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
需用时 04:29
古生物复原图《昔日巨兽》,是这么画出来的

《昔日巨兽》是一张古生物复原图。它描绘了曾经在这颗星球表面行走过的,巨大的生物们;与之相比,角落里作为比例尺存在的人类显得尤为渺小。这样一张集合了60种古代巨兽的图片,究竟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图片的作者@宁静海的菊石君,在这里讲述了《昔日巨兽》背后的故事。

(请点击大图观看)

应该是在大学毕业那年,家里给了一些钱让我买点喜欢的书。于是我拜托了一位在澳洲生活学习的前辈,让他帮我购买一些国外的科普读物。当时我接触到的国内外的科普读物在介绍相关古生物的同时,会为读者提供一个动物体型的描述和比较数据;但这种描述实际上很难让人感觉到一个具体的体型概念,因为人们对于尺寸的估计能力是比较差的。那些科普读物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生物的数据给得过于宽泛,比如部分动物的体长数据范围可以相差几乎一倍。在这些情况下,很多书籍所提供的这类信息是让人难以使用的,效用性也是很低的。

但前辈帮我买的其中两本书则完全改变了我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这两本书分别是《Evolving Eden-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African Large-Mammal Fauna》和《Mammoths, Sabertooths, and Hominids-65 Million Years of Mammalian Evolution in Europe》。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这两本书是非常优秀的科普读物,书中的插图更是优秀到令人惊叹。这些作品的主人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古生物学者兼古生物复原画家莫西奥·安东(Mauricio Anton)。我认为,安东的复原绘画作品所传达的最为重要的一个信息,就是单纯的“科学下的真实感”。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一些古生物的复原图,从上个世纪的粗糙油画风格、精细油画风格,再到现代的运用了诸多表现手法的绘画,形体、特征的夸张,以及质地、颜色、纹理的夸张简直出乎人们的想象。虽然非常抓眼球,但它们缺乏了绘画最应表现的“真实感”。我总和朋友念叨,古生物复原“需要保守和客观,科学和知识性是第一位的,单纯艺术表现这个角度的考虑则是这里最不重要的”,因为毕竟这一门类要传达和表现的结果是“拥有最熟悉的陌生感”的“真实的容颜”。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安东最吸引我的一个地方是他绘制动物复原图时,会在动物身后画上比例方格。这一行为大大提升了画面在体型方面的表达丰度,因为一个动物的准侧面图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示动物的形态结构、体型尺寸等等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我于是也利用PS制作了一款独特的背景方格,来为自己绘画的动物提供比例背景。其实最开始我按照一本PS教程,想做一组岩石质感的背景图;但好死不死地不知道哪里操作错了,结果鼓捣成了一款岩石颜色、云雾效果的背景图;更意外的是,无论颜色还是纹理,竟然都和作为主动的动物绘画图非常搭配!之后,我又把一些书籍中作为动物对比的人类角色也挪进了我的画里。大家毕竟天天都在看活人,对人类的高低胖瘦都有比较直观了解,这样制作对比图片的话效果会更好。于是我选择了一个算是标准身高、体重的人类剪影,采纳的数据是1.8米身高,75公斤体重。为啥是1.8米,不是1.7米或者1.75米?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见到的很多国外对比都采纳的是1.8米;二是我是身高控,低于1.8米的话我会感觉有点不开心……

随后我创作了一大批这种风格的复原对比图。这些图片最初包括化石象类、化石牛类、巨犀类和喙鲸类,结果在国内外都颇受好评。它们还得到了一些国内外学者的认可,这无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创作动力。但创作《昔日巨兽》的灵感来源和动力其实并不是这些,而是当时帮助两个朋友制作的、一套名为《大鱼列传》的世界级大型鱼体型剪影比例图。这套图片当时也是引起了国内外鱼类爱好者的强烈关注。

《大鱼列传》的部分图片。图片来源:作者

此后我突发奇想,既然大鱼可以来一套,那么为啥不自己弄一套全世界各种大型化石哺乳动物的比例图呢?于是就开始积累资料、吃论文、辨认信息、思索考量。因为要制这个图,我需要有足够的“元素”——也就是各种巨兽的单独复原图。绘制这些图片最需要的就是“数据”,但是这种数据的来源、归纳和取舍就变成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或者说是存在争议性的工作。

举几个例子:对于分类有差异的物种,我该怎么判断选择(例:额尔吉林锤鼻雷兽到底是一个有效物种还是安氏锤鼻雷兽的雄性个体)?在针对一个保存个体很少的种类和一个保存了上千上万个体的物种时,这种情况得到的数据是否公平合理(例:美丽巨犀只有一个保存了部分的骨架,而维氏大唇犀的保守化石个体至少20000只+)?对于同一物种的学术数据差异,该怎么取舍(巨犀我国学者估算肩高只有4.5米,而国外学者仍然大多认为可以达到5米)?在单纯体型角度,该选择极端个体还是种群平均个体(巨恐象的肩高是取4米,还是3.5米呢)?针对一个广分布物种,该选择哪个亚种或者哪个地区种群(象、虎等等)?对于一些能终生生长的物种,该选择性成熟个体还是年迈个体(非洲象)?其它问题还有姿态对身高体长的影响、肌肉毛发复原后增加的高度等等,这些都是在处理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比较能依赖的就是一些学术著作、可靠的物种论文、和学者的私人通信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来争取一个稳妥的“数据”。

请注意我在这里强调的是稳妥而不是“绝对”,因为我并不喜欢极端化的数据派。所以在有些人为了几毫米或者几个厘米撕得面红耳赤时,我就很想摊手……没必要那样吧,一只头高5.5米和一只头高5.53米的长颈鹿在这种科普比例图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要画面能传达信息、引发后继(比如吸引起某些人对某些物种的兴趣,或者让人对于某些分类疑问物种产生好奇),我认为就足够了。我希望能更多地引起“为什么”和“怎么会”这样的提问,而不是单纯的“哇,它是最大的吧!”或者“这个这么大,应该更厉害!”

昔日巨兽—1.0版。图片来源:作者

昔日巨兽—2.0版。图片来源:作者

未来(在我不犯懒的情况下),《昔日巨兽》最终将会变成一个我设想过许久的《星球巨兽》系列,到时候的绘画范围将会拓展到各个化石和现代类群,动物比例图将会从各个门类和地区展开……当然啦,这是个美好的愿望。或许这个就会成为很多朋友吐槽我的“有生系列”,毕竟化石长颈鹿类、化石叉角羚类和化石长鼻类的坑我也是挖了差不多10年没有填呢。

最后就用百骨图腾来做结束吧。图片来源:作者

最后的最后给大家一个安利,还记得我最开始说的那两本非常优秀的书吗?好消息是这两本书已经引进、有了中文版哦!可以买一本去读一读,虽然一些知识点已经落后了,但它们仍然是很值得掏银子的读物!(编辑:姜Zn)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The End

发布于2017-06-1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宁静海的菊石君

古生物复原绘师和生物爱好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