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1
需用时 02:57
专访施普林格:大撤稿背后,“黑中介”正摧毁同行评审制

日前,著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布一则撤稿消息,宣布将撤回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的107篇论文。此次遭到撤回的论文列表在这里可以看到。

《肿瘤生物学》是国际肿瘤及生物标志物协会(ISOBM)的官方期刊。早在2015年和2016年,该刊就因为出现假冒同行评审意见的情况而被多次撤稿。施普林格在2016年的调查导致该刊被撤稿25篇。目前,施普林格已经停止出版该刊。赛吉(SAGE)成为该刊新的出版方。

论文屡遭撤稿的《肿瘤生物学》。图片来源:isobm-congress.pl/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撤稿?针对此事,果壳网联系到了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 。

真的评审人名字,假的评审意见

果壳网:投向《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论文,谁来当审稿人是如何决定的?

彼得·巴特勒:同行评审是稿件被接收之前进行的科学审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稿件投给期刊后,会送交同行评审人进行评审。评审人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会从各方面对论文的科学严谨性进行评估,如其使用方法、结果和论述等。然后,评审人会提供详细的评审报告——多数情况下这是匿名的,作者并不知道评审人是谁。

此外,由作者建议同行评审人也是许多期刊认可的做法。

果壳网:为什么伪造的同行评审意见会被当成真实的?

彼得·巴特勒:论文提交的评审人建议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评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这让编辑以为文章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在我们与真正的评审人进行调查和沟通之后,他们确认并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

果壳网:施普林格是什么时候、怎么发现被撤论文的同行评审意见是假的?

彼得·巴特勒:虚假同行评审(等原因)曾导致了2015年和2016年的论文撤稿,其中涉及了期刊《肿瘤生物学》。此后,我们决定对相关论文进行筛查。基于这一追加筛查,我们又查出新的虚假同行评审人。

为了清除不良科学记录,我们现开始撤销这些受到影响的论文。此次撤稿并非是出现了新的违规情况,而是期刊《肿瘤生物学》在2016年撤稿后进一步人工核查所发现的结果。

评审意见造假可能涉及“语言编辑”服务机构

果壳网:有人发现这次撤回的107篇论文的主要作者都是中国人,施普林格对此有评论吗?

彼得·巴特勒:对同行评审及投稿过程做手脚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人们有发表文章的压力,这不仅是在中国,全球范围也如此。我们发现并调查的文章与这一时间段内所发表文章相比,所占比例极小。

果壳网:有观点认为类似事件与专门提供论文编辑服务的企业有关,目前的调查结果有表明这样的关联吗?

彼得·巴特勒:有一定证据表明,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操纵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科研诚信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的事情,他们在过去两年也采取了重要的措施以解决相关问题。施普林格会继续竭尽所能,协助相关工作,维护各方利益。

果壳网:短期内还会有更多由于同样原因被撤回的论文吗?

彼得·巴特勒:我们的调查比较彻底,我们确信已较好地掌握了整体情况,但我们仍无法排除这种可能。

开发工具防范假冒的同行评审

果壳网:2015年至今,因同行评审意见造假而撤回的论文为数众多,施普林格打算调整自己的同行评审机制吗?

彼得·巴特勒:我们在识别和解决科研诚信和同行评审问题上恪守最高的标准。假冒同行评审是所有学术出版商必须注意和加以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在开发相关工具,以提示问题的隐患。在身份验证方面,我们也在开发相关项目,去甄选已验证的评审人并识别获邀评审人的身份。

在进行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求提供更多信息,如单位名称、以机构名称结尾的电子邮件地址、ORCID/SCOPUS数据库身份号码、发表文章列表的链接等。

在作者方面,我们已开始实施一个新的功能,该功能可自动提示论文修改前后的作者变化。为了检查剽窃及包括在稿件中的伦理声明,我们将在改进后的新工作流程中纳入稿件筛查服务。

果壳网:据了解,施普林格已经与《肿瘤生物学》的所属方国际肿瘤及生物标志物协会(ISOBM)解约。解约决定是否与Tumor Biology论文撤稿一事有直接关联?

彼得·巴特勒:施普林格会定期审核与所有业务伙伴的合作关系。由于施普林格无法续约,该刊已不再由施普林格出版。我们认为,转换出版商会令该刊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编辑:Ent)

文章题图:Center for Scientific Review, commons.wikimedia.org

The End

发布于2017-04-2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Calo

果壳科技编辑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