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8
需用时 03:30
N体系统,深埋在冰质天体核心

新视野号拍摄了冥卫一卡戎的清晰照片,可以看到一条裂谷贯穿整颗星球。新的动力学模型将它的内核看作是N体系统,可以解释这条裂谷的形成。图片来源:NASA/APL

别看太阳系这一大家子里大小天体形形色色,实际上除了屈指可数的四大气态巨人之外,剩下的都不外乎是冰或岩石的造物。比起光秃秃的岩石星球,冰质星球有趣的地方简直多了去啦!比如它们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简直就是雪球事件在今日的翻版(参见《冰封全球的亘古极寒》)。在厚厚的冰层下,很可能还有着温度适宜的液态水海洋——适宜到你不用担心防寒保暖就能在里面畅游。除此之外,它们很可能还具有富氧的大气层,乃至板块构造(参见《木卫二上发现板块构造证据》)这样一些一度被认为是“地球土特产”的复杂系统。这些跟地球极其相似的特征,使它们成为人们探索地外生命的重点关照对象。总之,太阳系的小冰球们似乎天生就带着一箩筐的“新鲜事”。你不用刻意盯着它,说不定没过几天,新鲜事自然就冒出来了。

这不,趣事果然又来了。近期研究表明,这些天体的核心可能是一个复杂的N体系统。说起星核,咱们平时的印象,不外乎就是一个圆圆的“蛋黄”,上面覆盖着地幔和地壳(比如地球),不是吗?非也。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艾丽丝·奎林(Alice Quillen)教授会告诉你:现在不是这样了。冰质星球的最深处,很可能埋藏着一大堆“小星核”。它们密密麻麻地聚集着,涨落、蠕动、释放出汩汩的能量,从而控制着星球表面的高低起伏。

横贯星体的大裂谷

说起冰质星球表面的高低起伏,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当数一条条横贯表面的大裂谷了。这也是奎林教授提出的这套新动力学模型要解释的主要现象。

大裂谷听上去似乎没什么特别,实际上却并不是每颗星球都能拥有的结构。要想在表面发育裂谷,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星球内部处于动力学的活跃状态。一如地幔柱(参见《来自地幔的毁灭之柱》)给地球表面留下了东非大裂谷这样的壮观地貌,一个巨大的热源(地核)、以及一个活跃的塑性对流体系(地幔),是地表出现复杂形貌的动力学前提。

但很不幸,咱们上面说的可是地球,是太阳系里体积最大的岩石星体,得益于形成时充沛的吸积物质,它贮存着巨大而丰富的初始能量;与此同时,地球庞大的体积避免了内部热量的快速逸散。得益于此,地球的地幔可以长期维持其内部软流圈的运转,而不至于彻底冷凝下来。

这些条件,都不是月球、冥王星这类小天体能“hold住”的东西——小天体们能量少、冷得快,天生不足以长久维持软流圈。就算木卫二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板块构造”,那也不过是一种非常精妙的“模拟”罢了:厚厚的冰层对应着“地壳”,内部半熔融态的冰体则模拟了“软流圈”,整个板块构造系统,从动力体系到受力体系,其实都是它那个单一的冰壳。

道理是这样没错,现实却让人瞠目结舌。无论是新视野号(New Horizons)去年才拍到的冥卫一卡戎(charon),还是其他一些巨行星的卫星(比如土卫三),表面上往往存在一些大型裂谷。在同比尺度下,这些裂谷之于星体,甚至远远地超过了东非裂谷之于地球的规模。这就尴尬了,既然没有板块构造,是谁在如此强烈地塑造着星体的形貌呢?答案是:N体问题。

地心的N体

你可能会说,宇宙中出现N体问题没啥好奇怪的。很多人都能想到那个离地球最近、在各种科幻作品中频频亮相的著名三体系统——半人马座南门二(Alpha Centauri)。但在本文里,关键词可得稍微变一下了。我们这儿说的N体系统,并不像南门二那样存在于几个天体之间,而是深埋在一颗天体的内部。换句话说,它的词头不是Inter-,而是Inner-。

奎林教授认为,冰质天体的核心,并非如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是一个整体、均质的球形。相反,它由许多微小的、相对独立的个体组成。在这些个体之间充斥着作用力,就像一个个用弹簧绑定了的小球。这些被弹簧连起来的小球,便构成了一套N体系统。

奎林将冰质天体的核心看作N体系统,并在最外层加上一个冰壳,通过上述计算机模拟便可以演示,当受到另一天体的引力潮汐作用时,这个冰质天体的表面便会出现巨大的裂纹。视频来源:罗切斯特大学

之后的问题,便是谁来激活这个系统了。考虑到这些冰质天体往往都是一颗大行星的卫星——比如土卫三和天卫一,在公转时会受到巨大的潮汐拉力。比起稳固的单一球状地核,一个由无数“小小地核”组成的“松散联盟”,当然更容易被潮汐力激活。当这套N体系统内的小球们纷纷开始蠕动、震荡的时候,便构成了一个活跃的内动力源。这样,就算没有软流圈和板块构造,也同样可以在冰质星球的表面塑造出大型裂谷系统。

冰质天体的新鲜快报,就暂时报道到这里了。对于我们地球来说,似乎完全不用担忧哪天也会来个类似的地质事件。至于原因,倒不是因为我们有个更稳定的地核,而是因为我们那个活蹦乱跳的软流圈带来的头疼事儿,其实要比N体系统多得多。且不说火山、地震这类能频繁骚扰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内动力地质灾害,直接拉回地质尺度,看看地幔柱一旦捅破地表,我们这可爱的生物圈会被吓成什么样子吧!(编辑:Steed

参考文献

  1. Quillen et al., 2016. Crustal Failure on Icy Moons from a Strong Tidal Encounter. Icarus. In press.
The End

发布于2016-06-0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溯鹰

构造地质学博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