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
需用时 03:00
年轻人也不能忽视耳鸣

想象一下,当你刚想集中注意力读一篇文章时,耳边突然有只“苍蝇”在嗡嗡叫;或者当你晚上躺在床上想安静入睡时,耳边却发出吱吱的声音。这种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下耳内产生的异常声音就是耳鸣。毫无疑问,耳鸣是让人厌烦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你可能认为耳鸣是老年人的专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耳鸣了。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约有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耳鸣。巴西一项调查发现,11-17岁的青年中,超过一半(54.7%)的人有过耳鸣的经历。

耳鸣是听力损害的早期征兆,需要重视起来。

耳蜗毛细胞帮助你听见声音

如果把耳朵想象成大海,位于内耳(耳蜗)的毛细胞就如同海水中的水草。

就像海浪传过来,水草会跟着海浪运动一样,当声波传过来的时候,毛细胞也会随着声波反复伸展和收缩,最终通过连接在它身后的神经把声波的信号传递到大脑中。

耳蜗毛细胞受损会导致耳鸣

人耳蜗的结构是很脆弱的,当声波过大的时候,耳蜗毛细胞会出现暂时性或者永久性的损伤,于是就可能出现耳鸣。以下这些原因可能会引起耳鸣:

噪音

还记得电影里面的场景吗,炸弹爆炸后,主角经常有短暂的耳鸣,其实就是因为噪音是引起耳鸣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耳鸣是战场退伍军人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噪音是耳鸣的诱因。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噪音是耳鸣的常见诱因。每天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且耳机里的音量过大;经常光顾舞厅和摇滚音乐会等嘈杂场所,会加重耳鸣的风险。

此外,居住环境周围的噪音大也会诱发耳鸣,比如住在飞机场周边,或者周围有建筑工地的噪音等会损坏耳朵里的微小构造而造成耳鸣。

精神和心理因素

耳鸣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研究显示,耳鸣和抑郁有一些重叠的症状,比如失眠、绝望、烦恼、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人际问题和社交退缩。年轻人如果工作和学习压力大,加班熬夜,情绪激动、焦虑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耳鸣。

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会造成耳鸣。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疾病和药物

中耳炎、外耳道炎等耳部疾病会造成外耳道肿胀,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容易造成血流的变化,都可能导致耳鸣。有些人服用阿司匹林、红霉素等抗生素也会诱发耳鸣。

5招防治耳鸣

耳鸣容易让人疲劳、焦虑、抑郁,还会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痛苦。严重的耳鸣还会损伤听力,同时让大脑不停工作、得不到休息。

目前医学上还不能彻底治愈耳鸣,不过有一些办法可以帮助你控制和缓解耳鸣。

远离噪音

尤其是年轻人,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比如某些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生,喜欢整夜戴耳机听歌入睡,但第二天早起突然发觉自己有严重的耳鸣了。对于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给的第一个处方就是不要再戴耳机听歌了。

预防耳道疾病

注意预防中耳炎的发生,比如游泳时记得带上耳塞防止内耳进水。控制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少喝酒喝咖啡,避免血管过度扩张带来的耳鸣。

戴耳塞游泳可以减小得中耳炎的风险,从而预防耳鸣。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转移注意力

俗话说,眼不见心静,耳不听也心静哦。利用白噪音可以转移注意力,减少耳鸣给自己情绪带来扰动。什么是白噪音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和谐的、不刺耳的声音。噪音一般都是高频音,所以听上去会觉得很吵闹,而白噪音的频率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可听范围的,所以比较悦耳。如果不好理解,可以想象一下风扇、加湿器和空调等,它们的声音都是有效的天然白噪音。还有一些非人工的声音比如波浪、瀑布、雨或夏天夜晚的声音。

让自己快乐起来

精神因素可以诱发耳鸣,所以抑郁症或焦虑症会继发耳鸣。在服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后,比如三环抗抑郁药、阿普唑仑等,耳鸣会得到缓解。据调查,英国五分之一的耳鸣患者在通过服药治疗耳鸣。

如果你有以上的诱因,并且受耳鸣的困扰较重,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接受耳鸣,别和它作对

正念等心理学疗法可以帮助减少耳鸣带来的困扰,其核心是教会人们怎样接受耳鸣,而不是与耳鸣作对。下次当你又觉得有唐僧在耳边嗡嗡嗡的时候,试着理解他吧。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两次的耳鸣其实不用太过担心,但如果是长期耳鸣,就可能表示你处在听力受损的前期,可不要忽视哦。(编辑:黎小球)

参考资料:

  1. Jay M. Bhatt, Harrison W. Lin, Neil Bhattacharyya. Prevalence, Severity, Exposures, and Treatment Patterns of Tinnitu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2016; DOI: 10.1001/jamaoto.2016.1700
  2. Tanit Ganz Sanchez, Fernanda Moraes, Juliana Casseb, Jaci Cota, Katya Freire, Larry E. Roberts. Tinnitu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sound level tolerance in adolescents with normal audiograms and otoacoustic emissions.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27109 DOI: 10.1038/srep27109
  3. https://www.nidcd.nih.gov/health/tinnitus
  4. Sara A. Schmidt, Jake Carpenter-Thompson, Fatima T. Husain. Connectivity of precuneus to the default mode and dorsal attention networks: A possible invariant marker of long-term tinnitus. NeuroImage: Clinical, 2017; 16: 196 DOI: 10.1016/j.nicl.2017.07.015
  5. Laurence McKenna, Elizabeth M. Marks, Florian Vogt.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Chronic Tinnitus. Ear and Hearing, 2018; 39 (2): 359 DOI: 10.1097/AUD.0000000000000491
  6.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tinnitus/basics/treatment/con-20021487
  7. B. Langguth, M. Landgrebe, T. Kleinjung, G.P. Sand, G. Hajak
  8. Tinnitus and depression.World J. Biol. Psychiatr.: Off. J. World Fed. Soc. Biol. Psychiatr., 12 (7) (2011), pp. 489-500
  9. Kyu-ManHan.Tinnitus,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adults: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Volume 98, March 2018, Pages 124-132
The End

发布于2019-03-0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华佗3分钟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