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Zhang/编译)很容易会发现,在我们的文化中,颜色和情绪的联系十分紧密。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在皮克斯新推出的电影《头脑特工队》里,故事中的角色是人们的情绪,而这些角色的色调——红色是愤怒,蓝色是悲伤——让人觉得很贴切。
配色是不是一眼看上去就特别合适?图片来源:pixar.wikia.com
特别是红色;论及关联和引发情绪,红色是最强有力的颜色之一。足球运动员会会认为穿红衣服的对手更有实力,而且,一项研究发现穿红衣服的运动员的确更经常赢得比赛。盯着红色看似乎还能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在处理更需要关注细节的任务时,红色能提升人们的工作表现,而蓝色和绿色则更能激发创造力。红色还是一种性感的颜色——无论男女,都认为异性穿红色的时候更加吸引人。
比如这样的球衣。图片来源:1nildown2oneup.net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尽管这些联系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但它们是随机的武断的决定,还是来自文化之外,与我们的生理构造、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的原因呢?
我们身边的颜色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在我们体验这个世界时,我们把颜色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联系了起来。但红色是自然界中相对少见的一种颜色。某些水果,某些时候的小部分天空,还有血液,这些是红色的。当我们感到愤怒或尴尬时,我们的脸会变得更红(但在肤色较深的人身上较不明显)。
但是,这些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红色事物,似乎并不足以解释为何红色具有如此多样的内涵。此外,我们有理由认为,红色的这些含义更可能来自我们的生理构造:红色意味着性,激情,还有暴力——甚至对人类之外的一些动物来说也是这样。比如,在雄性山魈对决的时候,不那么红的一只会主动认输;猕猴在性展示时也会用到红色。然而,虽然箭毒蛙的颜色十分鲜艳,它们通常并不呈现出红色调——许多种类的箭毒蛙是绿色、黄色或蓝色的。这表明,与红色的这些联系似乎是灵长类特有的,在人类和山魈分家前就产生了。如果红色与情绪的联系是习得的,来自于在自然界中与激情和危险的联系,这种联系本该更为广泛,而且应该是跨物种的——比如说,所有有毒的动物都应该是红色的(对一些动物来说,红色的确是警示色,比如毒蛇,但是这条规律一点也不普适。)如果红色的确是灵长类动物交流时特有的警示色,那么看到红色时产生的联系很可能是先天的,然而也是武断产生的:换言之,本来有可能是另一种颜色在履行红色的功能。
似乎只有哺乳动物才将红色作为表达警示和性展示的颜色;上图左为猕猴,右图为发怒的山魈。下图为箭毒蛙。图片来源:Wikipedia
因此,在虚构作品和宗教中,光明和黑暗的运用都趋向于遵循它们与正邪的普遍联系,这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在不同的文化中,黑暗都与疾病、恐惧以及邪恶联系在一起;这或许来源于一直以来——至少对人类来说——晚上的世界都更加危险这一事实。这种联系也有少量例外,其中之一便是一些文化用白色来象征死亡,然而在这种用法中,白色可能更多地代表着纯洁和生命轮回的完成,而不是失去和悲伤。
老鼠,一种通常在夜间活动,而且在能被看见时处境更危险的动物,就害怕光线,并且在黑暗中过得更舒服。如果老鼠也有宗教信仰的话,它们的上帝可能会说:“要有暗。”(编辑: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