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有一种叫“旬”的概念,中文与之最为接近的词汇是“时令”,但两者间又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别。中国人吃东西讲究时令,立春吃春饼、中秋吃螃蟹……日本人对“旬”的追求更加执着。
长崎常见食材的“旬”,可以说是非常讲究了。图片:city.nagasaki.lg.jp
在日本,“旬”的定义是吃某种食物“最好”的时机,大概持续十天半个月,至于什么才算得上“最好”,那可就各有千秋了。
头货旬
第一种“旬”相当于尝鲜,讲究吃某个季节首批上市的食材,这种风潮是随着江户时代商业的发达而兴起的。日语管这种新上市的食材叫做“初物”。
日本民间有说法是吃一次初物能多活75天,吃了初物真能多活一阵?从统计结果上看或许是的。初物价格不菲,能经常吃的人家境必然富裕,营养条件好、体格也健壮,自然就比吃不起初物的穷人平均寿命长了。
加州产的进口杏仁广告,连进口货都逃不过被包装成“初物”的命运。图片:news.walkerplus.com
最典型的初物就是鲣[jiān]鱼,确切地说是“初鲣”。鲣鱼主要分布在温暖地区的海域,有洄游的习性。每年春天从低纬度地区乘着黑潮北上,贴着日本列岛的太平洋一侧从九州一直游过北海道。等到了东京一带,正好是每年的五、六月时节,这时捕捞的鲣鱼就叫“初鲣”。
初鲣还没有积累很多脂肪,味道比较清爽,等到秋天它们从北边回来时就略显肥腻了。
鲣鱼鲜度维持时间极短,宰好后很快就会变色,寿司店要在当天之内用完。图片:ishiharasuisan.co.jp
江户时代的人特别追捧初鲣,甚至有说法“卖儿卖女也要吃初鲣”、“卖了蚊帐也要吃初鲣”。初鲣价格十分夸张,寻常百姓根本吃不起。曾经有文献记载,1812年时,歌舞伎艺人中村歌右卫门竟然花了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2000元的价钱,就为买一条初鲣吃。
随着渔业和运输业的发展,现在初鲣虽然依然受人欢迎,不过价格就亲民多了。
歌川国贞的浮世绘《日本桥初鲣》,幕府对初物推崇备至,针对其交易设置了管理规定,民间则上行下效,形成了初物崇拜的风气。图片:ja.ukiyo-e.org
产量旬
初鲣属于物以稀为贵,毕竟头一批捞上来的鲣鱼数量有限,后面产量再大都不算初鲣了,而另外一种“旬”的概念完全相反,也就是某种鱼每年产量最大的时候,比如日本竹荚鱼,也就是真鲹[shēn]。
日本竹荚鱼在各地有很多居群,有洄游的也有不洄游的,产卵期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每年晚春到夏天产量最大,这段时间也就是日本竹荚鱼的“旬”。
日本竹荚鱼。图片:honda.co.jp
香鱼的“旬”也是类似的情况,洄游型的香鱼每年秋天从河流游向大海产卵,孵化出的幼鱼来年春天再回到河流中去长大。
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的考虑,日本政府只允许每年五月之后捕捉已经长大的香鱼,这样一来香鱼的“旬”也就自然是每年的夏季了。
习性和捕捞规定决定了香鱼“旬”。图片:honda.co.jp
背锅旬
花腹鲭[qīng]的“旬”也是夏天,不过它们在这个期间高产的原因其实是替同属的亲戚白腹鲭背锅了。
白腹鲭在日语中叫真鲭,味道很肥美,一般认为比花腹鲭高级,但是它每年春夏产过卵后,由于体内脂肪消耗太大,不如秋天和冬天时候好吃。
而花腹鲭体内脂肪本来就不多,一年四季味道都没有明显变化,于是渔民就在夏天大量捕捞花腹鲭,为的只是填补白腹鲭的空窗期而已。
花腹鲭。图片:akashiura.noor.jp
美味旬
刚才说的几种鱼,“旬”对应的是高产期,但不一定是最好吃的时候。还有很多鱼的“旬”是它们味道最好的季节。
日本真鲈,也就是日本人俗称的鲈鱼,是夏天的高级鱼,就是因为它们冬季在海中产卵繁殖,体内的营养物质很多都转移到了生殖腺中,肉就变得不好吃了。
日本真鲈。图片:cypselurus.exblog.jp
春天它们游到沿岸近海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到了夏天正是最好吃的季节,这时也就成为鲈鱼的“旬”。
这段时间的海钓鲈鱼价格非常高。最讲究的吃法叫“スズキの洗い”,是将夏季的鲜活鲈鱼肉切薄片,用冰水洗掉一些脂肪和鲜味物质,要配着酸梅品尝鲈鱼清淡的甜味。
スズキの洗い。图片:oku-style.com
一鱼多旬
还有一些鱼,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旬”,比如位列江户前寿司所用的最高级鱼之一的斑鰶[jì],就是其中典型。
斑鰶在日本文化中属于“出世鱼”的一种,“出世”的意思相当于“出人头地”,古代要出人头地就得做官升官,升了官头衔就会改变。出世鱼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俗名,隐喻一路升迁的头衔变化。
作为出世鱼,班鰶在不同阶段自然拥有不同的名字,最小规格的班鰶叫“新子”,稍微大一点的叫“小鳍”。成年的斑鰶春天产卵,繁殖前的冬天体内脂肪最多最肥。但是在东京,这种肥美的斑鰶只是价格低廉的普通鱼,用在寿司上时反而是越小的鱼越昂贵。
成年的斑鰶非常廉价。图片: hoyatabetai / blog34.fc2.com
新子的“旬”是夏天,因为它们是不久前的春天刚刚孵化出来的幼鱼,价格高达每公斤数万日元,一个寿司上一般会放好几条新子。
价格昂贵的新子。图片: yutoasobitai.hamazo.tv
用新子(左)和小鳍(右)做成的寿司。图片:bn-ceo.com
划重点
在日本,“旬”的概念复杂,一种食材受捕捞/养殖方式、产地和物流速度的影响,在一年内可能出现多个旬期,甚至存在大旬期内套小旬期的情况。
想成为日料学霸,倒也用不着每吃一条鱼就跑去网上查一大堆资料,下面这本子就收录了40种日料中常见鱼类的赏味旬期,每次翻开看一眼,鱼生连带知识一起下肚,鲜美无比~
▲“有刃有鱼”笔记本图谱内页,收录了40种日料渔获的详细情报。
今次主要谈了些许“旬”的讲究,关于一条鱼的故事,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如何专业、考究地吃日料?更多的答案藏在这小本子里:
▲在哪买、怎么做、去哪吃、从哪来、怎么吃……“游刃有鱼”独家收录的5套知识百科图鉴,日料老饕的入门指南。
▲1套金枪鱼透视图,科学好玩,不入庖厨也能剥开鱼的秘密。
翻开《游刃有鱼》笔记本
一口吞下40种渔获的超有料冷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品尝美味有料的鱼生知识~
戳码了解
日料爱好者必备的
美味图典式笔记本
戳“阅读原文”,游刃有“鱼”品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