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8
需用时 05:17
聪明的红毛猩猩Chantek真的会说话吗?

“传奇”的红毛猩猩Chantek去世了。Chantek是一个悲剧。它被实验和研究、被教导去学习、与人类产生感情、甚至还“上了大学”,最后却在铁笼中死去。这样的悲剧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如果找出当初的实验录像、回溯Chantek的一生,可能就会发现:它所经受的这些痛苦,似乎被浪费了。
这一篇文章的作者为哲学神经科学心理学混合博士RDX。他希望能够从这些实验记录出发,还原一个更真实的Chantek。

最近,一只红毛猩猩Chantek去世了,网络上又多了一个爆款故事。这个故事简单说,就是一只从小被人类抚养长大的红毛猩猩学会了人类的语言,能够与人类沟通,甚至能够使用金钱去冰淇凌店买冰淇凌,最后因为意外攻击人类被送回了动物园,郁郁而终。

这个故事的红火,不巧也是我之前的老师Daniel J. Povinelli退休的缘故。Povinelli是美国主要的类人猿研究者之一。他奋斗了半生,发现把话都说光,实验都做尽,结果还是不能说服其他持有错误立场的研究者。最后他郁郁退休,不再上课,不再带学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是他最后的学生之一。可惜我觉得天资浅薄,实在不能再在这个话题上做什么贡献,最后没有跟他做博士论文。但是上过他的课,跟他一起做过研究,心里总觉得要继承他的衣钵,为他的理念奋斗。

那么,他反对的错误立场是什么样的呢?简单说,就是如下的这套做法:

在野外或者实验环境下观察到类人猿做出看似很聪明的表现。
自动排除掉其他解释——随机行为,天生本能,或者对激励进行反应的相对“低等”的行为机制。
指出如果是人类的话,他们为何会做出这些聪明的表现。
指出类人猿使用了和人类一样的机制,或者使用了类同,但是较为原始的机制。

这样的立场的关键问题就在第二步:为何就自动排除了其他的可能?Povinelli认为这不单是一种人性的投射(就如同我们投射各种认知机制到猫猫狗狗身上一样),而且更是因为类人猿特殊的地位。

类人猿正好处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位置上。

从意料之外的角度说,我们往往认为只有人类是高等的、理智的生物。所以看到类人猿做出“聪明”的表现,我们觉得意料之外。从情理之中的角度说,大家也都知道在进化历程上,类人猿和人类非常近。好吧,其实也不是那么近,但是比猫猫狗狗近多了。这让人不免觉得:哎呀,也怪不得。换言之,对于类人猿可能有高等认知机制一事,正好大众和研究者们觉得惊奇好玩,又觉得合乎情理,自然而然地捕获了所有人的关注。

但是,类人猿们具体是使用什么机制来做出那些看似聪明的表现,需要依靠十分复杂、严谨的实验设计。我们对动物、对人类的心理认知还十分有限,导致实验设计非常困难。举个例子。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如果他们真正理解了“番茄酱”这个词,他们能够迅速地指认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番茄酱。

这是番茄酱。

这也是番茄酱。

换言之,我们能够迅速地把抽象概念应用到大量看似不同的物件上,或者把从少数几个例子中学得的抽象概念迅速应用到其他环境的其他物件上。

那么类人猿呢?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他们能够学习抽象概念,他们就能够迅速地发现一碗之前没见过的番茄酱也是“番茄酱”。问题来了。迅速是多迅速?谁都知道类人猿没有人类这么聪明,所以要求他们“立即”认出大概也不现实。小孩也要大人教几次才能认出不同的番茄酱呢。好,那么是几次?30次?60次?100次?半个月?六个月?

研究者们的困境就在于,不同的理论(譬如说类人猿可以学习抽象的概念 vs. 类人猿不可以学习抽象的概念)很难做出具体的、便于实验设计和证伪的预测,所以难以分辨理论的对错。这就导致这个领域十分难以推进。

因为实验设计的困难,取代严谨的实验设计的往往就是一厢情愿。Chantek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一厢情愿的故事。PBS对Chantek做过长达一个小时的专题,其间提供了很多Chantek的实验记录。让我随便挑几例来解释一下。

强行嵌入交流

一种常见的手法是在Chantek自然的行为中,穿插入人类交流。这使得Chantek的行为看起来很像对人类的反应,然而实际上并不是。专题中的一个例子是Chantek被夹手的例子。Chantek开门的时候不小心被夹到手。研究者立马对他做出了"Hurt"(受伤)的动作:

Chantek看了看研究者,回头默默地展开了手指看看自己被夹疼的手指。

研究者立马对Chantek做出了"Sorry"的动作,然而Chantek完全没有在意他们,好像很不愉快。

这一幕场景粗看起来似乎是Chantek在跟人类交流。他被夹了手,人类“说”疼吗?他看看手回应。人类“说”抱歉啊。

实际上,撤掉了人类的活动,Chantek的反应也一切正常。他被夹了手,转身,展开手指,然后再转过身去。

大概读者要问了,为什么要相信我的解释?反复看看影片就发现了。研究者“说”Sorry的时候,Chantek全程没有看着人类,自顾自地转身去了。

这个片段还有另一个问题:Chantek被认为学会了"Hurt"这个词汇。这个词汇的手语就是食指尖相碰。然而在自然状况下,类人猿对手指尖本来也并不少见,何以见得它是在说手语词汇呢?何以知道不是普通的动作被人硬当成手语动作呢?

强行解释为语言

我们再看一个片段。

在这个片段中,远处有一只狗在叫。研究者“问”Chantek狗狗在哪里。Chantek做出了一个"There",也就是伸手指向那里的动作。

遗憾的是,伸出一只手,手心向上,这是类人猿们几乎最为常见的乞讨动作(Begging)。强行把这个动作安上"There"的含义,导致我们常常能见到Chantek跟人“交流”。

为何要信我的解释?且看下一幕:

研究者对Chantek“说”:What is it? 结果Chantek全程都没有看研究者的手语。过了一会,Chantek做了一个动作。研究者解释到Chantek是在“说”远处的是一只狗。但是既然全程没有看研究者的手语,那么Chantek又是如何知道问题是什么的呢?

强行抽象概念

这个PBS专题还展示了Chantek可以用钱“购物”。动物习得用一种物品交换奖励并不是稀奇的事情,稀奇的事情是Chantek据称可以理解钱这个概念。真的如此神奇吗?让我们看一下片段。

在这个片段中,Chantek拿到了一块食物,头一扭自顾自吃去了。要研究者召唤他的注意力,再对他勾勾手,他才回过头来把钱放在研究者的手里。

换言之,这个“付钱”的过程其实是两步。首先,是研究者给他食物;然后,是研究者勾手打扰他吃东西,直到拿到“钱币”才让他安心继续吃。这么一描述,似乎就不神奇了吧?

还有更不神奇的。研究员说,他们每天给Chantek五个代币,让他自行分配用度。

为什么是五个代币?研究员说“学生生活费”嘛,又不用多。真正的理由?代币多了就会穿帮,因为类人猿不会数数。对于类人猿而言,他们只能够粗略地分辨区别(Difference)。对于类人猿来说,他们没有抽象的数字概念。他们能够分辨物体的视觉区别——举个例子,两个硬币和三个硬币的视觉差异是50%。考虑到硬币并不小,50%的视觉差异是很大的视觉差异,因此Chantek能够分辨。但是对于一百个硬币和一百零一个硬币,他就需要长期的强化训练才或许可以分辨其中的区别。

Chantek分辨五个代币肯定没问题。再多,恐怕就不好说了。有趣的是,有些研究认为人类的数数和算术能力取决于我们有相应的,描述这些数字的词汇。没有数字词汇,恐怕人类都数不了数。

究竟什么是理解?

其实,这些争议的背后,有很深刻的哲学问题。让我来举个例子。我对我家的狗狗说"Sit"。他会立马坐下。他的这种行为表现至少有两种机制。他一听到某种具体的声音,知道如果他做出某种相应的行为,就能够获得奖赏。或者他听到我的声音,“理解”我说的是坐下的意思,然后再反应。请问,如果我家的狗狗使用了前者的机制,他“理解”我所说的"Sit"这个词汇吗?我们又该要用怎样的实验设计来确定他到底使用了哪一种机制?

当然,类人猿(以及狗狗)所能使用的认知机制比单纯的提示->行为->奖赏要复杂多了。但是问题的核心不变。围绕着类人猿认知机能的争议就在此:我们如何定义我们自己的概念——“理解” “高等认知机制”等等,以及我们又如何通过实验证实或者证伪我们的假说?

对此,Povinelli已经心灰意冷了。

(编辑:Ent)

作者博客:https://blog.r-d-x.org/

The End

发布于2017-08-10,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RDX

哲学神经科学心理学混合博士在读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