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1927
需用时 03:51
反季节蔬菜,听说你更关心安全问题!

要谈反季节蔬菜的安全性,还是让我们先来简短地回顾一下,这些违反季节规律的蔬菜究竟从何而来,主要在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蔬菜,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图片来源见水印

从来源来看,所谓的反季节蔬菜无非有三类:一类是从遥远的南方跋山涉水运送而来的蔬菜,比如云南、海南出产,被运至北国的的应季辣椒、番茄;第二类是从冷库里搬出来的应急储备,比如出镜频率极高的蒜薹;第三类则是最容易碰到的大棚蔬菜。只要保证温度和湿度,蔬菜们照样会在隆冬时节伸枝展叶,开花结果。

叶菜类植物在冬天供应略紧张图片来源见水印

在上次谈及反季节蔬菜口感时<回顾文章戳这里>,我们说过,由于栽种过程中温度、光照强度等天时因素的制约,以及采收过程中成熟度不够、香气积累不足的关系,反季节蔬菜的口感确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相对于口感,它们在营养上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要小得多。而比起营养味道,反季节蔬菜的安全性更为人关心,这就不得不提及激素和农药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被屡屡提起。图片:flickr.com

为何要用植物激素

在很多情况下,种植反季节蔬菜是不得不用植物激素的,特别是像黄瓜、番茄等果实蔬菜生产更是脱不了干系。

首先,跟所有的开花植物一样,这类瓜果类蔬菜需要经过授粉才能结出果实。在夏日的大田中,这项工作是由蜜蜂等昆虫完成。而在大棚中,就找不到这样的劳动力了。<酿得香甜蜂蜜的,是勤劳的它们>

正在给西瓜花朵授粉的蜜蜂<扮演了这么久的吃瓜群众,你知道西瓜的祖先是白瓤的吗>图片:ars.usda.gov

What bees do for us? 图片:bbc.co.uk

曾经有人试图将蜜蜂搬进大棚进行工作,但是这些小家伙可不怎么配合,它们一心想的是如何逃出大棚,完全不搭理黄瓜番茄的花朵,最后只能对所有的花朵进行人工授粉。这可是不小的工程,不仅要保证授粉的数量,还要计算好花朵开放和授粉的时间。所以,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促使花朵不经授粉也能结出果实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啊啊啊,被扫了一脸的花粉。图片:bonnieplants.com

人工授粉的过程(正经脸)。图片:gardeningknowhow.com

虽然被称为植物激素,但是跟人体激素完全不搭界。简单来说,它们的原理就是欺骗植物,让它们以为自己已经授粉,从而长出一个个果实来。2011年曾经被广受质疑的膨大素——氯吡脲,就是这类物质的代表。


植物激素种类很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调节着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图片来源见水印

当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神奇之处不止于此,除了替代授粉过程,它们还能保证一根藤上结出尽可能多的果实。一般来说,一棵植物能够结出的果实数量总是有限的,它们会优先供给那些强壮的果子;至于那些有瑕疵的、弱小的果实就任由它们脱落了。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控制生长素的用量很重要<辣椒我们讲过啦>图片:saga.co.uk

这可不是种植者希望看到的。最好是所有的瓜瓜果果都留在藤子上,于是这项重任又落到了防落素(对氯苯氧乙酸)一类的植物激素的身上。它们能让幼果都好好地待在藤子上,从而提高总产量。

用了激素和农药,还安全吗

与植物激素相同,在大棚中农药的使用也算是个无奈之举。人为提高温度和湿度的大棚,无疑为害虫和病菌提供了繁殖的好机会,那些被人精心呵护的作物又为它们提供了丰盛的大餐。面对如此盛宴,要让病虫害不发威显然是不现实的。

生病的葡萄就不能吃了<关于葡萄的介绍戳这里>。图片:planetnatural.com

在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对北方某地进行的一项调查现实,大棚种植的黄瓜种普遍存在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菊酯残留的问题,并且那些低毒性的拟除虫菊酯残留相对过多。这也可以理解,很多种植户以为用得越多,效果越好。殊不知,杀虫效果跟农药的用量并不是成正比的。这种过量使用的做法,不但会增加污染的风险,还会提高害虫的抗药性,为未来的生产种植埋下隐患。

喷施农药的过程。图片:urbancultivator.net

实际上,目前允许大量使用的植物激素几乎都是无毒或者低毒的,它们经过了长时间的毒理实验,才进入到实用阶段;并且,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以及自然条件下都会发生降解,比如用浓度为30毫克/千克的氯吡脲浸泡幼果,30天后在西瓜上的残留浓度低于0.005毫克/千克,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残留标准0.01毫克/千克。

这些措施都尽可能地保证了农药使用的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图片:kawakaviation.com

当然,对于一些毒性较高的调节剂,都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和用量要求,只要按照这些要求使用,是能够保证安全性的。其他杀虫农药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未来的蔬菜 又何去何从

毫无疑问,我们都希望吃到无污染、味道好、价钱又便宜的蔬菜,可是目前的栽培手段很难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所以我们只能在这些标准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除了改良品种,培育出更好吃的反季节蔬果,为了抵御病虫害,帮助蔬果远距离运输,转基因等新的生物技术会被大量应用。有些可以产生抵御虫害的BT蛋白质,有些可以减少催促果实产生的蛋白质。如此一来,蔬果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图片:flickr.com

不管怎样,“反季节蔬菜”还是将我们的冬日餐桌装点的缤纷多彩。调理一下被土豆萝卜搅翻的胃口,让人多添两碗饭。当然,我们也希望其中不会有农药的风险,希望将来的反季节蔬菜不再是一道摆在我们面前的、“吃与不吃”的选择题。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茄科 龙葵


本文来自果壳网科学人

欢迎转发,谢绝二次转载

The End

发布于2017-02-0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