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脑海里最先跳出的词,也许就是“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不过,刚刚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却认为,真实的情况也许并非这么简单。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库
从一万年前到一千年前这一段时间,由于人口密度的增长,大河流域的文明相继从采集社会转入农业社会,并开始定居形成村落和原始氏族部落,人类种群的流动性也在减小。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在人身体上留下了痕迹。针对中欧男性的研究表明,在公元前5300年到公元850年这一段时间,他们的胫骨变得越来越直,横截面积越来越小,骨骼的刚度(承重能力)也在下降[1]。这种形态学的变化也验证了古代男性生活方式的变化——他们逐渐地不再需要背着行李到处搬家,也不再需要光着脚丫到处追逐猎物,而是定居下来,种植作物。
人体骨骼示意图。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库
然而,在公元前5300年到公元850年间,当男性胫骨随着人类流动性的下降而变直变弱时,女性骨骼的演化却让人困惑不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她们的胫骨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这让科学家很难解释她们在古代的生活。但这一段时间内,人类的体力活动内容发生了很大转变。比如由于石磨的推广,手推石磨加工粮食成为重要的劳动内容之一[2]。在以往针对灵长类动物和早期人类的研究中,上下肢骨骼的发育与运动方式和种群流动性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3]。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通过上肢骨骼的变化来推断女性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她们参与劳作的程度呢?种群流动性为什么对女性胫骨的影响如此之小呢?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男性骨骼发育和机械负荷的关系,但是由于骨骼发育与性别相关性很强,比如激素、月经和哺乳都会影响骨骼形态和密度,所以不能直接用男性的骨骼与机械负荷关系来衡量女性[4,5]。
为了研究女性骨骼形态和机械负荷的关系,来自剑桥大学的Macintosh和同事们选择了新石器时代(5300BC~4600BC)、青铜时代(2300BC~1450BC)、铁器时代(850BC~100AD)、中世纪(800AD~850AD)、现代运动员和以久坐为主的普通人(控制组)共六组女性,计算了每个时代研究对象的肱骨和胫骨的刚度(惯性矩J),最粗与最细处横截面积比,以及肢体力量比这三组数值。其中,新石器时代的女性骨骼数据来源于多瑙河文化群的早期农民。现代运动员包括三组:耐力跑(代表单方向的高下肢负荷)、足球(代表多方向的高下肢负荷)和赛艇运动员(代表单方向的高上肢负荷)。
通过比较这些运动员和农业时期的女性,科学家们希望能了解古代女性的胫骨形态为什么会如此稳定,以及,她们所从事的体力劳动是否影响了上肢骨骼的发育。
农业时期和现代女性的肱骨和胫骨的比较。A、B、C分别代表左、右肱骨和胫骨两端惯性矩(J)。D代表胫骨最粗处与最细处横截面积比。黑框代表平均值,竖线代表样本数据的变化范围。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 翻译:半个书生。
研究发现,相对于现代女性,农业社会女性的肱骨刚度更大,但胫骨相对较弱。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中欧女性的上肢骨骼刚度(惯性矩J)远高于中世纪和大多数现代女性,甚至比现代运动员还高出许多,并且在铁器时代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右臂肱骨的刚度)。
另一方面,三个历史时期中,女性胫骨的刚度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明显低于耐力跑和足球运动员。这说明她们在古代就像现代人那样以久坐的劳动为主。不过,从新石器时代到中世纪,胫骨粗细比一直在下降,这也反映了人口流动性对她们胫骨发育有相对较弱的影响。
农业社会女性(绿色)和现代女性(蓝色)共159人的肱骨与胫骨关系散点图。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最佳拟合线和95%置信度线。蓝点分布更散,说明现代女性分工更加多样化。绿点主要集中在左下角,说明古代女性没有如耐力跑这种长时间或者特别重的体力劳动。绿线位于蓝线之上,说明古代女性比现代女性上肢体力劳动更多,肱骨也更加强壮。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 翻译:半个书生。
那么,是什么样的生活塑造了古代女性这样的骨骼呢?研究者推测,在新石器时代,中欧女性需要从事小麦、大麦等谷物的种植,还要喂养牛羊等牲畜。很多女性的陪葬品中都有陶器,这很可能表明她们也参与了陶器制作。有证据表明,那时的人们使用手推磨,每天大约花5个小时磨碎谷物[8]。和旋转石磨相比,每处理1千克粮食,手推磨要耗费前者四倍的时间和两倍的肌肉活动。关键是,这项工作很有可能是女性在做。
新石器时代的手推石磨。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青铜时代,手推磨依然是主要的谷物加工工具,但是纺织、制盐、皮革等行业的出现使得相对静止的重复劳动比例增加,因此胫骨的强度比新石器时代下降较多。铁器时代,农地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分工进一步增加,这些都增加了上肢(尤其是右臂)的劳动量。到了中世纪,可能由于男女分工差异更加明显,男耕女织的社会模式逐渐定型,女性的体力劳动量逐渐减少。
铁器时代的旋转石磨。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对于古代人类,骨骼是研究他们生长发育状态和生活的重要遗物。胫骨的变化让科学家看到了生活习性的改变对男性的影响,新的研究则通过机械负荷与女性骨骼发育的关系,发现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女性不仅是农业劳动的重要参与者,还在手工业生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女性社会角色和地位的变迁,以及农业社会的发展。妇女能顶半边天。现在是,曾经也同样是。(编辑:明天)
参考文献:
- D. Marchi,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wer limb cross-sectional geometry and mobility: The case of a Neolithic sample from Italy. Am. J. Phys. Anthropol. 137, 188–200 (2008).
- V. Sládek, C. B. Ruff, M. Berner, B. Holt, M. Niskanen, E. Schuplerová, M. Hora, The impact of subsistence changes on humeral bilateral asymmetry in Terminal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Europe. J. Hum. Evol. 92, 37–49 (2016).
- C. B. Ruff, M. L. Burgess, R. A. Ketcham, J. Kappelman, Limb bone structural proportions and locomotor behavior in A.L. 288-1 (“Lucy”). PLOS ONE 11, e0166095 (2016).
- J. H. Gosman, S. D. Stout, C. S. Larsen, Skeletal biology over the life span: A view from the surfaces. Am. J. Phys. Anthropol. 146, 86–98 (2011).
- T. L. Järvinen, P. Kannus, H. Sievänen, Estrogen and bone—A reproductive and locomotive perspective. J. Bone Miner. Res. 18, 1921–1931 (2003).
- A. A. Macintosh, R. Pinhasi, J. T. Stock. Prehistoric women’s manual labor exceeded that of athletes through the first 5500 years of farming in Central Europe. Science 2017.11.
- Thomas Pennant, A Tour in Scotland. 1772.
- R. Hoffpauir, Subsistence strategy and its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in the Nepal Himalaya. Anthropos 73, 215–252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