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3074
需用时 06:08
尾巴太长收不进树洞怎么办?急,在线等

中美洲是一片难以言说的神奇之地。虽然只是一道狭窄的地峡,却拥有着大片苍翠的热带雨林和色彩斑斓的各类生物。

这里是世界物种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并且就在这片山林之间,还曾产生过神秘的玛雅和阿兹特克文明,随着文明一同出现的,还有无数神话传说。今天日历的主角,就是这样一种和古老的印第安传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鸟类,凤尾绿咬鹃 Pharomachrus mocinno

藏于树洞而露出半个身子的凤尾绿咬鹃。图片:Konrad Wothe / NPL

它是风雨之神,自由之身

在印第安传说中,有一位地位尊崇的神明——羽蛇神奎查尔Quetzalcoatl。奎查尔的形象是一条身披绿色羽毛的长蛇,它神通广大,在不同的传说里分别扮演者风神、雨神、农神、光明之神等多个身份,而凤尾绿咬鹃则被认为是羽蛇神的化身。

印第安文化中的羽蛇神形象。图片:Nam / wikipedia

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摧毁了当地文明,从此凤尾绿咬鹃也从高高的神坛之上跌落,成为了一种寻常飞禽。然而就在西班牙人征服和统治的过程中,凤尾绿咬鹃又被赋予了新的精神属性,这一次,它作为自由的代表而来。

在危地马拉的传说中,玛雅人为了保卫家国,同入侵的西班牙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斗,最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玛雅的王子与无数战士一同战死,而这时一只凤尾绿咬鹃飞来,将胸部的羽毛浸在王子的血中,从此凤尾绿咬鹃的胸部羽毛就成了浓艳的血红色。

胸部有着红色羽毛的凤尾绿咬鹃。图片:Tim Fitzharris

玛雅人为自由而死,与这一传说紧密相连的凤尾绿咬鹃自然也成了自由的象征。有人说,此鸟性情高洁酷爱自由,一旦被捕捉笼养后就会很快死亡,然而事实是,墨西哥的一些动物园就长期饲养有凤尾绿咬鹃,甚至还可以进行人工繁殖。 

相貌非凡,然而得名较晚

虽然外形引人注目,但凤尾绿咬鹃由于地处偏远,迟至1832年才得以命名,它所在的绿咬鹃属Pharomachrus也是在那时建立。它的属名来源于希腊语的pharos(披风,长袍)和makros(大),意指其延长的背羽和尾上覆羽;其种加词mocinno源于西班牙生物学家的名字Mocino。

你可以看到它身上那延长的背羽。图片:pixdaus.com

凤尾绿咬鹃的英文名 Resplendent Quetzal 也是名副其实,因而它又得名辉绿咬鹃,quetzal则是来源于羽蛇神奎查尔。在英语中,有6种咬鹃都叫quetzal,包括绿咬鹃属的5种和单型属角咬鹃 Euptilotis neoxenus

羽蛇神的化身:凤尾绿咬鹃同学。绘图:翼狼Elang

凤尾绿咬鹃所属的咬鹃科Trogonidae是咬鹃目Trogoniformes唯一的一个科,这个科只有7属,40余种。这个科的鸟类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所有的种类体型都很相似,头较大,嘴短而宽,翅膀短小,脚短弱,外侧3枚尾羽长度向内递增,站姿颇为直立,性情安静不善飞行。咬鹃科有一个异于所有鸟类的特点:它们的脚趾形态特殊,第1、2趾向后而第3、4趾向前,我们称之为异趾型

栖于树枝上的凤尾绿咬鹃,第1、2趾向后而第3、4趾向前。图片:Greg Basco

虽然名字带鹃,但咬鹃同杜鹃、蕉鹃等鹃形目Cuculiformes没有任何关系。它们曾被认为是佛法僧目的成员Coraciiformes,后来自己独立成目,分子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咬鹃目同佛法僧目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有其独立性。

咬鹃其实不像其名字那样凶猛,它们相当温顺,从不咬人。咬鹃都是热带鸟类,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所有的种类体色都甚为鲜艳,亚洲的种类以红橙黄等暖色调为主,而非洲和美洲的种类则是蓝黄、红绿等强烈的对比配色。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这些美丽的鸟仍显陌生;国内仅有红头咬鹃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橙胸咬鹃H. oreskios,红腹咬鹃H. wardi等3种。

国内有分布的红腹咬鹃。图片:bhutanbirding.com

翠绿色的它,隐于山林之中

也难怪印第安人会将其作为羽蛇神的化身,凤尾绿咬鹃同羽蛇神一样,拥有金绿色的羽毛和修长的身形。它之所以修长,完全是因为它那极度延长的羽毛——那些并不是尾羽,而是尾上覆羽。雄性凤尾绿咬鹃有着引人注目的尾上覆羽,以中央一对最长,可达80cm以上,边缘丝绒状,飞行起来如同缎带,极为美丽。

停栖于树枝上的凤尾绿咬鹃雄鸟。图片:sites.psu.edu

除去标志性的尾上覆羽,凤尾绿咬鹃的身体颜色也相当华丽

雄鸟嘴黄色,头部羽毛丝状,形成不明显的羽冠,背上的羽毛延长,向下披散,遮盖两翼,尾羽呈现一定梯度。整个背部以及从头部到上胸均为明亮的金绿色,还带有些蓝色光泽,胸部以下全为鲜红色,两翼黑色,除3对中央尾羽黑色外,其余尾羽均为白色。

飞行着的雄鸟。图片:Konrad Wothe

雌鸟相形之下则平淡得多,嘴近黑色,头部没有丝状的羽冠,并沾染有深褐色,胸部以下也为褐色,仅尾下覆羽鲜红,外侧尾羽带有多数黑色斑纹,也没有延长的尾上覆羽,其余和雄性相似。不论雌雄,它们的眼睛均为黑色。 

雌性凤尾绿咬鹃。图片:jimburnsphotos.com

凤尾绿咬鹃在四十多种咬鹃中体型算是最大的。其体长36~40cm,如果包括尾上覆羽,它的体长甚至可以超过一米;其体重约180~210g,几乎是体型最小的红腰咬鹃H. duvaucelii的5倍。

它们的分布仅限于中美洲地区,在北起墨西哥南部、南到巴拿马的雨林中零散分布;这是一个山地物种,多生活于海拔900~3000米的半山坡上。它对于生境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大片郁闭度较高的热带雨林且少有人干扰的区域。

仅露出两根尾上覆羽的雄鸟。图片:Konrad Wothe / NPL

凤尾绿咬鹃生性慵懒安静,经常停驻在树木枝杈间一动不动,尽管其颜色如此绚丽,然而在满眼浓绿的热带雨林中却很难被发现。那绿色的羽毛给了它完美的伪装,只有转过身时才看得到腹部那醒目的红色。

由于栖处昏暗,凤尾绿咬鹃的视力颇佳,大眼睛有些近似夜行动物,然而它主要的活动时间却是白天。凤尾绿咬鹃也不爱鸣叫,只有在求偶季节才会发出一连串的呜呜声。 

杂食性的它们,终年留居一处

所有的咬鹃都是标准的杂食动物。由于其活动能力不强,所采食的动植物也都较大,其嘴型宽阔,善于吞咽。

叼着果实的咬鹃。图片:Konrad Wothe / NPL

虽说同为杂食,但亚非的咬鹃同美洲的咬鹃食性上面略有差别,前者更偏好动物性食物,而后者则以植物居主,凤尾绿咬鹃就是一种主食植物果实的咬鹃。据统计,其食谱里80%都是各种水果,尤其偏爱樟科富含油脂的果实,如绿心樟Ocotea尼克樟Nectandra等,剩余部分为多种大型昆虫,甚至小型的脊椎动物。

栖息于樟科树上的凤尾绿咬鹃。图片:pixdaus.com

樟科植物是热带雨林中的优势树种,对于凤尾绿咬鹃来说,食物俯拾即是,因此它们的活动范围往往很小,也不具有迁徙性,终年居留在同一片雨林中,与此同时它们也协助了樟科植物种子的传播。

凤尾绿咬鹃是独居动物,只有在繁殖季节才会成对出现。它们选择树洞作为繁殖的巢穴,热带雨林通常存在足够的树洞供其选择,如果没有合适的树洞,它们也会在腐坏的枯树上自行挖掘。凤尾绿咬鹃为单配制度,每一对繁殖个体都有固定领地,领地面积约有6~10公顷,繁殖期由北向南逐渐推迟,如在墨西哥为3~4月,哥斯达黎加则为5~6月,南部地区则每年会繁殖2次。 

树洞就是它们的家。图片:Juan Carlos Vindas / BIA

凤尾绿咬鹃每窝仅产1~2个卵,雌雄共同孵卵育雏,孵化期约17~19天,幼鸟一般经过20多天的喂养后便离巢。由于洞内空间狭小,雄性咬鹃归巢成了一个难题,它常常会将长羽从背后扭转向外、从洞口伸出,如同一簇长在树上的附生植物。幼鸟出壳后前10天,亲鸟会以昆虫饲喂,10天之后则改喂植物。雌鸟常常会放弃对幼鸟的哺育,改由雄鸟单独喂养,多达80%的幼鸟不能成活,而成活的幼鸟又有80%活不到成年。 

雄鸟呆在狭小的树洞中。图片:Joseph C Boone  / wikimedia

由于不善飞行,凤尾绿咬鹃的生活算不上安逸。中美洲有着名目繁多的各种捕食者,面对弱小的凤尾绿咬鹃自然是来者不拒。来自同一高度层的黑鹰雕Spizaetus tyrannus、丽鹰雕Spizaetus ornatus等都是捕食能力很强的猛禽,可以说是凤尾绿咬鹃面临的一大威胁了。此外,松鼠、鼬和鸦类也会侵袭其巢穴,盗取鸟蛋和雏鸟。

亲属远隔,颜色相近难分清

凤尾绿咬鹃所在的绿咬鹃属共有5种,还包括了金头绿咬鹃P. fulgidus,凤头绿咬鹃P. antisianus,白尾绿咬鹃P. fulgidus和五彩绿咬鹃P. pavoninus。这四种均分布于南美,与凤尾绿咬鹃的体色大同小异,但尾上覆羽延长最多超过尾端。 

金头绿咬鹃。图片:surfbirds.com

白尾绿咬鹃。图片:Fundación ProAves /  proaves.org

五彩绿咬鹃。图片:antpitta.com 

凤头绿咬鹃。图片:antpitta.com

凤尾绿咬鹃长久以来被印第安人奉若神明,因此也得到了相当的保护。其羽毛常见于当地的头饰上,却并非通过捕杀咬鹃来获得。虽然如今印第安文明已经崩溃,但对于凤尾绿咬鹃的钟爱却作为传统保存了下来。其分布区内各国均对其进行保护,尤其危地马拉将其定为国鸟并立法严格保护,在危地马拉的国旗上就有凤尾绿咬鹃的形象。

危地马拉国旗。图片:famouswonders.com 

尽管被保护得很好,凤尾绿咬鹃却仍然面临着雨林面积萎缩的威胁,虽说目前在IUCN受胁等级中只是近危(NT),但未来的情况依旧不甚乐观,只有保护好整片的热带雨林,这个物种的生存才真正能够脱离困境。 

图片:Juddpatterson.com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3年的第313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912108944。


什么?你觉得今天主角的配色还不够好看?

不如来看美美的『PRIDE』系列硬皮笔记本!

长按二维码可以看到彩虹本哦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咬鹃科 凤头绿咬鹃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点击阅读原文去看暖心发售的《物种日历2018》

The End

发布于2017-11-0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