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1772
需用时 03:32
腿再多有什么用,跑得慢还是吃不到肉!

皇家海星 Astropecten articulatus 五条大长“脚”和标准五角星形的身材,似乎完全符合我们日常对于海星的认识。

皇家海星。图片:Mark Walz / Flickr

深藏海底的皇冠

皇家海星隶属于桩海星目(Paxillosida)、槭海星科(Astropectinidae)、槭海星属(Astropecten)。它们分布于从美国(包括东海岸及墨西哥湾)经加勒比海至巴西的大西洋海域,栖息水深最深可达200米,平均水深20~30米。像其它槭海星一样,它们生活在泥沙质的海底,并且喜欢隐藏在泥沙之中

搁浅在沙滩上就很悲伤了。图片:jaxshells.org

皇家海星主要以软体的双壳贝类为食,所以皇家海星躲藏在泥沙之中并不单纯是为了藏身,也是为了翻找出躲藏在泥沙之中的贝类。倘若将它从泥沙中翻出,重新放在沙子上,就能观察到它用管足迅速地将自己重新埋入泥沙之中。

逐渐将自己埋入泥沙中。图片:Alan Cressler / flickr

皇家海星有着强烈对比而梦幻般的体色,深蓝或紫色的粒状小柱体,配上橙色的缘板,而缘板上又有白色的上缘板刺,看起来就像是金色的皇冠上镶满了紫水晶一般,想必这也是它的英文名royal starfish的由来吧。

泥沙中的皇家海星。图片:carcanyon.com

不过,海星的体色来自于体内细胞色素,只有活着的或者新鲜的海星才有颜色丰富的外表,而干燥或浸泡标本都很难保留其体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海星、海胆或者其它的虾蟹之类,体色都无一例外为苍白色。

缓缓爬动,也可以大口吃肉

说到皇家海星所在的桩海星目,它可是海星家族里种类最丰富的一个目。这个目的主要特征包括它们的管足上没有吸盘,成体没有肛门,并且不经历早期的短腕幼虫阶段,尤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不像其它大多数海星在捕食时将胃翻出来包裹住食物,而是将食物直接整个吞下

在深圳拍到的一种海星,管足上面有吸盘,与皇家海星所不同。图片:张小蜂

皇家海星所属的槭海星属,目前已知140种,许多种类外观都极为相近,主要的分类特征包括缘板表面及上面的刺、盘及腕足的大小和形状等,所以单纯依靠照片将它们鉴定到种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相对来说,皇家海星在海星家族中算是体型较小的了,其腕足最长才9厘米左右。腕足的功能并不只是用来行走,更主要的作用是在发现猎物时,通过腕足的运动将猎物送到嘴里。

海星正准备吃鸟蛤,逐步接近。图片:Lazaro Ruda

如前所述,皇家海星在捕食时,无法将自己的胃翻出来包裹食物,而通常只是将食物整个吞下后再慢慢消化。只是,海星们的行动速度相比贝类可能还要逊色些,能吃上一顿饭也算是了不起的事。

意识到了危险的鸟蛤,依靠腹足弹开、快步逃跑。图片:Lazaro Ruda

食物链中的贝类杀手

虽然皇家海星生活在遥远的大西洋沿岸,但在我国海域也分布着许多槭海星属的海星,只不过它们的颜色多少有些逊色,如单棘槭海星(Astropecten monacanthus)、多棘槭海星(Astropecten polyacanthus)等。在拖网作业中经常能够兼捕到许多槭海星,它们体型都不大,通常会被渔民重新丢回海中或扔在岸边。

同属的 Astropecten duplicatus 颜色就比较单调了。图片:John Miller

在海边游玩的时候,除了螃蟹和寄居蟹外,我们也经常能够见到吸在礁石上或者躲在沙子中的海星。除了像棘冠海星那样浑身布满棘刺的种类外,大多数海星并不会对人造成伤害,但其中多数是贝类养殖的大敌,比如在我国黄渤海海域最常见的钳棘目(Forcipulatida)的海星——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

多棘海盘车的模样。图片:张小蜂

即使如此,海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还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控制一些贝类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也是其它捕食者的食物,同时,海星的身体上还生活着与其有独特共生关系的虾、蟹等动物。

捕捞到的皇家海星,和皮皮虾能和平相处吗?图片:DimSum,Bagels,and Crawfish / flickr

更多水族馆中的小伙伴

除了海边之外,水族馆或者水族店也常常能看到海星,像水族馆中饲养的,多是一些大型的、颜色漂亮的如红棘海星(Protoreaster linckii)、蓝指海星(Linckia laevigata)或面包海星(Culcita novaeguineae)等。

红棘海星(左)与蓝指海星(右)。图片:maxreef;magnus larsson

在水族店中除了偶尔见到这些体色靓丽的种类外,还有可能见到一类被称为“翻砂海星”的物种。人们正是利用了它喜欢钻到沙子里寻找食物的特性,将它饲养在水族缸中、翻动沙子,使得残渣被及时吃掉、沙中杂质能够被有效过滤。

飞白枫海星(Archaster typicus)、多棘槭海星(Astropecten polyacanthus)等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翻砂海星”。图为飞白枫海星。图片:budak / flickr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热衷于拍螃蟹、寄居蟹之类的生态照片,不少人都问过我是用什么样的设备,才能把它们拍的如此清楚。其实我也并没有什么太好的水下拍摄设备,在野外,我一般会用便携的水下相机直接拍摄,当然了这对水体的通透度有很高的要求。

自然水域拍摄的隐楯真寄居蟹。此前,张小蜂老师还开帖写了中国海寄居蟹总科图鉴,关于寄居蟹的更多内容,尽在下方的拓展阅读。图片:张小蜂

水族缸中拍到的隐楯真寄居蟹。图片:张小蜂

为了达到需要的画质效果,我通常会采集几个活体带回家中(注:少量采集非保育种),在家中的水族缸中进行拍摄,通过利用双头闪光灯从两个斜面打光,可以有效避免直闪所产生的反光。

本文是“萌物”物种日历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张小蜂。

你可能错过的“萌”海星

这位美人断臂能再生

派大星的原型,如此不可描述

有些人,周末就是大字躺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9-03-0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