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需用时 03:57
保护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有你不知道的现状

如果被问道:“被救助的野生动物通常会去哪里呢?”

很多人也许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放归野外,最好是送进保护区里。”

就像在常常电视节目中看到的那样,伴着被救助动物渐渐走远的镜头,大家都会长舒一口气,庆幸它们终于得到解救。

对于很多野生动物来说,保护区确实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归宿。

然而保护区真的就是动物们的“世外桃源”了吗?事实上,现状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今年5月18日发表在《科学》上的一份研究表明,目前,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保护区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1]

保护区的历史渊源与成就

毋庸置疑,设立自然保护区确实是人类现今能够采取的保护自然的最好方法,用动保界的话来说,“抛开栖息地谈保护就是耍流氓”。

现代自然保护区的出现不过200年。就在在一个世纪以前,自然保护区这个词还不为人所知。

在屡次尝到了破坏自然带来的苦头之后,人类开始意识到保护区的重要性。自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保护区——美国黄石公园建立,截止2018年,全世界共有20.2万个保护区,覆盖了全球陆地面积的14.7%。中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50个,总面积近1.5亿公顷,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2]

但,问题也依然重重

虽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方面确实卓有成效,但现今它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科学家们绘制了全球人类足迹地图,它反映出建筑、农牧场、人口密度、夜间照明和道路等人类生产生活的信息,它与生物多样性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根据这张图,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Kendall R. Jones和同事们量化了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压力,以展示各保护区的现状[1]

这份报告显示,全球保护区内的平均人类活动迹象得分为3.3,有约42%的保护区基本不受人类干扰,但只有10%的区域完全没有人类干扰,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加拿大等的高纬度高海拔的“无人区”。

保护区的当前平均人类活动印记分数。人类足迹分数为0的保护区以蓝色显示,它代表着没有检测到人类干扰。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全球平均32.8%的保护区处于高强度人类活动压力之下,其总面积达600万平方公里,尤其是拉丁美洲的巴西东海岸和美洲中部——这里是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但如今这片地球上最大的雨林生态系统处于一片危机中,同为热带雨林的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也一样“压力山大”。与此同时,欧洲南部和美国中东部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位于刚果Kahuzi-Biega国家公园的一处矿区。森林遭到了明显的破坏[2]。

除此之外,越是面积小的保护区域受人类影响越严重——以城市化率很高的欧洲为代表,当地很多自然保护区只不过是一小片森林或者一个湖泊,这些动植物的“孤岛”被“人海”所包围,农田杀虫剂、城市灯光等使当地昆虫和鸟类数量锐减。比如德国部分自然保护区在过去三十年里昆虫数量减少了75%[3],而鸟类总数则下降了4.2亿只,因梵高的《麦田云雀》而闻名的荷兰云雀[4],在1990-2004年间减少了近60%。

欧洲的光污染地图。图片来源:wikipedia

保护区所受压力图与人类对保护区的影响示例。A)全球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压力图,灰色代表非保护区,蓝色为保护区所受压力最低,橙色为最高。B)位于乌克兰国家公园的城市波多斯基特。C)坦桑尼亚的米库米国家公园中,道路将栖息地碎片化。D)韩国多岛海海上国家公园中的农田和建筑[1]。

各大洲的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压力动态图,其中灰色区域为非保护区。美国西部为落基山脉,保护区受影响较小,中东部则相对较多;南美洲、澳洲的高压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盗伐偷猎严重;而发达国家居多的欧洲一片鲜红。图片来源:[1]

为什么,怎么办?

自然保护区在某些程度上也陷入了“越保护越开发”的困境。

以我国为例,根据国务院制定的《自然保护区条例》[5],自然保护区可以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种。

· 核心区“禁止任何人进入”,科研需求也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 缓冲区“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科研需求需经相关管理机构批准。

· 实验区管理最为宽松,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参观、旅游。

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建设任何生产设施,三种区域皆禁止砍伐、放牧、狩猎、开矿采石、和挖沙等生产活动。

尽管《条例》规定如此严格,但保护区的破坏情况仍然十分严重。根据环保部发布的调查结果[6],2015年,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总面积达2.9万平方公里。以甘肃祁连山为例,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后,被誉为“中国西部天然生态屏障”的河西走廊,已变得遍体鳞伤。

甘肃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旅游设施(左)和采石场(右)遥感影像图。原先的湿地已被旅游设施包围。图片来源:[6]

究其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 违法成本低但收益高。违法开发皆为暴利,被抓被罚的力度挡不住不法分子偷挖偷采的脚步。

· 重开发轻保护。很多违反《条例》的项目因为经济因素仍在实施。

· 资金人员严重不足。比如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9名工作人员守护着300平方千米的土地,平均每个人守护着33平方千米,比濒危动植物都珍惜的工作人员在原始森林里与盗伐盗猎分子斗智斗勇,其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 监管难执法难。

这项研究说明,很多保护区的作用实际上因人类活动而大打折扣,我们很可能在长期以来高估了人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成就和水平。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就该退出保护,相反地,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力度,在完善相关法律措施的同时,也应注意对保护区居民的扶持帮助。

当然,世界各国和热爱自然的人们都在行动,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毕竟至今,人类这个物种在浩瀚宇宙中依旧是孤独的,我们不能等到和其他物种都告别了之后,才能真正懂得孤独的含义。(编辑:小柒)

参考文献:

  1. Kendall R Jones, Oscar Venter et al. One-third of global protected land is under intense human pressure. Science 2018.
  2. http://www.nrchina.org/
  3. https://edition.cnn.com/2017/10/19/europe/insect-decline-germany/index.html
  4. https://www.pan-europe.info/issues/pesticide-use-europe
  5. http://www.zhb.gov.cn/gkml/hbb/qt/201612/t20161205_368606.htm
  6. http://www.gov.cn/flfg/2005-09/27/content_70636.htm
The End

发布于2018-06-05,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行简aaa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