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2024
需用时 04:02
好好一只螺,竟然公然开车

记得当年大学复习动物学考试的时候,有一道往年的考试题是要求写出10种动物的学名。生物的学名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两部分组成,属名和种名都要拉丁化。所以它们通常又长又难记,准备起来比较困难。不过这并没有难到机(鸡)智(贼)的我,因为我发现一些动物学名存在属种同名现象(Tautonym),这样我只需要记住学名的一半便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学名。

比如翻车鲀 Mola mola(摸啦摸啦)、喜鹊 Pica pica(皮卡皮卡)、貂熊 Gulo gulo(咕噜咕噜),以及我们今天物种日历的主角——椰子涡螺 Melo melo(卖咯卖咯)。

椰子涡螺。图片:Gist

椰子涡螺的壳。图片:H. Zell / Wikipedia

全科都是“老司机”


椰子涡螺隶属于腹足纲新腹足目的涡螺科,这个科的贝壳一般是卵圆形或纺锤形的。除此之外涡螺科的贝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的壳顶通常呈性感的乳头状(如:乳头涡螺Livonia mammilla)。

乳头涡螺。图片:Merlin Charon / Wikipedia

别惊讶,壳顶乳头状的部分其实是它们保留下来的最早形成的壳——胎壳。椰子涡螺自然也不例外,它们的壳顶也同样性感。不同于乳头涡螺的坦然,它们的性感有几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这是因为它们的壳顶有一部分被宽大的壳口覆盖住。

椰子涡螺的贝壳呈球状,表面十分光滑,仅有一些细密的竖直方向的生长线,贝壳上有时还会长一些螺旋排列、麻将块大小的褐色斑块。它们壳口巨大,这里是它们宽大的肌肉质腹足伸出的地方。壳口内带有光泽的淡奶油色,让人看了不禁想伸出舌头舔上一口。

椰子涡螺奶油色的壳口。图片:Didier Descouens / Wikipedia

在中国,椰子涡螺分布于台湾海峡及南海海域,在国外则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菲律宾沿岸。它们生活在水深20m以浅,底质为泥质或沙质的潮下带地区。最大壳长可达近30cm的椰子涡螺是这片海域里几乎所有腹足类动物的天敌

不论是管角螺(Hemifusus tuba)、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这样的“肉食螺”,还是水晶凤凰螺(Laevistrombus canarium)这样以藻类和碎屑为食的“素食螺”,椰子涡螺都一视同仁。正道是“美食莫问出处,体肥当思缘由”。

用宽大的肌肉质腹足在沙地上爬行的椰子涡螺。图片:Wild Shores of Singapore

打包机涡螺


看似笨拙的椰子涡螺怎么就变成了一位专门捕食腹足类的杀手?让我们随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几位学者的研究一起走近这位“犯罪嫌疑人”的内心,还原它的“作案”过程。

椰子涡螺的正面观。图片:Morton, Brian/ Journa l of Molluscan

在实验室条件下,几位马来西亚的研究人员观察了椰子涡螺的捕食行为,他们将浅缝骨螺(Murex trapa)作为潜在猎物与椰子涡螺放在同一个缸中。随后,椰子涡螺的捕食表演便开始了。

椰子涡螺先是利用它们细长的水管探寻猎物,等定位到浅缝骨螺的位置后,它便开始向着预定的就餐位置“发足狂奔”。

滴滴滴,探索猎物中。图片:Christopher Harriot / Flickr

只见它“迈着”长度足有壳长两倍有余的肌肉质腹足“健步如飞”地向浅缝骨螺扑去,一到达便利用它宽大的腹足将猎物包裹起来,使猎物动弹不得。随后贪婪的椰子涡螺便将猎物拉到口边,大快朵颐起来。

肥厚、宽大而有力的肌肉质腹足。图片:null / YouTube

它们快乐的进食过程通常要持续一段时间,时长取决于猎物的大小。香港大学的Brian Morton在另一项椰子涡螺捕食行为的研究中记录到,椰子涡螺取食一只壳长120mm的管角螺(H. tuba)要消耗6小时时间,而取食壳长45mm的泥东风螺(B. lutosa)仅需花费2小时。

正在捕食管角螺的椰子涡螺,椰子涡螺用腹足将猎物包裹住。

正在捕食管角螺的椰子涡螺,猎物已完全被椰子涡螺的腹足包裹住。图片:Morton, Brian / Journal of Molluscan Studies

用餐完毕的椰子涡螺会将猎物的贝壳整个完整地抛弃掉,然后潇洒离开。因此在有些地方椰子涡螺又被叫做“Baler Volute”即“打包机涡螺”。我最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起了这样的名字。直到我在网上搜索了“Baler”这个词才恍然大悟,“Baler”是一种叫做干草打捆机的农用机械,用来把作物压缩成易于处理、运输和储存的紧凑捆包。

这个机器工作的流程和椰子涡螺捕食螺类的过程十分相像:吞进干草,然后吐出一垛捆扎好的干草。就像椰子涡螺包裹住猎物,最终吐出一个吃剩的空螺壳。叫它打包机涡螺,简直是太形象了!

吐地干脆利落。图片:Wikipedia 

用来舀东西,刚刚好!

椰子涡螺是雌雄异体,每年的4~5月份是它们的产卵期。配对后的雌螺会产下一堆黄褐色的角质卵囊,每个卵囊中都只有一枚卵。同一雌螺产下的卵通常都黏在一起,形成一个粗大的柱状的卵群,俗称“红螺塔”,椰子涡螺的幼螺就在里面孕育。约两个月左右幼螺完成发育破囊而出,随后便同它们许许多多的前辈一样,踏上从无名小螺到海螺杀手的蜕变之路。

由于椰子涡螺分布水深较浅且肉量可观,很久前就是渔民重点采集的食用对象。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等地的海鲜市场也不难见到它们的身影。食用的部分在16年餐桌物种日历中多肉君已经介绍过不少了,在此就不再赘述。<壳大肉多的海底时尚达人:椰子涡螺>

椰子涡螺的肉肉可是超!级!多!图片:Mosmas / Wikipedia

用椰子涡螺制作的美食。图片: null / YouTube

除了食用,它们的大而精美的壳还可以作为容器。曾经分布地沿岸几乎随手可得的椰子涡螺壳,是早先小船出海必备的自救工具:当船只意外进水,渔民便会拿起椰子涡螺壳将船内的水舀出。因为实在好用,椰子涡螺壳还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市场上代替了葫芦瓢的“生态位”,成了米摊、盐摊、面粉摊舀取商品的工具。这个安排说起来也算实至名归,谁让它就本来叫Melo melo(卖咯卖咯)呢。

椰子涡螺的壳可是很大的。图片:Atlantic Coral Enterprise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4年的第307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Sundayhao

日历娘の广告时间

你也想拥有美丽的贝壳?

不用钱包大失血,也不用满沙滩找

收藏一本自然 | 贝壳本

就能把100种贝壳带回家

低饱和马卡龙色,优雅有质感

不仅颜值超高,触感也特别迷人~

还有超多精致小细节哦~

中央彩页颜值超高~

还有实用又美貌的双色书签带~

精选纸张,写字超顺滑~

180°平摊,怎么写都可以~

还有隐形藏宝袋哦~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涡螺科 蝙蝠涡螺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戳原文收藏

一百种贝壳


The End

发布于2018-11-0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