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1
需用时 02:57
灰尘主要是由皮肤组成的?错!灰尘的主要成分是……别的东西

在《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Sherlock: The Abominable Bride)这个超长预告片中有个桥段,莫里亚蒂站在壁炉边问道:“你知道灰尘主要由人的皮肤组成吗?” 而福尔摩斯则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知道。”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诶?等等,福尔摩斯真的知道吗?

我们不妨先估算一下,按照一般人的皮肤代谢速率1,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会产生2克死皮,这就意味着经常宅在家里的卷福桑和花生酱每年能为贝克街221B的小家贡献大约1.5公斤皮肤碎屑,加之这位仁兄似乎不太喜欢别人打扫他的房间,如此说来,他家的灰尘当中皮肤应该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如果我们上网拿“皮屑”之类的关键词做搜索,就不难发现有不少资料都提及了“室内灰尘有八成是皮肤”之类的说法,看来莫娘娘与卷福桑果然诚不我欺啊。

比如国内某个百科网站上就提到了“灰尘当中八成是皮屑”的说法。

诶?等等。这事仔细想想似乎又有点不太对劲。

皮屑总量虽不小,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会随着洗澡或洗衣的过程直接进入下水道。要知道即便在卷福梦中的维多利亚时代,肥皂也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像卷福这样衣冠楚楚的绅士,无论是在物质还是文化上都有理由会仔细处理好其个人卫生问题。更何况在久不打扫的屋中,除却皮屑,真菌孢子、泥土颗粒以及节肢动物的尸体碎片和排泄物等在灰尘中也理应不是稀客2。如此看来,莫娘娘的那一抹灰尘当中,究竟包含多少人类皮肤恐怕也有待商榷。

莫娘娘你舔的那一抹灰尘中,究竟都有什么成分呢?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再回头来看看这条“室内灰尘有八成是皮肤”的都市传说,但凡提到这种说法的文献资料几乎毫无例外地是援引了一篇1974年的研究论文3。然而如果仔细看看这篇古老的论文,就不免发现其根本没有提到所谓的“灰尘的八成成分是人类皮肤”这样的说法,其最原版的描述是“农村地区将近80%的室内悬浮颗粒中包含蛋白质”。

“灰尘主要由人的皮肤组成”传言最早的数据来源。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显然,包含蛋白质不代表就是人类皮肤,而就算是包含人类皮肤的颗粒也未必完全由人类皮肤组成。所谓“八成灰尘是皮肤”恐怕不过是后人不严谨的演绎罢了。

这篇论文随后又表示,在空气中采集到的灰尘在显微镜下看来“大部分由一些类似皮肤的颗粒组成”(' house dust' is largely composed of these skin-like particles),至于这些“类似皮肤的颗粒”是不是皮肤,这大部分究竟是多大一部分,恐怕就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技术能够解答的了。

电子显微镜下“类似皮肤的颗粒”,看上去似乎确实是人皮味,嘎嘣脆的呢。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不但如此,在与这篇论文差不多同一时代,也有一些其它的研究采用不同方法估算灰尘中皮肤碎片的比重,它们的结果也和这篇论文相差甚远,甚至是原论文作者的其它研究4也不例外——通过分析某些“皮肤特征物质”的含量反向推算皮肤在灰尘中的比例,他得到的结论是皮肤成分只占到空气悬浮颗粒物总重量的0.4%~0.8%。

由此观之,事实的真相不过是莫娘娘和卷福轻信了他人的以讹传讹,又借着卷福的黄粱一梦将这都市传说打包带到了维多利亚时代而已。

当然,归根结底是麦哥听信了道听途说啦……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灰尘”这种东西的成分与采集的地点、时间乃至采集方法都有很大关系,其组分复杂多变,不太可能用一句普适性的“大部分由××组成”来概括5。因此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不再有人试图分析“灰尘的普遍成分”了。

诶,等等。也许经过多年的相爱相杀,莫娘娘对卷福已经熟(en)悉(ai)到连他家的灰尘成分都如数家珍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确定是否存在“大部分灰尘来自人类皮肤”的环境。还别说,这还真的被现代的科学家找到了,那就是学校的体育馆6,尽管其中皮肤的含量也没有达到80%那么夸张,不过至少尝起来应该是新鲜的人皮味了吧。当然,科学家的工作与莫娘娘没有关系,他们的目的是研究学校体育馆对流行病的影响(你确定不是为了顺便打篮球?)。

之所以学校体育馆拥有如此高比例的皮肤碎屑,无外乎是因为人多,皮肤裸露程度较高外加彼此经常激烈碰撞、摩擦等原因。或许,莫娘娘并非是轻信了传言,他只是比较了解卷福平时在家喜欢做什么种类的运动罢了。(编辑:Calo)

到底是怎样的运动呢?嘿嘿嘿……图片来源:电视剧截图。

参考资料:

  1. Iizuka, H. (1994). Epidermal turnover time.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8(3), 215-217.
  2. Pieckova, E., & Wilkins, K. (2004). Airway toxicity of house dust and its fungal composition. Annals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11(1), 67-73.
  3. Clark, R. P. (1974). Skin scales among airborne particles. J. Hyg.(Lond),72(1), 47-51.
  4. Clark, R. P., & Shirley, S. G. (1973). Identification of skin in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Nature, 246(5427), 39-40.
  5. Whitacre, D. M. (Ed.). (2012). 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Springer.
  6. Braniš, M., & Šafránek, J. (2011). Characterization of coarse particulate matter in school gym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11(4), 485-491.
The End

发布于2016-01-15,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鬼谷藏龙

神经科学博士生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