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也遵守了他的诺言:在家里时,他捕捉老鼠;他也对婴儿摆出一副好脾气,只要对方不使劲扯他的尾巴。但除此之外,隔三差五,当月亮升起,黑夜来临,他仍是独行的猫,无远弗届。他走入潮湿野性的森林,爬上潮湿野性的树木,高踞潮湿野性的房檐,摇着野性的尾巴,野性地独行。
《独行的猫》
作者:鲁德亚德·吉卜林
翻译:卢平
今天的主角。图片:Alain Mafart-Renodier / Biosphoto
2004年,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者报道了在塞浦路斯的考古发现。在一个9500年前的墓穴里,他们发现了一具古人遗骸和旁边的石质工具、铁氧化物、贝壳。除此之外,还有一只猫的骨架。
发掘现场图和复原图。图片:Vigne et al. / Science(2004)
这个地中海小岛上是没有野生猫科动物分布的,因此这具骨架成为了考古领域目前已知最早的智人主动吸猫过量记录。从此推算,人类对猫的驯化已有将近一万年的历史,而且可能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的近东地区,也就是所谓的新月沃地。
无独有偶,当今家猫的遗传信息,同样与生活在这里的非洲野猫(Felis lybica)最为相近,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喵星人的野生祖先。
从各个角度看,野猫很像你家的猫。图片:Fabrice Cahez / Biosphoto
野猫和家猫有什么区别?
还记得本文开头的猫吗?《丛林之书》的作者吉卜林在童话中写出了猫主子深入骨髓的野性,这恐怕十分科学。
2016年上映的《奇幻森林》,正是改编自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故事集。图片:The Jungle Book
在人类驯养成功的动物中,猫是相当特立独行的物种,和野生祖先在形态习性上差别不大。非洲野猫体长45~80厘米,看起来几乎就是一只大号的家猫。它们浑身灰黄或者棕色,躯干部有淡淡的条纹,尾巴和四肢上的黑色环纹更加显眼。
非洲野猫。喵星人们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图片:Brigitte Marcon / Biosphoto
和邻居欧洲野猫相比,非洲野猫身材更苗条,也没有一身蓬松的长毛和可以炸起来的大毛尾巴。而相比于家猫,它们的前肢稍长,因而步态轩昂,坐姿威严。还有一点有趣的是,非洲野猫跟我们的小霸王黑足猫一样有着黑色的脚底板。
非洲野猫的黑色脚底。图片:Stan Osolinski / gettyimages.com
分布最广的“真猫”
非洲野猫是猫科猫属的物种,这个属的其他成员我们在物种日历中已经见过不少,比如<丛林猫>、<黑足猫>、<沙漠猫>。而剩下的物种都和非洲野猫关系亲密,包括荒漠猫、欧洲野猫和我们的家猫,也有观点认为这四种猫不存在生殖隔离,应该属于一个物种的几个亚种/驯化种。
狩猎中的欧洲野猫。图片:Gerard Lacz / www.flpa-images.co.uk
在猎豹跟前自卫的非洲野猫。图片:Augusto Leandro Stanzani / www.ardea.com
在2017年新修订的猫科分类中,非洲野猫的分布范围东起我国内蒙古、甘肃等地,向西沿丝绸之路经中亚、西亚直到地中海东岸,然后继续向南囊括了从北非沿海到好望角的整个非洲大陆,当之无愧是分布最广的“真猫”。
1994年阿塞拜疆发行的非洲野猫主题邮票。图片:Post of Azerbaijan / wiki commons
除了热带雨林和严格意义上的沙漠,非洲野猫能够适应很多生境。它们昼伏夜出,以潜行突袭的方式捕猎,食谱很广,但主要的捕猎对象是啮齿类动物。而一万两千年前,新月沃地的农业革命初露端倪,从狩猎-采集的奔波中安定下来的智人们把辛苦收获的谷物储存起来,却招来了欣然适应谷仓环境的小家鼠。
缘,妙不可言——让人类头疼的小偷恰好是野猫的美餐,双方一拍即合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玩耍的欧洲野猫幼崽,这样的游戏帮助它们掌握狩猎技巧。图片:Peter Weimann / Animals Animals
与人类的初遇
在最初的岁月里,高冷的野猫和人类之间或许仅仅保持着微妙的“合作”关系,野猫游荡在人类居住区周边,靠着谷仓和厨余垃圾吸引来的啮齿类果腹。这种半野性的生存环境很可能是家猫祖先一直保持小杀手本性的原因——考虑到新石器时代的农舍并没有门窗,上房爬树如履平地的野猫并不会像其他家养动物一样乖乖呆在圈里,由驯养者进行品种选育。
穴居的野猫。图片:Michael Callan / www.flpa-images.co.uk
在椅子下面吃鱼的家猫。公元前约1500年。图片:Ashmolean Museum, University of Oxford / Bridgeman Images
直到3600年前的埃及新王国时期,才留下了家猫彻底得到驯养的绘画证据。在这些绘画里,猫咪们成为了家庭成员,趴在椅子下享用碗中的食物。不仅如此,家猫逐渐成为了埃及人眼中各种神祇[qí]的化身,也得到了被做成木乃伊的礼遇。
化身为猫的太阳神“拉”与孪生兄弟、混乱之神阿佩普搏斗。公元前1160年前后埃及提比斯地区的墓穴壁画。图片: Eisnel / wiki commons
去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埃及人的用心驯化和选育很可能是家猫更加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而这一切,都源自一万年前,非洲野猫路过智人农舍的那个午后(误)。
回归野外的家猫——危险
在全世界家猫超过六亿只的今天,非洲野猫仍然是那个高冷野性的野生物种。虽然是红色名单上的无危物种,非洲野猫仍然有一个颇为讽刺的生态威胁——事实上无论是非洲野猫、欧洲野猫还是我国的荒漠猫,都会跟当地缺乏管理的野化/放养家猫杂交。这种杂交一方面使得家猫的遗传信息流入野生物种,对野猫的遗传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家猫携带的流行性病原体感染野猫。
捕杀野兔的流浪猫。图片:Eddy Van 3000 / wiki commons
另外,适应性极强的流浪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野猫或者当地其他原生物种的非自然竞争者和捕食者。无论是排挤野生猫猫,还是捕杀无辜的鸟类、两爬,猫主子在野地里的作为都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铲屎官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平衡而和谐的生态环境,就让野猫们在荒野里野着,让家喵们在温暖的家里赖着吧。
家喵还是赖在人类家里吧。图为果壳鼓励师山鬼。图片:山鬼的铲屎官@牛牛
正是:
近东智人种地忙,
非洲野猫捕鼠强。
防鼠吃粮怎么办?
驯养!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4年的第21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卢平。
喜欢他还可以关注
卢平的神奇生物
id: magic_bio
演化的魔法造就神奇的亿万生物
日历娘の推荐
一万年前开始吸喵的祖先
也没法随时吸到的喵星人
我们帮你“戴”到身边
每一只大猫猫都抱着自己的好吃的呐!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猫科 黑足猫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点击阅读原文
新年新气象,你也要有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