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发掘是什么样的?你可能对此充满好奇。今天,日历娘请古生物学家、物种日历作者邢立达老师,分享对他影响最深的一次恐龙发掘经历。

2010年,做为冬季入学的古生物博士研究生,我加入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恐龙考察队。我们的目的地是埃德蒙顿化石点,那里已经发现了暴龙类的阿尔伯塔龙,驰龙类的蜥鸟盗龙,鸭嘴龙类的埃德蒙顿龙、栉龙。

埃德蒙顿化石点发现的阿尔伯塔龙化石,它脚下踩着鸭嘴龙。图片:邢立达
在出发考察之前,我们要先收集目的地在地质、古生物方面的文献资料,熟悉前人的研究成果,做好扎实的功课。之后给皮卡车加满油,背上小背囊,我们就出发了!
Q1. 去挖恐龙,小背囊里要装什么?
野外笔记本、照相机、GPS、地图、地质图、指南针;护目镜、手套;粗挖掘用的十字镐、铁锤、凿子、ESTWING专业地质锤(尖头与平头);细挖掘用的毛刷、镘刀(尖头与平头)、牙科剔针、Vinac(一种保护剂)、吸管……
埃德蒙顿的挖掘并非闷头往前直线挖掘,而是选择在不同点下手。这样可以更有的放矢地了解骨床中化石的丰度。我们从前一年的化石坑入手,前几天都忙于清除化石层上方的覆土。从覆土往下挖掘,路过植物根系的地盘,就到达厚1米左右的砾石层,此时已经有零星化石出现。

我们考察队在化石点的骨床上作业。图片:邢立达
“我的天呐!”在清理时,我意外被眼前一小块亮晶晶的化石晃了眼睛,上手一看,原来是肉食龙的小牙齿。辨别肉食龙牙齿的要点,在于其弯刀形的外形,以及边缘密布的锯齿。
Q2. 有什么鉴别化石的简单方法?
教你们三招。
1. 形状。化石应该是有骨头形状的,有血管的纹路,而石头没有;
2. 味道。用舌头舔一下石头的断面,如果味道苦涩而有点黏,就是化石;
3. 颜色。绝大部分石头的颜色比化石浅。
当恐龙化石开始逐渐暴露在地面之后,我们首先要根据埋藏位置判断一下:看看眼前的化石究竟是局部的几块碎渣子,还是有可能是完整骨骼的冰山一角。
确定目标后就开始清理化石周围的浮土,清理到化石附近的时候甚至要“五体投地”,借助毛刷、剔针来小心翼翼地接近化石,同时不断用Vinac浇洒在化石上,以防止化石崩裂。

埃德蒙顿龙的肠骨、背椎化石(左),我的同学正在给它们上石膏包裹(右)。图片:邢立达
进入化石层之后,最开始会有椎体的集中发现。等化石群暴露到一定规模,挖掘告一段落,这时的重要工作,是用网格板绘制埋藏图——化石被定位,划出轮廓,指明具体骨骼、编号。小件化石编号后便可以取出,简单清扫之后,用记号笔在化石上写下编号;大件化石要用麻布片与石膏把化石包裹起来,再安全地运送回化石修理室。

在化石修理室里修整化石。图片:邢立达
Q3. 搜寻化石,要讲究时间地点吗?
当然。首先,要去对采集地点。一般来说,在断崖、冲沟、山坡、荒漠这些植被很少的地方,会比较容易发现化石。
其次,要利用一些自然因素创造的时机。比如风暴后的戈壁沙漠、大雨后的小丘陵。
化石发掘告一段落,之后的工作,就交给化石修理室和古生物学家吧。
埃德蒙顿已经是世界上唯一在市区就有恐龙化石骨床的城市,但想去那里体验一把古生物发掘,对普通人来说也依然艰苦且机会渺茫。
如果你对古生物,特别是恐龙充满好奇,不如选择本文作者、古生物学家邢立达老师联合出品的——
广告
恐龙时光机
化石挖掘体验玩具


3层地质模型
自己动手超好玩


9块高仿真化石
带你穿越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光





是不是超像真实的发掘现场?好玩的不止这些!
3堂实时互动在线科学课
小朋友也能零基础上手
在老师带领下完成“发掘”工作

AR互动体验
更有趣味更有料

一盒精致包装
送礼也体面哟

本商品参加暑假特辑优惠
满300减50!

记住先领券再购买哟
长按二维码领取满减券

不要优惠直接买?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直达恐龙时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