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
需用时 02:42
假新闻疫苗:分辨假新闻,从学会造假技巧开始

(锦衣Reload/译,vicko238、Ent/校)最近这些日子,“假新闻”这个词简直无处不在。社交媒体上的反转大戏一茬接着一茬,假新闻的受害者不计其数。不过假故事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它在人类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假故事不用100%纯假,就能起到误导他人的作用。许多人使用“公关”、“造谣”、“误报”和“后真相”这些不同的词,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儿。

实际上,大部分人关心的是“造谣”,也就是有意制造的虚假消息。现在想要误导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容易。在网络世界,伪装成一个可信的新闻发布者需要付出一些金钱和努力,但是并不算难。

图片来源:humebrophy.com

同时,人们对媒体的信任度正在下降,大部分美国人表示假新闻让他们对一些基本事实都感到困惑。再加上买水军、买热搜这类的营销宣传手段越来越多,人们现在想要分辨真假、获取正确的信息变得更难了。

反击策略

企业和政府正试图用多种方法来抵御日益增长的假新闻威胁。谷歌和脸书正在调整它们的算法以停止推广“假新闻”。法国正在讨论通过一项反假新闻法案,来限制选举期间的媒体活动。英国政府宣布要建立一个反假新闻部门。但是,每一项措施都有其自身的缺陷。

作为研究假新闻现象的研究者,我们认为对抗假新闻的最佳方式是从个人层面努力。所以我们结合了心理学与科技,在一个被学者称为“科技认知学”(technocognition)的新领域展开实验。

目前,我们中的一个人发现有可能通过给人们“接种”来抵御假新闻:先警示并给人们看一个弱化版的真实误导案例,然后再告诉他们为什么这种手段能够起到误导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小剂量的假新闻可以帮助你抵御真正的假新闻——就像疫苗能预防疾病一样。

造假技巧

人们制造假新闻的原因有很多:经济利益、政治目的、个人原因甚至仅仅是为了好玩。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用来误导人们的技巧都是差不多的。

扮演:最简单的技巧之一,以误导大众为目的,故意假扮一个公众人物或者组织。同时,他们可能会产出“情绪内容”来获得公众反响。这种内容能够挑起人们的基本情绪,比如愤怒或恐惧。

分化:进阶技巧,假新闻生产者通过煽动现有的紧张政治氛围,进一步分化人们的意见。

阴谋论:常见的形式是说一个大型机构对某种隐秘行动负责,比如说NASA伪造了人类登月行动以赢得太空竞赛。

倒打一耙:一方受到指责的时候,不去反驳指责,而是通过强调对方黑料或者人身攻击等形式降低指责方的可信度。

“Trolling”:故意扰乱讨论,挑衅对方产生过激反应,同时结合了上述所有技巧。

好新闻,坏新闻

当人们使用这些造假技巧的时候,他们在其他语境中识别出这些技巧的几率真的增加了。所以我们和一家荷兰机构(DROG)共同开发了一款叫做“坏新闻”(Bad News)的在线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利用造假技巧创建他们的假新闻帝国。

“坏新闻”游戏主页(https://www.getbadnews.com/#intro),进入网页后可点击页中按钮开始在线游戏。图片来源:getbadnews.com

游戏可以在任意浏览器上和设备上免费运行,总计耗时15分钟。玩家最初会扮演一个匿名的推特用户,通过建立自己的新闻站点变得专业,再逐渐成为一个假新闻巨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玩家可以赢得徽章,并学习到如何用上面提到的造假技巧来实现你的目的。

我们认为,一旦你知道了这些诡计的运用方式,你就不会再被它们愚弄。所以我们在一所荷兰高中里做了初步研究,测验了这个方法。我们挑出了一些学生作为实验组,来玩我们设计的游戏;另一些作为控制组的学生则没有玩游戏。

虽然我们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学生实验的结果显示做法有效:在之后的假新闻检测中,比起没玩游戏的学生,那些玩了游戏的学生认为这些新闻的可信度更低。

我们希望我们的游戏可以帮助抵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假新闻可以不断复制,“疫苗”也可以扩散。越多的人玩这个游戏,“疫苗”就传播得越快——直到有一天,我们也许能让社会获得假新闻抗性。(编辑:vicko238)

题图来源:devumi.com

The End

发布于2018-03-0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Jon Roozenbeek

剑桥大学斯拉夫研究专业博士生

pic

    Sander van der Linden

    剑桥大学社会决策实验室负责人,社会心理学家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