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2868
需用时 05:44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萌?是净水,是珍酒,还是不老仙丹?

葫芦是瓜,没毛病。但也许是因为那曼妙的小腰,葫芦不像瓜一般笨——挂在藤上摇摇晃晃让人怜爱,搁在桌上四平八稳的又有几分庄重。身居城市,大约很少见活生生的葫芦,它藤大藤长,阳台小盆很难容纳它“伟岸”的身躯,只能在文玩市场里见到摆在摊位上的、大大小小的硬瓜。


葫芦岂是盆中物?123rf.com.cn正版图片

苦葫芦与甜葫芦

我儿时有幸在乡下种过葫芦,倒是喜欢那些挂在浓密掌叶间还带着毛儿的嫩葫芦。葫芦在我的记忆里沉淀了很久,再次注意到,是在一位朋友家里留餐时。朋友做了一碗汤,淡黄色的鸡汤里煮着鸡肉丸子和一种淡绿色的蔬菜。汤的味道很浓郁,汤里的蔬菜入口有冬瓜的甜淡,吃起来又有丝瓜的清爽柔韧。我好奇地问朋友这蔬菜是什么,他告诉我是瓠[hù]子,我有些吃惊,因为儿时葫芦的苦味让我觉得瓠子这种葫芦也不会好吃到哪里去。


瓠子入菜。图片:wikipedia

人们栽培的葫芦一般分甜葫芦和苦葫芦,苦葫芦因含有葫芦苦素而不能食用,清淡微甜的瓠子则是甜葫芦种类中被人当做蔬菜的一类。瓠子与葫芦的枝叶完全相同,只是果实的形状有较大区别:瓠子果实细长,外形如光皮的丝瓜,吃法也和丝瓜类似。


可食用的葫芦。图片:wikimedia

老熟的瓠子瓜虽然不能吃,但果实里的葫芦籽却是不错的零食,在烧热到微有青烟的生铁锅里炒熟后,会有别种瓜子所不具备的特殊香味。提到葫芦籽,朋友还笑道:他儿时,母亲不许他多吃葫芦籽,说吃多了会长难看的大板牙。我不禁想起了《诗经·卫风·硕人》里赞扬美人的一句:“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齿若瓠犀”,若是朋友不与我讲他的故事,大约能想象出美人微笑露齿与略微方扁洁白的葫芦籽之间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如今,那大板牙的“典故”深入我心,再读到这句时,心里便不忍窃笑起来,真是有些亵渎了古人的形容。


葫芦籽,像大板牙么?图片:Jerry Coleby-Williams

自古葫芦多品种

虽然葫芦起源于非洲,但在中国文化中,葫芦也是历史悠长,含义丰富。先秦时期的人们不但栽培葫芦,还分出了多个品种类型——在《诗经》里,葫芦算是“常客”,人们把葫芦分为“瓠[hù]”“匏[páo]”“壶”三类,其中可以食用的是瓠,《小雅·瓠叶》中就有:“幡幡瓠叶,采之亨之”,记载瓠子的叶片曾被人们当做蔬菜;如今,可以食用的葫芦嫩果依然被称作“瓠子瓜”。“匏”出现的也很早,《国风·邺风》说“匏有苦叶”。《国风·豳风》中“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讲的则是葫芦的采摘时间。


这是“壶”形的葫芦。图片:Online Drug Information System

详细指明三类葫芦形态和用途是明代的李时珍,他根据果实的形状把葫芦详细划分成五种:果实粗细大体一致,细长如越瓜的为“瓠子”;形似瓠子但是有明显的细柄为“悬瓠”;果实浑圆而无柄的叫做“匏子”,形似圆肚子的匏子但有短柄的叫做“壶”;上下大、中间有细腰的则叫“葫芦”


各种形状的葫芦。图片:wikimedia commons

交杯酒也是葫芦的延伸

把葫芦的嫩果当做蔬菜食用的只有中国。但在所有种植葫芦的地方,人们都把老熟的葫芦果实当做容器使用,因为它们果皮结实耐用还不透水。《本草纲目》里讲到:“壶,酒器也;卢,饭器也”,这是李时珍从其字意来推敲其用途。


来个镂空的葫芦,感受下它的厚实。图片:sonyaweaverart.weebly.com

整个的葫芦带柄且口小,非常适合做盛水器;小口的水器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就是装满水后如果不小心碰倒,水不容易马上就洒光。几乎每一个古老的文明都伴随着葫芦的足迹,从非洲到亚洲再到美洲,小口的葫芦都是被当做盛放液体的容器。


葫芦作为水器有着小口。图片:laboratoriodecalabazas.blogspot.com.ar

在古人看来,比水更金贵的是酒,天然小口葫芦是盛装的最佳选择。“壶”字被猜测是葫芦的象形字,它不但与“瓠”同音,而且它所指的器物形状就是类似葫芦的小口容器,酒这种珍贵的液体自然要盛放在葫芦里,便有了酒壶这种酒器。


葫芦酒壶。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葫芦还可以剖开使用。圆肚子的“匏子”,横着切开便是的形状,宽阔的口可以放很多固体的东西,匏的底部是平的,可以非常稳定地置于桌上。


匏子制成的碗。图片:suggest-keywords.com

把带短把的匏子竖切两半,则成了两爿[pán]“”;和碗相比,瓢最大的好处是多出一个把手,这样舀水或者挖固体的时候便不会被水或者其他东西粘到手。两片瓢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葫芦,这个合二为一的动作叫做“合卺[jǐn]”,“合卺”意味着圆满。古时婚礼中夫妻须饮合卺酒来象征阴阳和谐,最早是用双瓢衔接成相通连的酒具,后世则发展成交杯酒,而“合卺”也成为了婚姻的代名词。


和碗相比,瓢更好拿。图片:lzandcompany.blogspot.com


长把的当然也可以做瓢。图片:centerofthewebb

若是将“匏柄”的位置切开,就变成了一个大腹小口的“[yǒu]”,它的形状和壶类似,但口比壶略大,这样更容易把液体从中倒出。“卣”字的由来也算有趣,在甲骨文里有一些类似“6”或者“9”形状的符号,很多学者猜测这些符号便是与葫芦有关的“卣”字。


一个西周早期的卣。图片:wikipedia

卣有宽口,再以纵切便得到“[yí]”,匜这种器物很独特,前有瓢一样的舀水口,后有窄的出水口。在筷子出现之前,古人吃饭是用手来抓食,饭前必定要洗手,用“匜”来洗手很方便,捏住出水口舀水,而后反向倾斜从出水口流出窄水洗手,这样不但可以洗净双手,还可以防止脏水倒流污染水源。后世又出现了带把手的“匜”,由侍者倒水来洗手,功能虽然稍变,形状却保留下来。


青铜匜。图片:wikipedia

于诸上用途,古代的葫芦涉及到了人们生活中与各种“流体”打交道的器物,甚至很多使用器物的原型就是葫芦本身。


在现代,葫芦也被用来制作巢箱。图片来源见水印

八仙过海与悬壶济世

葫芦不但可以用作食器和盛器,肚大浑圆的它还有其他用途。成熟干燥的葫芦,坚硬且密闭,其内充满大量空气,加上其显木质,葫芦可以浮于水上。利用这种特性,人们将数个葫芦系于腰间,这样泅水或是打鱼都可以把葫芦当做天然的救生衣,传说中的八仙要渡东海前往仙山,铁拐李的渡海用具就是葫芦。


铁拐李的装束中总少不了葫芦。图片:Pinterest

葫芦口小腹大,就算打开口也很难看到内里的东西,因此人们喜欢把东西藏匿其中,尤其是所谓的“仙丹”“灵药”,以至于后来葫芦成了“灵丹妙药”的代名词,旧时药铺的门口,都会悬挂葫芦或者葫芦形的木板来做“幌子”(招牌)。

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

还是因为它口小腹大,葫芦还被古人当做乐器。葫芦浑圆且不透风的腔体,可以约束腔体内空气的震动,这样,改变腔体内空气振动便可以发出声响。葫芦哨子算是最原始的“乐器”,把嘴唇堵在葫芦细口的特定位置,用力向葫芦内吹气便可以发出响亮的声音。在葫芦上开洞再发声,这种乐器很可能是陶埙的鼻祖。至于后来出现的的芦笙、葫芦笙等葫芦乐器,它们的构造中也都含有葫芦或是葫芦形的共鸣腔。


葫芦丝。图片:wikipedia


以数根竹管参差插入葫芦之干壳内制成的葫芦笙。图片:wikipedia

还有一种和葫芦有关的乐器,沙锤,这种神奇的节奏性打击乐器源自南美洲印第安人手中的葫芦。一只普通带柄的成熟葫芦,只要充分干燥之后,不需其他加工就是这种乐器的原型。摇一摇,葫芦内干燥的种子和葫芦壁来回撞击的声响不就是沙锤发出的有节奏的“沙沙”声嘛。


夏威夷还有种双葫芦鼓(double gourd drum)。图片:Polynesian Produce Stand

世界文明中的烙印

葫芦的用途有如此之多,要详写下去大概要从除夕说到初一了。


葫芦的花其实也很可爱,就是日语里的“夕颜”。图片:wikipedia

不管它是做器还是作食,葫芦的萌样子都早已深入人心。旧大陆文明中的葫芦间联系虽不明确,但在东亚和非洲的两次驯化变异明显一脉相承。而曾与旧大陆阻隔的美洲新大陆,虽然那里的人类文明很早与旧世界分离,葫芦却是一个例外。


图片:Heavenly Products

人们曾经猜测葫芦是如何传播到美洲的,根据它坚硬的外皮,人们想象它可以依靠海水来传播种子,但葫芦却不适合在盐碱的海岸地区生长。这个人类文明的“伴随者”,很可能就是因为对人类的帮助而被带到世界各地的。


美洲的葫芦。123rf.com.cn正版图片

虽然新的材料和用具逐渐替代了一年一产的葫芦,葫芦的用途也越来越微弱,但是曾经与人类相伴千百年的葫芦,却早已深深的烙印在人类的记忆里了。


最后,就祝大家“葫芦”满“糖”吧!绘图:翼狼Elang

 号外 

说完葫芦,你想问西葫芦跟它有没有关系?回复“西葫芦”,立刻告诉你。

今天的第二篇文章,是超有趣的鸡十三漫画,记得看。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葫芦科 小雀瓜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7-01-2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