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1995
需用时 03:59
说好了是“谷米”螺,这种为什么这么大!

21年前,已故著名日本贝壳收藏家伊藤宏先生购买了一颗海螺标本。这颗标本不算太大,最长处“仅”93.5毫米,还不及一听可乐高;但是从伊藤先生亲笔书写的标签来看,它可不便宜

这颗藏品的照片及标签正反面。

这枚标本形态饱满,只在壳口的水管附近带有一些成长伤,以及一些其它极为细微的瑕疵,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品相。但只从品相和尺寸来说,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伊藤先生会斥资25万日元巨资去购买它。(当然,不得不说这还是一个相当合理的价格,因为就在不久前的巴黎贝展上,它的标价还是6,500美元。)

神秘的东沙谷米螺

这枚卖出高价的海螺标本叫东沙谷米螺。东沙谷米螺既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米螺,也是这一类群中最神秘的种类之一。

导致东沙谷米螺在贝壳爱好者圈子里带有传奇色彩色原因很多。其一,它们一般生活在深海里,生境处水深多超过600米,这个深度的海螺,不用大型拖网是打捞不到的。其二,拖网会对贝壳造成很大伤害,打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大的撞击力,致使贝壳破损。第三,贝壳里的动物活体受到刺激,会剧烈紧缩软体,导致壳口破裂。这些因素都让一颗完整的标本来之不易。再加上东沙谷米螺的产地限定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区域里,这让它们的真颜更加难得一见。

深海拖网作业示意图。图片:UNEP-WCMC

除了难得一见,东沙谷米螺的身世也很曲折。作为谷米螺科新种Marginellona gigas (Martens, 1904),它早在1904年就被登录在册了;然而在1967年,它又被重新发表命名为涡螺科的新成员 Sigaluta pratasensis Rehder, 1967。直到1991年,美国史密森尼的无脊椎动物专家哈拉塞维奇(M. G. Haresewych)和坎特(Y. I. Kantor)联合发表论文,从解剖学的观点指出S. pratasensisM. gigas的异名同物之后,东沙谷米螺的分类争议才算尘埃落定。

被描述为S. pratasensis时的正模标本。

“格格不入”的谷米螺

谷米螺,故名思义,就是像稻谷米粒一样微小的贝类的一个群体。谷米螺科的大多数种类都是只有数毫米,最多到数厘米大的小型种类。

就算抛开尺寸,从贝壳学的观点来看东沙谷米螺,也可以发现它有很多特征都和谷米螺科的其他成员格格不入。比如贝壳螺轴内侧不具有三条皱褶(螺轴皱)、贝壳的口唇不像其他谷米螺那样肥厚等等。总之,怎么看它都不像通常意义上的谷米螺。

典型的谷米螺(左)和涡螺(右)

如果我们比对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东沙谷米螺的确不那么像谷米螺,而是有几分像涡螺。本种的贝壳特征介于涡螺和谷米螺之间,然后,贝壳又比这两科的任何种类都要薄得多。最终它到底是什么科的种类,还有待分子生物学DNA解析才知究竟,也极有可能是全新一科中的一种。

矮子中的大高个

谷米螺中并非没有大个儿的。出产于南非近海的南非谷米螺 Afrivoluta pringlei (Tomlin, 1947)中,最大的标本壳长可以超过110毫米。

即便面对这样的对手,东沙谷米螺依然可以实力碾压。虽然最小会有不到50毫米小个子,但是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180毫米以上,它们的平均大小在 70毫米~100毫米之间——别说谷米螺,就算在整个贝壳大家族中,它们都可以算是大型了。

一枚壳长183毫米的巨型东沙谷米螺标本。

这样的尺寸压制也体现在了它的学名里:种本名gigas就是纯粹的“巨大”的意思。

即便是同样的种类,不同的海域所产的贝壳的大小也会有所不同,即便对于东沙谷米螺这种特征明显、变异很少的种类,也是一样的。

东沙谷米螺的分布的范围不是很广,中国的东沙群岛到西沙群岛海域是它们的故乡。生活在东沙群岛近海的贝壳,比较小而重;而生活在西沙群岛近海的贝壳,则比较大而轻。然后,东沙谷米螺中最大个体的世界纪录居然可以达到217.02毫米,再说一遍它是世界最大的谷米螺,也还是当之无愧的。(重要的事情需要说三遍!)

还有……更稀有的?

怎样的贝壳标本更稀有?如果物种已经确定了,爱好者们一般都懂:去找白化左旋个体的标本嘛。(当然,前提是如果你能找得到的话)

巧的是,还真都找到了。

左旋(sinistral)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贝壳学概念。我们知道绝大部分贝壳是螺旋形的,但是具体的螺旋方向,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过。在贝壳中,想要判断螺旋的方向并不难,将螺塔顶朝上螺开口朝向自己,开口位于哪个方向,就是朝向哪个方向的螺旋。

自然界中大部分螺都是右旋的,东沙谷米螺也不例外(不信去翻上面的照片呀)。但是大自然就是有这么神奇,螺旋方向畸形的个体总是能被发现。

东沙谷米螺的左旋个体。

这样的个体除了是左旋以外,贝壳的外形、色泽、花纹、质感都和正常的右旋标本没有任何区别——就像是图片被镜像了一样。(编者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处理照片,尤其是野生动物照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能随便使用镜像功能的原因之一。)

一对“镜像”了的个体。

虽说在不同贝壳种类中出现左旋个体的几率各不相同,但是左旋的大型贝终归还是极为罕见。而且考虑到东沙谷米螺本身就难得一见,收集左旋标本则更是难上加难了。

与旋转方向相比,白化就非常好理解了。在一些个体中,本该有色素分布的区域色素缺失了,便是白化。东沙谷米螺的白化个体不只是贝壳的颜色是雪白的,它们的整个贝壳都是半透明的:

白化的东沙谷米螺个体。

贝壳本来不透明的东沙谷米螺,白化个体的贝壳却是半透明的晶莹质感,在日光或灯光下美不胜收。如此美白细腻的大型贝壳,的确不多见。

灯光下的白化东沙谷米螺个体。

面对这样的标本很难让人不心潮澎湃,赋诗一首:

肌肤雪润雪肤肌,

奇美透肤透美奇;

上天回海回天上,

西海奇螺奇海西。

好了,最后来欣赏一下这对“王中之王”,感慨一下中国东海、南海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吧。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特约作者

櫻花島愛貝客

文内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作者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谷米螺科 马赛克谷米螺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8-11-2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