用极快的速度直接将卵子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冷冻前的脱水就显得极其重要。虽名为脱水,但实际上是用细胞保护剂将生殖细胞中的水置换出来。

可成熟的卵细胞这个人体最大的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小(比表面积与物质交换速率呈正相关),细胞膜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和通透性都比较差,这些都会让细胞保护剂渗入较困难。脱水不充分的话,在降温过程中就易形成冰晶,损伤细胞膜和细胞器导致存活率降低。可细胞保护剂同时又具有细胞毒性,高温(4-37摄氏度)长时间接触同样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所以,尚未完全成熟的卵细胞,就是一个相对妥协的选择,它含水量没成熟卵细胞那么多,细胞膜通透性还没变得那么差,能让细胞保护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置换出卵细胞内尽可能多的水。

冷冻生殖细胞的终极目标就是解冻后仍具有生殖活性。可冷冻加解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给细胞带来一些损伤,有些损伤可能直接导致细胞死亡,有些虽然不会令细胞死亡,却可能导致难以受孕。不过,有研究表明,解冻后,有些细胞器的损伤是可以自我修复,要找准时机,及时完成受精。

所以, 冷冻卵子的保护剂的成分、配比,解冻后受精的时机,对冷冻卵子的冷冻、复苏、受精和之后的发育,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跟冷冻精子相比,冷冻卵子技术还未达成熟,但以目前技术来说,已经足以在临床开展工作应用。事实上,世界范围内,特别是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冷冻卵子技术早就走出实验室,进入临床应用。

是延长女性生育期,还是涸泽而渔?

仅就冷冻卵子技术而言,它确实是延长了女性生育期限。理论上,在-196摄氏度液氮中保存的卵子新陈代谢已经停止,可以一直保存下去没有期限。到现在为止,冷冻卵子成功受孕的最长冷冻年限是12年。但这毕竟是一项只开展了十几年新的技术,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英国人类生育及胚胎委员会(Human Fers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规定,冷冻卵子存储10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延长。而美国也是建议存储10年,虽然他们暗示,理论上可以能存储更久。

而根据美国冷冻卵子机构的数据,38岁女性冷冻卵子的解冻复苏率及之后的受孕率大致都为75%。也就是说,如果冷冻了10颗卵子,那解冻后复苏的大概只有7颗,能成功受精发育为胚胎的有5-6颗,而为了保证受孕成功,通常会移植3-4个胚胎。这也是为什么做一次人工受精通常要存储10颗卵子。另外,解冻复苏率和受孕率也受卵子自身质量的影响。

看起来,就算是冷冻卵子也只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女性的生育期限,而不太能让女性获得跟男性一样近乎没有限制的生育能力。

另一个质疑是,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会导致女性卵巢早衰。他们认为,女性卵子个数有限,冷冻卵子时使用的促排卵药物一次性收集多颗卵子,可能导致卵巢提前衰老。所幸,生理性排卵与使用促排卵药物导致的超排卵并不完全一样。

所谓不到500颗固定数目的卵子是指最终成熟的卵子。而出生时,女性卵巢内有10万颗原始卵泡,到了青春期,每个月两侧卵巢都会有10颗左右卵泡准备发育,但女性体内的激素只能够供应1-2颗卵泡发育成熟为卵子,所以,只有那个优势卵泡能继续发育为卵子,其他的卵泡就萎缩了。但使用促排卵药物时,人为补充足够多的激素,支持这10颗左右的卵泡都能发育成熟为卵子,从这个方面说,这并没有影响到卵巢正常的生理寿命。而在年龄较小的时候冷冻的卵子,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在延长女性生育年龄。

冷冻卵子,风险与利益的博弈

美国从事健康报道的记者萨拉·伊丽莎白在自己36岁-38岁时,花费5万美元冷冻了70颗卵子。她为此事而写的文章《我为什么要冷冻卵子?(你也该这么做)(Why I Froze My Eggs (And You Should, Too))》发表在了《华尔街日报》上。作为冷冻卵子技术的拥趸,她从自身的经历向那些因故推迟婚育年龄的女性宣传了这项技术带来给女性的全新选择:

“当你获得跟男性一样近乎无期限的随时生育能力时,你会发现跟那些让女性静候灵魂伴侣的心灵鸡汤相比,冷冻卵子才是切实地让你放松心情寻找真正适合自己人的那个人。”

萨拉本人也确实做到了,她自信地结束了一段不那么适合自己的恋情,在将近40岁时完成职场挑战,并在42岁时遇到最适合的人生伴侣。她说,如果在43岁时,没能自然受孕,那她之前冷冻的卵子就派上用场了。

然而,冷冻卵子对于女性的风险还是要远高于冷冻精子给男性带来的风险。

首先, 促排卵药物有两个非常严重的副作用:

(1)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其严重症状的发生率约在0.4%-2%之间。OHSS的主要症状是胸腹积水、卵巢囊性增大,同时还可能有脱水、血液的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肾衰竭、中风等严重的后果。

(2)卵巢扭转, 有不到1%的发生率,一旦卵巢扭转,扭严重的情况,会很快切断卵巢的血液供应,出现卵巢缺血、坏死的严重后果,不得不开腹手术切除坏死的卵巢。

发表在《Nature》的2篇科学报道也表明,虽然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促排卵药与某些癌症的关系,但已经有研究者认为,促排卵药可能会提高某些特定癌症的发病率。

另外,B超引导下经阴道取卵也是有风险的。手术过程中,子宫、膀胱、肠管、血管及其他卵巢周围的盆腔结构,还是可能被损伤,如果创伤严重,可能还需开腹修补损伤。另外,手术还可能造成卵巢急性损伤、出血、感染、甚至不孕。只不过这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在1‰-2‰。

上述风险的发生率都不高,但都是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一旦发生,很可能导致与美好计划相反的恶劣结果。

而最后的问题,就是前文提到过的冷冻过程中的损伤。迄今为止,全世界有约2000个孩子是从冷冻过的卵子中诞生的,比起其他成熟的生育辅助技术,还是太少太新了,不太容易评估其长期后果。不同的机构复苏卵子的成功率有很大差异,平均而言每颗解冻卵子成功受孕的概率(约20%-30%)也低于试管婴儿。某种意义上,与其说冷冻卵子是保险,不如更像是彩票;以目前的技术,还不敢担保它一定能带来一个有孩子的未来。

那么,是接受这些风险,冷冻卵子,换取长一些的生育年限?还是因为这些风险却步,赶着在35岁之前完成结婚生子计划?如果你可以选择,怎么选?

是个人生活选择,还是社会伦理问题?

现代社会,女性婚育年龄普遍推迟,高龄女性的生育问题迟早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国家不允许非医疗行为以外的冷冻卵子申请呢? 或者,那些允许女性自主选择冷冻卵子的国家,为什么还要限制冷冻保存期限呢?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当女性可以随意推迟生育年龄时,随之而来的是一波问题:

当女性也不再为学业、事业与家庭,同时并进的时间线所困扰,她是否还应该被社会默认为应该对家庭付出更多的一方?

当男女双方都推迟婚育年龄,高龄生育带来的家庭与社会责任问题怎么解决?七八十岁的父母与青春期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无疑要面对更多的问题,也可能动用更多的社会资源。

家庭是否还会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

……

这些问题太大,我回答不了,也不敢给个肤浅说法敷衍了事。可接下来的问题关乎自身,我仍然无法回答:

卵子冷冻后无疑都要使用人工受精技术,如果开放冷冻卵子申请,当我有机会选择时,是否会放弃这个可以定制后代的机会? 对我来说,通过基因诊断从开始就保证自己孩子的健康,没有心理障碍,那当我请医生们选择或者修补出了一个在健康上无瑕的孩子,为什么不顺便利用一下先进技术保证自己孕育的同时还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儿呢?天知道我有多喜欢可爱漂亮的小女孩儿。

当我做完这一切选择,在她出生后的漫长时间里,我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她、养育她呢?她是我从工厂里订制的完美玩具?还是那个我满心期待带来惊喜的生命礼物?我是否还能容忍她生命里的不完美?

这些问题,我想想就头大。更不要说,还有随之而来的社会公平问题。当放开这些生育辅助技术,它们很快就会走向商业市场,它是会成为谁有钱谁就能享受到新技术?还是由国家负担的医疗保障之一呢?

最后但绝非不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胚胎的存活率,医生会尽可能多地向女性子宫移植胚胎,但如果每一个成活下来,也是个大麻烦。因为,采用冷冻卵子辅助生育的女性,多数年龄偏大,大龄生育对女性本就是风险因素,多胎妊娠更是会加重母体负担,如果不做选择,可能会影响到母子健康,甚至可能流产。虽然依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以及多数国民的信仰情况,胚胎并不算生命,对胚胎的选择不构成社会伦理困境,但在其他国家,从胚胎开始,就已经是一脑门的官司了。

当然,就算冷冻了卵子,也不是能无限期推迟生育时间的——大龄生育的问题绝不仅仅在于后代,它本身对女性就是一种风险。一些国家限制冷冻卵子保存时间,也有避免超高龄孕妇出现的考虑。这个问题,也许就要期待人造子宫的出现了。

那么,在考虑了所有的收益和风险之后,你会选择这种不确定的自由吗?

(编辑:Ent)

The End

发布于2015-07-0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鱼在在藻

临床医学学士,法律硕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