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哪个电影导演为设计外星生物形象而发愁,那不妨从埃迪卡拉生物群(Ediacaran biota)的化石上找找灵感。这群史前生物存活于5.7~5.4亿年前的海底,论奇形怪状的程度,它们可能比许多电影还“科幻”得多。

埃迪卡拉生物群想象复原图,颇有一番“异球风情”。图片来源:Ryan Somma / wikimedia
为了给埃迪卡拉动物群的诸多奇异生物化石分门别类,科学家们已经用上了半个多世纪的光阴。其中,有一种像芭蕉叶子一样、圆圆扁扁的生物最伤人脑筋,它的名字叫做狄更逊水母(Dickinsonia)。
科学家对狄更逊水母的分类一直处在争论之中,人们甚至搞不清楚它到底是真菌还是动物。直到近期,一项发表在《科学》上的最新研究通过分子化石证据表明:这片“芭蕉叶”竟然是目前人类已知最古老的动物之一。

这片“芭蕉叶”就是狄更逊水母的化石,内含有机分子,宽度约5.5cm。 图片:Ilya Bobrovskiy et al. / Science(2017)
充满“外星风情”的生物群
如果把生物进化比作演出,那么第一个盛大的开场节目肯定要数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了。5亿年前的寒武纪生物之所以能为人熟知,是因为现在绝大多数动物的祖先是那时候诞生的。但早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年代更加古老的埃迪卡拉生物群(距今5.7~5.4亿年前)。
埃迪卡拉生物群包含的生物种类极其丰富,细菌、真菌、动物全部都有。只可惜,这些生物很多是昙花一现,出现得快,灭绝得也快,只有极少的生物门类演化至今。

属于埃迪卡拉生物群的斯普里格蠕虫。图片:Verisimilus / wikimedia
随着研究越来越精细,科学家们发现,想给它们分门别类真的太难了。一方面,埃迪卡拉生物群都是软体生物,所以至今化石大多残缺不全;另一方面,这些生物的形态实在是“离谱”,一个个都好像外星来客。
它们有的像肉嘟嘟的羽毛,有的像飞碟,甚至还有种长得像披萨饼的金伯拉虫。面对它们,科学家很难将其与后来的生物进行对比,更别提把它们归入现有的生物分类体系中去了。

长得像披萨的金伯拉虫。图片:Nobu Tamura / wikimedia
我叫水母,但不是拌凉菜那种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埃迪卡拉生物群中的狄更逊水母也遇到了着同样的难题。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真菌或单细胞原生生物,也有科学家将其视为一种极其古老的海洋动物。
对此,你可能会感觉疑惑:既然这些家伙都已经被称为水母了,怎么科学家还不知道如何给它们分类呢?

大部分人心目中的水母可能是这样的。一种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ii)。图片:OpenCage / wikimedia
其实,“水母”只是它在国内常用的汉语名称而已,它们和今天能凉拌黄瓜、吃起来咯吱脆的水母可不是一回事。狄更逊水母的拉丁文属名Dickinsonia并无“水母”的含义,并且也有学者主张将它翻译为狄更逊蠕虫。
就形态而言,目前我们只知道它两侧对称,有着分节的身体和一条纵贯躯体的中心轴,形似一个表面纹理呈肋状的椭圆盘。仅凭这些信息,科学家们只能对其分类位置进行有限的推测,并且还陷入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之中。

几种常见的狄更逊水母背部轮廓图。图片来源:Aleksey Nagovitsyn / wikimedia
看来,光靠有限的形态信息很难给狄更逊水母一个妥当的“名分”。那我们能否在其他方面做些突破呢?这时候,分子证据就派上了用场。
分子化石解答谜题
所谓分子化石,是指化石中残存的DNA、蛋白质等肉眼看不到的化学物质,它们往往能给古生物研究提供意想不到的珍贵信息。而这一次,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科学家团队则把目光瞄准了狄更逊水母的脂质残存物。
原来,真核生物与其他类型的生命形式(如细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细胞膜的结构。真核的细胞膜中具有一种特殊的含固醇的油脂分子,所以,只要在岩石中发现了这样的化学信号,就能证明真核生物曾经活生生地存在过,并且不同类别生物所产生固醇的种类及比例都不同。这些分子信号就像是生物门类的特征指纹,通过分析这些化石中的指纹信息,我们就可以大致知道生物所属的种类。
果不其然,研究者在狄更逊水母的化石中检测到了固醇残留物的信号,这说明它们确实是一种真核生物。如果再依据固醇含量的标准来进行判断的话,狄更逊水母则是如假包换的动物,而不是更原始的原生生物。

左图中的黑块是用酸处理过的狄更逊水母化石;右图镊子夹起的就是一小片狄更逊水母有机质。图片来源:Ilya Bobrovskiy et al. / Science(2017)
考虑到狄更逊水母的久远年代(距今至少有5.58亿年),人们在一番比较后认为,狄更逊水母是迄今为止有记录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
和大多数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动物一样,狄更逊水母在繁盛了上千万年后最终灭绝。而在走向灭绝之前,这种美妙又奇异的生物会不会进化出了新的形态,继续存留世间呢?
就姑且留着这些问题,继续让科学家们去探秘吧。(编辑:Kamin,lava)
本文授权转自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我是科学家
iScientist
id: IamaScientist

“我是科学家,我来做科普。”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僧帽水母科 僧帽水母
本文首发于果壳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欢迎转发,转载请加微信:Iceclover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