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1983
需用时 03:57
找水、固沙、壮阳,都要靠梭梭?

荒漠植物通常被视为永不放弃的精神象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和坚韧,胡杨、仙人掌、骆驼刺莫不如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种荒漠植物更是跟生命的繁衍扯上了关系,人们认为靠它可以找水、固沙、壮阳(?),这种植物就是传说中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新疆鄯善的一片梭梭林。图片:Anagoria / wiki commons

红苋菜的硬兄弟

梭梭,这个名字随着荒漠治理逐渐被大家所知。其实,它的亲戚就在我们身边,菜市场里的红苋菜、路边的灰灰菜、绑成扫帚的地肤都是梭梭的远亲,不过这些植物都远不如梭梭身形高大。在苋科家族和荒漠植物中,能长成灌木或者小乔木(可以高达9米)的梭梭,已经算是大块头了。

好吃好看的苋菜就是梭梭的远房亲戚。图片:David J. Stang / wiki commons

梭梭大概算苋菜的大块头硬汉兄弟。图片:He-ba-mue / wiki commons

全世界苋科藜亚科梭梭属的植物一共有11种,主要的生活区域是地中海到中亚一带的干旱区域。在中国分布的梭梭属植物有两种,就是梭梭和白梭梭,其中白梭梭(H. persicum)主要分布在新疆,而梭梭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都有分布。

梭梭能在年降水量50毫米,相对湿度低于40%的地方活下来,自有它的生存秘笈。除了荒漠植物通用的厚厚表皮,梭梭还有独特的夏休眠特性。在这期间,梭梭体内的脯氨酸和脱落酸浓度都会上升,前者会提高细胞的渗透压,帮助梭梭保存珍贵的水分;后者则会让植物适当休眠,提高在艰难时间里的生存能力。

白梭梭的叶和果实。图片:Salem Al Shekaili / arkive

梭梭与荒漠和干旱紧紧捆绑在一起,更与生命之源——水——捆绑在一起。生态学上说起植物的适应性,经常举的例子就是荒漠植物发达的根系。说“这些根系就是为了喝水而生”没毛病,但在很多时候,它被演绎成“只要顺着沙漠植物的根就能找到水”,这么说对吗?

顺着根刨土能找到水吗

在网剧《精绝古城》中,主角胡八一曾经说了一个用梭梭找水的方法,就是在梭梭生长的地方挖坑,挖到根系末端后再挖个一米深,然后用塑料布盖在洞口,坑里的水汽蒸发遇到塑料布就会冷凝成水滴,把这些水滴收集起来,就可以解渴了。很多生存指南中,都会介绍类似的方法,还是着重介绍。

我只能说,这个方法,看上去很美

新生的梭梭植株。图片:Anagoria / wiki commons

梭梭的根系通常会扎到地下三四米深,最深可达五米,挖透它,然后还要再挖一米,就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了。且不说缺水虚脱的旅行者能不能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如何保证这个沙土松散的坑不塌都是个问题。

那,换成其他沙漠植物怎么样?很遗憾,胡杨和柽柳的根可以扎到10米深,骆驼刺的根可以扎到20米。如果恰巧碰上水位低的超干旱情况,如此挖水无疑是一个自杀行为。还是趁早放弃这种典型的可以角逐达尔文奖的想法吧。

戈壁滩上的梭梭,想靠它找水,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图片:Gertrud & Helmut Denzau

想在野外靠植物找水,靠谱一点的做法是寻找喜欢阴湿的植物,比如说通泉草。在这些植物下面挖坑,找到水源的几率会大得多。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带足饮用水,量力而行,不要赌上性命。不作死就不会死,这条规则是不会变的。

开花的梭梭。图片:George Chan

肉苁蓉和梭梭

梭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是因为人们认为寄生其上的肉苁蓉“壮阳”。作为一种典型的寄生植物,肉苁蓉放弃了叶绿体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寄主的营养生活。

近景就是寄生在梭梭根系上的肉苁蓉。图片:Xu R, et al. /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09)

就是这么一种看似邪恶的生物,却被人类的保健品市场注意到。为何肉苁蓉会与所谓的特别效用捆绑在一起呢?还是所谓的“以形补形”,就本质而言,这是中国传统上对植物的认识方法导致的。

被采收准备入药的肉苁蓉。图片:Inner Path

吴国盛老师在《什么是科学》中有过精辟的论述,西方自然科学遵循的是严谨的逻辑推理,追求的是终极的知识;而中国的传统科学并不在意逻辑推理过程,或者只有模糊的推定过程,很多时候把相关甚至相似当做因果,从而附会出了很多功效。肉苁蓉就是一例。

另外,很多功能失常是心因性的,人们因为安慰剂效应(相信服用的东西具有神效而舒缓了症状)而“重振雄风”也是有可能的。肉苁蓉有什么特别吗?很遗憾,现代医学尚未发现明确证据。

固沙的好花盆

梭梭的主要贡献还是在治沙上。人们会用草扎成方格子,看起来就像过家家一样。你可能怀疑过,这样的小格子就能阻止风沙肆虐吗?

不同材质(稻草、灌木枝、石头和灌木、塑料)草方格沙障。图片:Guo Z et al. / Sustainability(2014) 

千万不要以为治理风沙就是在沙漠上撒种子这么简单,如果没有稳定的水分和土壤供给,再多的种子也不会变成绿色。实际上,在治沙过程中,如何形成小生境非常重要,扎草格子和种梭梭,并不是为了压在沙丘上让风沙无法移动,而就是为了小生境。

根部积累的枯枝落叶就像一个个天然的花盆,枝叶的庇护让这个“花盆”比开阔的戈壁舒适得多——白天不会被阳光暴晒,夜晚又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从而保证温度相对稳定。逐渐累积的植物种子、落叶,加上密布其上的苔藓,还能蓄积一部分水分,为植物幼苗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假以时日,这些草格子就会变成生物的乐园

梭梭固定沙丘的景观。图片:Gertrud and Helmut Denzau

这就是梭梭,一种与生命和生命传说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植物。剥去所谓神奇的功效,它切实地能为我们提供保护和支持。有植物如此,夫复何求?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4年的第137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史军

喜欢他还可以关注

 植物人史军 

id: zhiwurenshijunG

分享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

如何种一棵梭梭树?

打开你的支付宝

在“蚂蚁森林”应用中

你有机会通过绿色行动

在荒漠种下梭梭树呢

是不是突然反应过来

梭梭树的名字为什么眼熟了?

你已经捐了多少棵树?

记得留言告诉日历娘!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苋科 白苋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8-05-1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